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米粉:吃不够的家乡美味
也许有那么一回,走在大街上,饥肠辘辘,而口袋里只剩几元钱垫底,那么,你别无选择地在街角寻得一家不起眼的丰城炒粉小摊,让香喷喷够份量的一碗米粉,填饱你的肚,只需几元钱,就可以享受到热气腾腾的美味。或者,你是一位在外奔波多年的游子,异地各式的小吃,各样的美味都始终无法填充你对丰城家乡那米粉停在味觉上的留恋。那么,下了火车,你便走进火车站旁的炒粉店,门口的招牌不起眼的挂着,或者随意放着,而店内飘来的绵绵清香却诱人无比,你有点激动,大声地叫着:来一份炒粉!又香又辣,细细地品尝着,久久地回味,居然有“齿牙遇之,殆亦所谓劳而不怨者哉”的倍爽劲儿。——这就是“未见形而先闻其香”的丰城米粉!
对丰城米粉的钟爱,是有理由的,它不仅是大众化的平民小吃,还是山珍海味之外的佳肴。在丰城,无论是或大或小的宴席,还是日常家庭的一日三餐,一盘红椒、青蒜、黄酱等等佐料拌炒的米条儿,总能得到小朋友的青睐,它也是成年人的最爱,爷爷奶奶们的美味。没错,你瞧那外观晶莹,通体圆通柔软的米粉,在盘中丝丝的爽滑着,还散发阵阵幽香呢。
踏遍丰城的每个角落,走遍各乡镇的街头巷尾,在任何一个地方,你都能瞧到米粉的平淡朴素而又靓丽的身影。有时用几块木板搭成一个简易小棚,甚至是一个流动小摊,吃苦耐劳而又朴实的丰城人民,就可以红红火火的开灶烹饪,以此谋生。而对于匆匆忙忙的上班族和打工者来说,一碗在沸水中烫一两分钟的即可捞出的汤粉,柔韧而富有弹性,再配以预先准备好的扣肉、五香肉、花生米等,堪称口感一流,只需两分钟不到,就可把一天中的第一餐打发完毕,还能对得起自己的胃;时间更紧的,或者干脆来一碗凉拌米粉,佐以辣椒酱生菜等,开胃消食,不到一分钟你就可神气爽爽的投入到工作中。若时间充裕,则可以一边聊着天,一边等待老板把锅烧热,下肉丝或煎一个喷泉喷香的鸡蛋,配以自己喜欢的各种青菜,加上少许姜葱等,以大火猛炒,那么,一份飘着稻米醇香味和煎炸爆炒味且赏心悦目的特色小吃,不一会儿或就端至你的面前,来不及欣赏,你便迫不及待地把一整盘炒饭吞至腹中,吃了个碗朝天。如果你不爱吃辣,细心的老板也会应你的要求,不放或少放辣味调料。一份符合你口味,清淡而又爽口的煮粉也会让你口福不浅。
在古代,米粉亦称作“粲”,取其精餐美味之意。米粉在古代还有一个别称:“乱积”,这是由于米粉入锅后乱如线麻,纠集缠绕,呈现乱麻般交织堆积之状,故名。至宋代,米粉又称“米缆”,已可干制,且“洁白光亮,细如丝线,可馈赠他人。”制作和加工手艺在当时已成特色,享誉海内。南宋诗人楼钥《陈表道惠米缆》诗中有“江西谁将米作缆,卷送银丝光可鉴”之说。宋代诗人陈造在《徐南卿招饭》诗中亦有“江西米丝作窝”之句,说明米丝干品在当时是制成鸟窝状的,可谓是千姿百态!陈造在《江湖长翁诗钞》之《旅馆三适》又写道:“嗟此玉食品,纳我蔬簌肠。七筋动辄空,滑腻仍甘芳。”并自注曰:“予以病愈不食面,此所嗜也。”照此看来,江西米粉至少在宋朝,已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美食,进入万千百姓的餐桌,令人欲罢而不能。
丰城米粉是江西米粉中的极品,不仅质地柔韧,似鲤鱼须,而且干炒不断,水煮不糊,色香俱全。根据不同的口味,烹制出不同的味道,可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而米粉之所以如此受人青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烹饪简单,方便易做。清代李渔十分喜爱米粉,也常拿米粉待客,他说:“有仓卒之客,无仓卒之人,欲为仓卒主人,则请多储此物。”在仓促的情况情况下待客,只一碗喷香诱人的米粉,再加上三个荷包蛋,亦可让客人不至于被怠慢,充分享受主人的盛情。
丰城米粉看似然而,要使米粉好吃有嚼头,其制作工序可不简单。以白土酵浆米粉(又叫片子粉)的传统手工制作为例,将优质大米大淘洗浸泡,约七至八天的自然发酵后,研磨化为浆(舂米),再经蒸粉、压片(挤丝),再经复蒸、冷却、晾晒、包装等,共需要十余道工序。据说,自然发酵时间越长,在石臼里杵舂越到位,米粉越筋道。正因为白土米粉加工流程不偷懒,精巧,所以口感独特,品质一流,深得人们的喜爱!
包装简易、价廉物美的丰城米粉,也是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既尽了人情,又可让亲友分享丰城美味,真是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