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男郎”——于正是如何与这个时代的财富密码失之交臂的

风险自始至终存在,耽改也始终拥有令人艳羡与向往的造星能力。或者说得直接一点,制造“顶流”的能力。今年凭《山河令》翻身逆袭的***、龚俊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1991年出生、2010年出道,毕业后首个东家就是以“造星”著称的话题人物于正。期间,他有过男主戏也上过卫视综艺,奈何始终没能打开局面。甚至在盘点于正旗下男艺人时,许多人很容易直接从陈晓跳到如今的宋威龙、许凯,压根记不得中间有过谁。
如今没有人再能忽略他了。据网友统计,2021年***已拥有180多条热搜。在艾漫的5月明星商业价值指数榜上,***甚至力压之前N代流量而登顶。
与此同时,于正新一代爱将许凯正遭遇着口碑危机。上半年《骊歌行》播了等于没播,暑期的《千古玦尘》又造型赶客、连颜值都开始遭遇质疑,首部现代剧《你微笑时很美》则因小说融梗抄袭、正片工业糖精等原因犯了众怒。
但大体来看,相比攻击抵制,对许凯,更多人还是惋惜。因为早几年许凯确实因傅恒、厉尘澜等角色获得过许多赞许,是“BG之光”的热门人选。
然而,在耽改带动贵圈内卷的当下,男演员还值得坚持做一个闷头拍戏的“BG之光”吗?更令人想深究的是:于正按理说在看人、捧人方面也战绩赫赫,但为什么始终没能将自己人捧成流量?
用心选人,无心捧人
于正剧的造星神话主要建立在收视神话的基础上。
硬糖君曾多次讨论过于正的“过人之处”,那便是在大多数传统编剧还抱着文人架子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充足甚至过剩的市场意识去服务与迎合目标群体,从而在古偶市场上稳稳圈住了一片山头。而偶像剧的收视人群——女性、青少年,又是格外容易转化为粉丝的群体,剧集收视爆棚,角色深入人心,演员自然就火了。
而从内容角度看,于正喜欢打造大型群像剧,配角不乏亮点,选人也并不随便。于正曾透露,自己有意与哪个演员合作或签约,一般不会直接给主角,而是会先通过配角考验磨合一下。因此,有时回头看一些于正剧,会发现尽管片子一言难尽,阵容却颇为宝藏,许多小配角日后都在演艺圈拥有了姓名。
于正看人有独到之处,但对他来说,人远没有戏重要。入行二十年,于正完成了从编剧到制作人、到公司老总的三级跳,必须承认,驱动他的不止是利益,更有对作品主控权的追求——唯有老板与主创的双重身份能让他决定制作成本如何分配,得以启用性价比更高的卡司,将钱更多砸在制作上(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朋友们……)。
可以说,欢娱的签约主创、签约演员都是为剧服务的“工具人”,因此选拔与培养也都有着比较明确的目标定位。
众所周知,于正是古装剧与年代剧大户,且主打女性市场。与之相应的,“于男郎”大多是古装扮相、民国扮相出众的中式帅哥,“剑眉星目”又要眉目含情,CP感强。比如陈晓,桃花眼和他的古装扮相一样令许多人恋恋不忘。
戏班模式的好处是服从安排、不缺戏拍,劣势则是戏路容易受限。江湖传言,于正一度想把运动神经出众的***往甄子丹的方向打造,以至于多年不温不火,就是个木头直男形象。
而加入赵薇旗下后,《山河令》在***身上开发的是完全相反的特质,反而令他大幅圈粉,“老婆”梗舞到出圈。

某种程度上,***在于正手下时没有大火,倒方便了其日后的转型重塑。陈晓则没那么幸运,人能脱离于正,却始终困在古偶的魔咒里。近年来,陈晓尝试过警匪剧、军旅剧、医疗剧与文艺电影,但都没有重归古装的《梦华录》受关注。
错失财富密码
时代在发展,环境在改变。一方面,市场百花齐放,古偶已经不是当年的古偶。尽管有一批观众矢志不渝在默默贡献播放量,但古装在政策与口碑上皆不占优势,取得全民影响力越来越难,造星能力势必有所衰退。
另一方面,CP文化的兴起、耽改的横空出世,令原有的“以剧捧人”模式相形见绌。
 
本质上来说,作为观众只看剧就行,并没有追星与氪金的义务。如果不是有鸡血死忠、购买力强的流量粉丝作为参照,作为演员只吸“三月剧粉”又有什么问题?奈何内娱就是演变成了如今的一锅炖,演员、歌手、偶像的界限根本无法分得那么开,时而要面临同样的审视与期待(数据排行、商业价值、营业态度……)。而在这些方面,粉丝战斗力强的流量偶像往往会压普通的演员、歌手一头。
演员、歌手可以选择神隐在作品背后,偶像则从来是人与作品一同售卖,粉丝直接对本人产生情感。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真人秀的爆发、CP文化的兴起,使得演员也有了直接圈粉的可能。
纵观内陆各代流量,背后大多有着一对可说或已经不可说的“RPS”(真人CP配对)。因为嗑CP本身就是先有结论再去找论据支撑,带着一层唯美滤镜去扒拉戏里戏外的蛛丝马迹,看真人自然怎么都顺眼。这样即便营业期结束后,也很容易成为某一方的粉丝,而且格外真情实感。
耽改模式成型之前,这一过程往往是自发的。耽改成型之后,这一过程是可复制的,而且早被破解干净。有趣的是,于正老师连耽改都拍了,却从来都没有真正握住过RPS的财富密码,不是找不准重点就是用力过猛。
遥想当年,《陆贞传奇》全国热播,主演赵丽颖、陈晓在戏外也聚集起了一批真人CP粉,甚至到现在都有没有完全死心。可惜同年暑期电影《宫锁沉香》中,两人虽二搭却不是官配,以至于没怎么借到CP红利获得缓冲,而是直面观众的板砖口水,最终仅收获五千多万票房,一举终止了于正的电影路。之后没过几年,陈晓又与陈妍希因戏结缘,“英年早婚”,彻底失去了成为流量小生的可能。
2015年,于正因抄袭官司跌入谷底,直至2018年的《延禧攻略》才卷土重来。这部戏热度超高、群像精彩。在当时来看,“傅璎CP”最符合主流观感又有遗憾美,“令后CP”则有百合的新鲜感与潜在的女性红利,“卫龙CP”则在故事中笑到最后,都不乏大量拥簇。
对于吴谨言、许凯两位新人来说,这原本是极好的涨粉机会,但后续操作实在有点瞎。对于要走小花路线的吴谨言,风险最低的“令后”没有衍生至真人,营业并不到位,反而与已婚的聂远二搭、三搭,导致三搭消息传出时,粉丝撕逼闹上热搜。
许凯的问题在于,《凤囚凰》期间与同公司新人白鹿的绯闻、《延禧》期间的家暴传闻都没能得到正式的公关处理,导致许多观众滤镜崩碎。之后“傅璎”没有下文,反而在《招摇》《烈火军校》中与白鹿一再搭档。
RPS的奥义在于亦真亦假,让观众有探索的空间也有抽身的余地,显然许凯白鹿并不属于这一类。《烈火军校》期间,于正带头舞CP舞到唯粉心累。然而都舞成这样了,也只是为了求转发为剧炒热度,没有双人杂志、合体直播、付费解锁物料等后续的割韭菜操作。真不知道该说是于老师良心,还是为两个新人感到不值。
《鬓边不是海棠红》就更别提了,直接从选人上扼杀了RPS的可能性。虽然剧集评分在后期追上了8.1,甚至成功上星,但整体运行模式与《陈情令》《山河令》等正统耽改大相径庭,存在感始终不高。
未来于正的存货中还有一部双女主的民国戏《双镜》,不知在这一部上,于老师能否开窍,还是重蹈覆辙。
所谓捷径
总体来说,在欢娱这样一个“造剧车间”,确实自上而下都没什么打造流量偶像的觉悟,公关包装、粉丝运营、商务资源……统统跟不上时代。
对艺人的私生活也不做硬性约束,以至于于正系艺人、特别是男艺人,在这个以RPS为财富密码的时代有些吃亏。即便是最忠实的“颜狗”,对于男郎也缺少“入股”的欲望和勇气。不仅许凯如此,宋威龙也是出了名的“没有房子”。更夸张的,欢娱旗下还有一位97年新人赵弈钦,人还没红,情感纠纷已经写进了百度百科里。
当然话说回来,RPS是财富密码,但CP炒作——或者说得好听点,CP营业是必须的吗?
从结果看似乎是如此。2021年,许多人意识到了CP营业的内卷现状,主演合体拍个杂志,去互联网公司扫楼直播似乎成了剧宣的必备环节。BG剧《司藤》《长歌行》都成功凭借戏外的真人营业获得了高关注,逆转了播出首周的窘况,以及在超前点播上大赚一笔。粉丝也氪得开心,嗑得尽兴。
但宾主尽欢,并不能掩盖炒CP本质是一种走捷径的选择,以及各方共同下场舞CP、割韭菜背后的行业性问题。
其实这一波CP营业热和2019年的超前点播、2020年的会员涨价、以及今年长视频大佬们协同影视公司,揪住版权问题向短视频发难一样,根源在于长视频的萎缩、长剧观众的流失。以至于各平台一方面要想办法寻找增量,另一方面要对存量市场实现更深度的开采。
IP与CP正是两大吸引增量的手段,小说自带粉丝群体,CP则拥有靠一个病毒片段就能将许多人从短视频拉回长视频的能力。一旦观众真情实感,就有了转化为粉丝的可能。而一旦观众转化为粉丝(“XX女孩”、“X人”),就愿意为其投注时间与金钱,与剧方、平台进行拉扯博弈,以氪金换取更多甜头。
过去,只有耽改这种极度垂直的产品采用如此极端的粉丝运营方式。但随着其他类型剧也越来越难破圈,广度不行深度补,这一模式也应用到了其他类型剧上。
但在硬糖君看来,这一倾向还是比较值得警惕的。一方面,情感需求不比生理需求,往往是没有底的。通过炒作真人将这种需求激发到极致,但又不能一直配合满足,就存在反噬的可能。
当年《琉璃》拆CP的姿势确实有些难看,付费观看的粉丝集体愤怒情有可原。但今年《御赐小仵作》的演员不过是爆出恋情就被视为“塌房”,剧粉立刻四散,着实令圈外人不解。
另一方面,粉丝从来与理智无缘(无褒贬,都理智了,追星还有啥意思?)。即便口碑剧的粉丝也难免有捂自己眼、捂别人嘴的时候。对于剧宣来说这自然是大大的好事,但因为发糖管够就对整个作品戴上滤镜、放宽要求,也无力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毕竟,国产剧中的工业糖精还不够多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