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胡塞尔】西方“现代哲学之父”
小
播
读
书
///
01/22 2021
胡塞尔的哲学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说到胡塞尔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他在西方哲学领域,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他被誉为是西方“现代哲学之父”。
我们都知道,笛卡尔是西方“近代哲学之父”,因为他在《方法论》这本书里面,提出了一种思辨的方法;康德是西方哲学的里程碑,因为他提出了一种先验的方法;而胡塞尔的现象学,也提出了一种方法,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回到事情本身”,这句话具体什么意思,后面我们会慢慢展开。总之,胡塞尔的现象学其实是一种思维方法,现象学除了直接影响到了当代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诠释学,还对相关的人文学科,比如法律学、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之前介绍海德格尔和萨特哲学思想的时候,我们都有提到胡塞尔,胡塞尔比他们都要稍早一些,并且胡塞尔的现象学对他们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比如萨特哲学思想的起点是意识,萨特的意识是一种,反思前的意识,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意识,意识拥有绝对自由,意识具有指向性,这些理念其实都是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的哲学口号是“回到事情本身”,他的初衷就是要回到纯粹的,没有偏见和不带主观色彩的意识领域,去寻找不以任何条件为前提的,绝对可靠的基础,而“回到事情本身”就是要回到主体与客体,现象和本质交融在一起的纯粹意识,或者说先验意识领域,这是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出发点。
在系统介绍胡塞尔现象学之前,我们还是照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位现象学大师的一生。胡塞尔1859年出生在一个当时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的犹太人家庭,早年的胡塞尔先后在莱比锡、柏林大学学习天文学、数学,但真正让胡塞尔转变的是他在1881年进入维也纳大学,1982年,他在那里以数学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但让胡塞尔进入哲学的是他的老师布伦塔诺,布伦塔诺也是一位德国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1884年至1886年,他听了布伦塔诺的哲学课,他发现哲学不但是一们学问,还是一们非常严肃的学术,他开始下定决心从数学转向哲学,并把研究哲学当成自己的一生的使命。
而且布伦塔诺也对胡塞尔的哲学影响也很大,胡塞尔的成名作《逻辑研究》,创立了关于“意向性”的现象学,而意识的意向性其实最早是他的老师布伦塔诺提出来的,胡塞尔从中得到了启发,了解到我们的意识一定是具有意向性的,意识的本质上都是指向意识之外的事物,在此基础上,胡塞尔逐渐发展出了他的现象学体系。
1886年,胡塞尔听从了老师布伦塔诺的建议,来到哈勒大学,在那里成为心理学家卡尔·斯通普夫的助手,并在他的指导下,胡塞尔发表了他的第一本著作《算术哲学》。1900年,胡塞尔发表成名作《逻辑研究》,并被哥廷根大学聘为编外教授,1906年晋升为教授,在哥廷根大学期间,胡塞尔发表了几部重要的作品,比如《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年,胡塞尔和他的学生和助理组成了“哥廷根小组”,标志着现象学的运动开始。此后,现象学开始在国际哲学领域流行起来,1928年胡塞尔退休后还发表几部著作,比如《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和《笛卡尔式的沉思》。
但是1933年,纳粹上台,胡塞尔受到迫害,他的大学教授被大学除名,禁止参加学术活动,甚至还禁止进入图书馆,但胡塞尔依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曾被邀请到维也纳和布拉格做演讲。1938年,一代现象学哲学大师胡塞尔因病去世,享年79岁。胡塞尔一生写了很多部著作,据说他遗留的手稿就有4.5万页之多,为了防止被纳粹烧毁,胡塞尔的妻子托人把他的手稿转移到了当时比利时的卢汶大学收藏,这些手稿和著作极大地推动了二战后现象学的复苏和发展。
回顾胡塞尔一生思想发展,简单来说,胡塞尔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算术哲学》为中心,是对数学和逻辑基础的研究;第二阶段是以《逻辑研究》为中心,创立了关于意向性的现象学;第三阶段是先验唯心论的现象学;第四阶段是胡塞尔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现象学。接下来我们会分为几个主题,来分别介绍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首先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什么是现象学?
好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后面将继续分享这本书其他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