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理故事的启示(97)
学会等待
神仙传授酿酒之法给两个凡人,叫他们将端午那天收割的稻子,与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水珠调和,注入千年紫砂土铸成的陶瓮中,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叶覆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这两个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总算找齐了所有的材料,把酒调好并密封,然后静静地等待。终于等到第四十九天了,他俩整夜都不敢有片刻休息,急切地等着鸡鸣的声音。终于,远远地传来了第一遍鸡鸣。过了很久,依稀响起了第二遍鸡鸣。
第三遍鸡鸣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响起呢?其中一个人再也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陶瓮。但他舀出一勺尝了尝,立马惊呆了——里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样酸,又像中药一般苦。
而另外一个人,虽然打开盖子的欲望也让他有些按捺不住,但他最终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等听到第三遍鸡鸣后才打开陶瓮———啊,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他酿成了甘醇的美酒。
启示:
教育中提及的“静待花开”与这个故事有不谋而合之处。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学会等待,当然前提是要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就好像酿酒的人把所有的酿酒过程都准备好一样。万事俱备之后,就需要辅以充足的耐心。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不要过于急切地想要从孩子身上得到“回报”或是看到效果。我们要相信他们,终将成长为栋梁之才。
猜疑,人性的弱点
一个小镇上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两个人共同经营着父亲留下的商店。两人起初生活得很平顺,直到有一天商店里丢失了一美元,兄弟俩的关系才发生了变化。
哥哥将一美元放进收银机后,与顾客外出办事,等他回到店里时,却发现那一美元不见了!他怀疑是弟弟偷走,但弟弟矢口否认。因为此事,兄弟二人反目成仇,在商店中间砌起了一道砖墙,从此分了家。
五年后的一天,一个陌生人向哥哥坦诚地说:“因为饥饿,我5年前从你的店里偷拿了一美元,这次是来向你道歉的。”
哥哥闻听此言,震惊之余,请求那人将此事再向弟弟讲一遍。
听完陌生男子的讲述后,兄弟二人相拥而泣。他们感慨,为了区区一美元,两人竟陷入了5年的猜疑中。
启示:
在教育中,也会存在“猜疑”的问题,比如教师会在潜意识里认定某个学习成绩不那么优异的孩子,是扰乱课堂纪律的“罪魁祸首”。或者家长猜疑孩子独自在家时,没有认真完成作业。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最终损伤的是“信任”。教育过程中,如果彼此间缺乏了信任,问题也就会接踵而至,造成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忠于自己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
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询问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
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
索尼亚忘记了哭泣,仰头看看天花板。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亲能摸得到?她怎么也不相信。父亲笑笑,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别信那女孩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
索尼亚顿时明白了,她冲着父亲笑了。后来,她离开加拿大去美国演戏,从此闻名全球。
启示:
相信这个故事中的女演员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是“不在意他人的看法”。这并不意味着一意孤行,而是要忠于自己,造就自己,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自主性。身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需要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变得有主见,知道如何从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