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间,中国葡萄酒企业的起起落落

百年沧桑巨变,中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回顾过去这百年间,城乡大发展,成就说不完。各行各业积极向上,葡萄酒行业也在这百年中,起起落落,不断扩大,发展迅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葡萄酒行业更加受到重视,从1949年到1979年,中国葡萄酒产区不断扩大,形成中国葡萄酒区域的基本雏形。

这一产业通过酿造技术不断的改进,国家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自1978年以后,中国葡萄酒发展迅速,中国葡萄酒贸易量日益增多。

无论是产量、销量、品质还有国人的认知度上都有质的飞越,中国葡萄酒产量现如今已跻身全球前10。在不断转型的过程中,也有了许多新的生产商出现。

通过本文,我们对中国葡萄酒的历史文化以及未来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近代第一个转折点

提起中国的百年葡萄酒企业,人们肯定会想到成立于清末的张裕。那段时期也正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转折点。

自海禁开放后,葡萄酒的品种明显增多,除国产葡萄酒外,还有多种进口酒。

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并开始栽培葡萄,引进压榨、蒸馏、发酵等先进设备,建造了中国第一个的葡萄酒基地(亚洲最大、世界第三)。

不久后,张裕也开始走向了世界。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击败许多老牌葡萄酒,夺得4枚金牌,曾被美国媒体评论为“最不可思议的事件”。

2006年张裕葡萄酒在欧洲创下了5个中国葡萄酒在欧洲的“首次”:首次进入了3000多家欧洲超市、首次进入了欧洲邮购销售系统、首次进入了欧洲葡萄酒专卖店、首次进入欧洲五星级酒店、首次进入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头等舱。

张裕葡萄酒的开始也为中国葡萄酒行业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葡萄酒新生

1949年,国内葡萄酒酿造企业仅有7家,葡萄酒产量不足200千升。分别是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北京葡萄酒厂、山东青岛葡萄酒厂、山西清徐露酒厂、吉林市长白山葡萄酒厂、吉林通化葡萄酒厂、北京东郊葡萄酒厂。

但在这7家酒厂中,只有张裕和清徐是中国人自己建的,这一时期酿酒用的葡萄绝大部分还是中国本土品种。

1921年,清徐开始规模化生产葡萄酒,山西省清源县益华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此时组建。

组建初期的愿景是抵制外来葡萄酒,发展国货,到了1952年改成清徐露酒厂

后来山西清徐葡萄酒"李氏作坊"传人的李雄洲为了使山西清徐的葡萄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清徐露酒厂的基础上创建了山西青徐葡萄庄园有限公司。

公司研发团队在葡萄酒专家鲍明镜先生的带领下,与拥有国际一流酿酒技术的香港国际葡萄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中国第一品女士干邑—真宝纳龙眼干红系列葡萄酒”和“中国第一品平衡红酒—柔丁香木糖醇露酒系列”产品。

率先在业界打出了绿色、天然的葡萄酒美容、健康新概念,填补了国内外葡萄酒领域空白,也成为新一代清徐葡萄酒的代言产品,山西葡萄酒也得以重振。

提到清徐产区,还要提一下当地一个特色葡萄酒品类。炼白葡萄酒是清徐地区一个古老的精炼高级白葡萄酒,其口感厚重,酸甜怡人,其干浸出物是国家白葡萄酒标准16g/L的2.4倍,是清徐的特色之一。

但在1950年,国家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因炼白葡萄酒工艺复杂,出酒率低,制作成本高,于此时停止生产。

1953年全国税法会议上提出“限制高度酒,提倡低度酒,压缩粮食酒,发展葡萄酒”,还给予葡萄酒免税待遇。自此,国内葡萄酒发展迎来新生。

改革开放后,清徐引进世界一流的酿酒品种,从一开始15种到现在160多种,使清徐葡萄的葡萄产业得以大力发展。

2010年,清徐葡萄酒公司在边山多方寻找老匠人,收集有关资料,在鲍工的指导下做出了第一批200斤炼白葡萄酒。

2011年6月炼白葡萄酒获得了省政府和省文化厅颁发的“清徐葡萄酒酿制技艺”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只是基于匠人回忆没有真工艺资料,通过5年的反复试验,到2015年产品才最终定型。

失而复得的清徐葡萄酒酿造工艺,不仅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口感,这是属于中国人发明的葡萄酒,为中国葡萄酒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成为了一段传奇。

沙城酒厂:第一瓶干白葡萄酒诞生

1978年,我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相较新中国初期有了很大发展,总产量高达3万多吨,但是质量发展与世界葡萄酒比还是差很远。

当时,中国轻工业部食品局对葡萄酒工业做了8年发展规划及23年设想。认为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即无论特需,或是出口,均需我国自产大量优质葡萄酒,以换取外汇,支援建设,扩大影响。

于是1978年开始,中国长城葡萄酒公司做了《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工作,并生产出国际上流行的非氧化型的干白葡萄酒。

在《中国第一瓶干白葡萄酒诞生记》一书中提道,1973年-1983年期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处于多变的阶段,从城市到农村、从工矿到街道、从社会到家庭,无一不在风雨交加中历练着。

1976年,中国第一瓶干白在沙城酒厂诞生,由郭其昌带领的沙城葡萄酒科研人员酿制而出,推动中国葡萄酒由甜型向干型转型,填补了中国没有干型葡萄酒的空白,为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1978年,沙城酒厂首次出口干白90箱;1979年达到7739箱。

随后不久,在郭其昌先生的带领下,中国的第一瓶全汁干红葡萄酒也研制成功,之后此项技术毫无保留地向其他酒厂传授,葡萄酒企业开始掌握干型酒款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自此中国葡萄酒与世界接轨,进入到现代葡萄酒发展阶段。

而在干白葡萄酒研制成功后,为丰富干型葡萄酒酿酒葡萄品种,1978年沙城酒厂从北京引进鸽笼白、白福儿、白玉霓三个葡萄品种。

1980年中国从美国、当时的联邦德国引进54000株共13个国际酿酒名种,在沙城产区沙城酒厂母本园定植,成为中国第一个酿酒葡萄母本园。

隔年1月份,沙城酒厂改称“长城酿酒公司”,1996年改称“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有限公司”。

如今的中国长城葡萄酒公司是1983年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粮合资成立的,后来在2003才全部转让给中粮。

现在在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然完好保存着沙城葡萄酒厂,略显斑驳但屹然挺立的190余座水泥发酵池,一台台尘封的当时最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仪器,为到来的访客讲述当初的那段辉煌历史。

多企业品牌纷纷成立,

王朝脱颖而出

干型葡萄酒研究成功,大多数企业也基本开始了以生产全汁为主的干型酒、半干酒。王朝、威龙、华东、西夏等葡萄酒企业品牌纷纷成立,想抢占这个市场。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葡萄酒产业为了让产能上来,也出现过盲目扩张的现象,比如没有因地制宜选用不同品种,葡萄酒品质无法提高。

中国的消费者一直喝带甜味的半汁酒,对于酸涩的干型葡萄酒难以接受。部分企业看准时机对海外市场出手。

成立于1980年的王朝公司,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二家中外合资企业,初建时占地面积2500亩左右,总投资130多万元。其中50多万就用来购买生产设备,成为国内首家规模化生产全汁葡萄酒的企业。

同时王朝开创国内陈酿型葡萄酒,着重产品质量,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成功打开了海外的市场。

成立40多年,王朝的产量、销量一直在上涨,从初期的年产10万瓶到2010年最高时6000万瓶,年销16亿元,是中国第一家专业化生产干型酒的葡萄酒企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王朝是引领行业发展的先锋。

199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巨大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也吸引了大批国外酒商进入。大量来自于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法国、澳大利亚、摩尔多瓦等国的葡萄酒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王朝也因此受到进口酒的冲击,市场份额被挤占,业绩滑坡,经营困难。2013年3月起停牌6年,后复盘又暴跌,股价表现惨淡,昔日的辉煌已不再。现在的酒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朝酒业之后能否扭转趋势有待观察。

结语:

葡萄酒是世界贸易额最大的酒品类之一,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占据不少份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葡萄栽培面积仅32千公顷,葡萄产量3.8万吨,葡萄酒产量仅84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1980年7.8万吨,增加到2012年顶峰的138.2万吨。

回溯这些数字,我国的葡萄酒行业发展到今天年产百万吨以上,产量已经跻身世界前10,而有着巨大的葡萄酒消费潜力的中国,正需要更多的中国酒庄出现,为中国葡萄酒消费者带来美好的“中国味”。

想知道更多关于葡萄酒的信息?《葡萄酒》杂志电子刊全新上线,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赶紧打开最新一期《葡萄酒》杂志吧!
文、编 | Carmen
© 版权声明:本内容版权归《葡萄酒》杂志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