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王朝喜欢定都北方?江南鱼米之乡不好吗?

我国目前已经有137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最为耀眼的无疑是古代王朝的首都。纵观那一座座王朝古都的地理位置,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古都都处于北方,比如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等。

传统意义上南北一般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我们不难发现秦岭淮河以南的城市,除了杭州和南京,我们很难回忆起哪个正统的王朝在南方建都了。其中最独特的就是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但是靖难之役后,永乐迁都北平,这才有了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美名。

那为什么古代的都城大多数在北方呢?明明江南才是鱼米之乡,又是赋税重地,为何不将都城定在南方呢?其实这个问题在网上也讨论了很多年,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就是,南方是没有龙脉的。

有这么一个传说,秦始皇巡游天下,来到金陵城附近,见龙气升腾,感到颇有威胁,于是下令断了金陵龙脉。传说刘伯温在南方考察的时候便发现这一点,南京原本有帝王之气,但由于被秦始皇断了龙脉,所以承载不起一个庞大帝国的国运,所以刘伯温也曾经劝朱元璋迁都。

事实上朱元璋也曾经着手进行迁都之事,当时考虑的是西安、开封、和凤阳。当时由于当时北方萧条,在凤阳新建都城又耗资太大,牵扯太多,于是建了一半就放弃了,迁都的事情也就暂且搁置了下来。没成想朱元璋驾崩没多久,朱棣就出兵南下夺了侄子的皇位,将都城迁到了北方。

龙气之说虽然传得有板有眼,但终究没有真凭实据。其实我们从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能看出为什么古代王朝喜欢定都北方。

首先以黄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古人眼中的天下中心,南方虽然也是历史悠久,但都是从其他民族手中一点点夺来的,很多地方并未开化,官员们甚至不愿到此处为官,皇帝也将犯错的大臣流放到南方作为惩罚,基于这种传统,即便是南方逐渐发展起来了,皇帝们也不会舍弃中原正统而定都江南。

其次,北方开发得更早,并且已经积累了成百上千年,无论是城池、耕地、人口都有着相当的积累,南方虽然同样广阔,但是大城市比较稀疏,看上去是大后方,但是也遍布着众多未开化的少数民族,所以定都南方也并不安全。治天下终究是治万民,统治者当然更倾向于定都人口稠密、耕地多、城池密集的北方了。

其实在封建王朝的早期,历朝历代都倾向于定都黄河流域,长安之所以成为十三朝古都,就在于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关中熟,天下足”,关中生产的粮食可以供给全国,并且这里可以控遏险要,易守难攻。可是等到关中人口急剧增加,从产量地变成粮食输入地的时候,巨大的漕运压力使得统治者不得不离开关中,转而定都洛阳、开封等地。

北京的崛起着得益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融,北京所处的位置虽然自古就有大城,但一直是属于边关要塞。辽国崛起之后,占据了幽云十六州,别看辽国地域广阔,但游牧民族粮食生产并不稳定,很多时候都要靠幽云十六州输血,所以这一块就成为了辽国的经济中心,北京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成为都城的潜力,当时是被辽国称为“南京”。

此后金国崛起,北京这里是中都。蒙元崛起,很自然地就选择北京作为都城。第一是因为这里距离草原近,距离中原也近,便于统治。第二是因为遵循辽国和金国的旧例。

此后大明定都北京是为了守国门,满清入关后定都北京也是出于和辽国、金国、元朝一样的考虑。这里不但是前朝旧都,王朝象征,几个朝代下来,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都已经十分完善,并且有运河可以运输从南边而来的物资,简直完美,最重要的是,北京距离满清的龙兴之地很近,一旦有变可以从容撤出关外。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大多数王朝定都北方,是因为文化、经济、战争、民族融合等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巧合,也是在中国古代历史大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全文完)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