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话二题
书话二题
淘旧书
淘旧书,一是便宜,二能拣漏。至于书香,旧书店多半是一间破旧房屋,到处弥漫着灰尘和潮湿的霉味,何有?
现在买书,各种网络书店有丰富的书目供选择,只要在电脑上动动手指,就会有快递员送到家门。方便如此,如果不是特别爱书之人,谁会甘冒被灰尘与潮湿谋杀的危险去亲近那些破书。所以,淘旧书还必须具备一个身份——资深书迷。
我多少具备了一点资深书迷的本钱。不但有空闲就捧书而读,而且买书也张狂。新书不断买,淘旧书也没落后。
买新书要注重新知识,属于建构知识体系,背后有些雄心高涨的志气;买旧书犹如学习上的查漏补缺,多了一些不那么紧迫的闲情。人活到中老年,新东西已经不见得如何重要,倒是人生的一些遗憾要赶紧补上。读书学知识也同理,所以淘旧书是中老年人的事业。我主张年轻人不要沉迷淘旧书,要多读新书,这样可能在金钱上多支出一点,却也会收获更多,特别是在建构知识体系方面非常重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网络购物,买书只能进品种有限的国营新华书店,还得排队、找关系,一些好书才可能买得到。那时很多年轻人也钱包羞涩,又正是开放学习的好年代,淘旧书就很流行。现在的年轻人只要一个电脑或手机,好象就天下事无所不晓,看纸书的少了,更没淘旧书的理由。
买书与卖书
我开了一间名不副实的小书店,卖自己买来的书。
何谓卖自己买来的书,有点神经是不,让人费解。约加解释,就是因平时买书太多,累年积下来,堆放家里,就成了母亲、妻子,甚至女儿的眼中钉,常常天边的事也搭上书拿出来说事,搞得我常常歉意深重。好在赶上了单位不景气,成了下岗工人,正好清理一部分书来买,以解家庭燃眉之急。
刚开始是摆摊。先是清理自己的藏书来卖——从来不从外面收购杂七杂八的废品书来充数,后又增加报刊杂志,就有了一个过得去的书摊。两年七倒八拐,又将自己的下岗补偿金投入,租了门面,再扩充了一些其它文具商品,也看似小有规模。但藏书一直照卖,只是不太甘心,价格跟得紧,又逢物欲高帜的镀金年代,网络、手机普及的分化,读书成为空头支票,也就没如何卖出去。
我是一个胆小之人,看着那么多书店不断消失,越发不敢与批销商联系,怕一时贪心被梱了手脚。
搞笑的是,卖则卖矣,家里和店里的书并不见少,反而越积越多,可见我买书的劲头十足。好在这样有了障眼法,总说是在卖吧,家里三娘们倒没有了什么话唠叨,我心甚喜。
坦白说,我有时也会幻想收藏的一些书成为珍稀版本,升值大买,但那几乎只是痴人做梦。我买的书多是普通版本,因财力有限,对豪华版、签名版、毛边版也就不太感兴趣,主要目的是享受阅读的快乐。
愉悦之外,阅读还让我们战胜对时间流逝的恐惧,更深刻地认识世界,更清醒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