杜市坑头:声振儒林凤舞里

走进凤里世家——口前坑头,犹如走近悠远的传说。这地名不只呈现汉字语言的魅力,更一次次让你的思绪飞翔。你看,半月塘畔一簇簇冬日紫花兀自开得冷艳,映照身旁一水云天,映照身后黛瓦参差。瑟瑟轻寒里,遥想晋穆帝升平(360)四年二月间,凤将九雏飞落时奇异景象:翙健冲霄,羽丰凌汉,锦文旋彩缤纷,翠冠绿耳,嘴朱脚赤,头摩天,尾掷地……那是何等旷然陶然!如今隔着荏苒春秋,冬日田园,只有道旁水杉保持高贵风度,静穆褐红,牌楼古朴依然矗立,一座门楼通向一条深巷,踏进麻石巷,恍惚通往时光深处,俯仰间古村就像一阕遗世独立的残章,一半剥离成现代模样,另一半回旋成螺壳,吹着经年的风。

凤里梧冈是丰邑周氏的发祥区,残唐干戈之际,多才多艺的峰公(854-948)从临川战坪出发,风雪载途行滞丰邑,言行举止深得黄姓赏识,以女妻之,后又得司马头陀指点,从官塘龙华山与上方蟠龙冈徙居这山明水秀的梧桐冈前,三世开枝散叶四世秀公发为大宗,家资富庶各立门户犹重教化,号称凤里九周成地方望族,之后遍布丰邑迄今千年。宋初,秀公长孙周谔为当时儒学之宗。时局动荡邑人废学之际,与诸弟倡导文学,声名南州远播,又以布衣身份得皇上召见赐学究出身,训迪俊彦成为丰邑杰出教育家,筱塘莲溪书院聘为教授。遗憾所著《通真子》不见传,只有1049年写的《敕书楼记》窥见一斑,义理深奥文字一流令东坡击节称叹。尔后周氏更是敦诗书讲礼义耕读传承,周谔弟周永为太学生,次子营道历任恩州参军、宜州刑曹、权管州通判事。族侄周秉中至道二年(996年)举,侄孙周幡然中元祐八年(1093)举,周友龙中绍兴年(1153)举,周谔之孙周承弼中绍兴五年(1135)进士。周谔以下六世举进士者凡十六人,居上庠特恩免举者十余人,登进士第者七人,虽未通显但尚学之风蔚然文脉盛传,后辈传为楷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在。”

位于梧桐冈前的坑头村是周氏开基后历时最久远最密集之地,它毗临长宁位于槎水北岸,背倚梧桐冈,村前气象开阔,平畴沃野,对面不远处一丛山坡潇潇竹林,掩映着峰公墓冢。据谱载村后梧桐冈为凤里十景之一,诗云:

屋绕苍梧四面阴,翠微中有旧书林。

高冈地喜浓云护,小院人无俗虑侵。

秀发山前看凤翥,声闻窗外听龙吟。

桐花落处香风引,幽谧何如绿柳深。

想想那一番景象端的是物瑞呈祥书香清雅。凤凰于飞一兆盛世太平,二兆钟灵毓秀,可惜霜冷长河书林无痕。日月嬗变,唯有乡间口前小学尚有童稚百余名书声清朗。冈前等慈寺,寺前九子潭,形迹依稀恍惚,凤凰一去不复返,乔木空矗梧桐冈。

坑头村如今七十来户三百多人口,沿着小巷漫步过去,留下的旧居多半建于清代时期,几乎户户门额石刻自成特色,亦是先人家训勉励。“岁进士”、“大夫第”、“声振儒林”、“ 爱莲遗芳”、“ 秋水房山”、“图传作求”等一一瞻仰过来,即使残章剩阕、断壁遗砖也掩不住书卷余韵。墙角一丛丛霍香蓟洁白淡雅出尘脱俗,许是浸润濡染,偏开冷凊之隅仍得芳华自在。时近冬至,午后的光线煦暖,老墙上挂的一排排腊肉腊鸡腿散发着诱人的金色光芒,令人垂涎欲滴。村庄屋门多朝巷道,推入厅堂,偏房厨房一径排开,宽而不深,荫凉古朴细节中又不乏雕镂之美。青砖铺地木板房,仿佛一脚踏入繁华幽梦时光倒流。

清代嘉庆年间,坑头周氏字昆号藹斋,初家贫,十三岁时与兄弟湖南经商,握算持筹精炼老成,家道日兴,为人却大方磊落。1814年槎水河道上雷埠石桥倾塌,过往行人交通不便,其人千金慷慨倡众修复,百姓称善,至今古桥巍然。他的儿子周惠可世德相承,跟随父亲湖南四川打理,楚蜀推为祭酒,嘉庆十六年(1811)入上舍,廿一年援例封同知职,客居湖南时,常郡发大水,他出谋献策,百姓获救者近万人,费千金不吝,武功将军文浩赠匾旌之。后归家亦是为乡亲排难解忧,威望深重。另有周天楫号江崖(1801-1878),覃恩教授,学问人品为君子所重,教诲门下及诸子弟,儿子更是行孝好义,家资累富,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援例岁进士,儒林郎,浩封奉直大夫……一时凤里周氏诗书礼义官商并举,昌盛发达,无怪乎匾额题刻甚多,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让每一个徜徉其间的人心生敬畏。

来到“廉溪风清”门前,已退休的周饶生老师七十岁了,一边晾晒腊味一边无限感慨。房子是他家曾祖手上做的,祖父病困变卖沦落剩此一房,父亲湖南常德做长工打金银为生,日子依然艰难。他出生在常德,两岁返乡,十三岁父病逝,所幸母亲咬牙坚持,无论如何得让孩子们读书明理。藉着党的政策扶助,兄弟姊妹几个得以跳出“龙”门。如今趁着腊月老两口准备年货,岁月静谧,笑声爽朗。相形之下他的邻居周辉鹤那段际遇却未免怅恨,民国时期武汉大学毕业,在南京某大学任教作过督学。因为耳闻目睹老母在家批斗惨状,家产又分离荡尽,伤心透顶最后挈母远离,故乡留在心头是一抹永远的痛楚。如今旧屋烙满沧桑,多半“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任你重门七进深院锦绣,还是黄泥土墙轻掩柴扉,都成刀耕火种时代最后的印戳,好在往事不堪终于翻过。古村千年,渐成记忆的沙漏点点滴滴风逝而去。

从凤舞世家出来,牌楼右边一角飞檐翘起,周老师又自豪地告诉我们,老屋渐失修葺但古井旁又飞出金凤凰,年轻一代无论戎马征程还是工作拼进都充满希望。莫看小巷窄石板青,凤舞一曲翻新声。那些古老的家训家风,终究化作人文精神融进了子孙的血脉生生不息。

(资源来源:《周氏族谱》及《杜市镇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