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太阳伤寒——麻黄汤与总纲要
太阳伤寒九章(总纲)
1 寒者,天地闭藏之气也。寒性收缩,此也物理之性。皮毛未合,寒伤营血,闭束于外,是以恶寒。营血伤寒,经脉束迫,风不外泄,皮毛不开,则病伤寒。
太阳十九(伤寒表实之纲要)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疼,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1 太阳病,外感伤寒,皮毛窍合,经气内郁,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寒伤营血,闭束于外,卫气不出,必见恶寒;寒伤肌腠,筋脉不舒,则见体疼(热胀冷缩,此也物理之性)。皮毛窍闭,则肺胃不降,上逆而呕吐;经脉束迫,不得发越,则尺寸俱紧;此为太阳伤寒。
2 太阳二,病有发热恶寒者,有无热恶寒者。本条伤寒,或以发热者,迟而解表,经气内郁也。
伤寒有发热恶寒,中风也有发热恶寒。伤寒之寒,是阴寒之实也,或已发热,是表迟解而经气内郁之发热,故言或已发热。对比中风之恶寒发热者。中风之寒,因伤表寒之寒,后发热者,是营郁风热之热。伤寒是阴寒闭实,表不解而后发热,中风是因表寒而得营风,风热多而阴寒少。中风与伤寒,皆有恶寒发热,此点注意区分。之所以难分,就是因为表病之中风与伤寒,俱是因伤于寒。(本条主要讲,伤寒或以发热之义。)
3 始寒伤则恶寒,后表迟解,则或已发热。体疼者,筋脉不舒之义,热胀冷缩,此也物理之性。表闭则肺胃上逆,而见呕吐。此即是感冒呕吐之义。感冒呕吐者,现代西医之论谓肠胃型感冒,此为不妥,感冒呕吐证太多,少阳与阳明二经中皆有,不能统称为肠胃感冒。也要分经论治。
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1 肝主营血,其气为风,其性疏泄,寒伤于营,行其闭藏之令,外寒闭束,营泄不通,是以无汗,卫气不出,则见恶寒。麻黄汤所以开皮毛而泻卫郁也。
太阳二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寒,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1 太阳病,寒伤营血,皮毛外闭,太阳不降,经气上壅,则见头疼;表寒外闭而不解,经气内郁则发热;寒伤皮毛,经气不能内通外达,则壅迫而为体痛;寒伤肌腠,筋脉拘紧,则见腰疼,骨节疼痛。寒从外闭,卫气不出,故见恶寒无汗;肺主皮毛,而主收敛,随胃气下行,皮毛外闭,则肺气内壅而上逆,故见喘逆;麻黄汤,发皮毛之寒以泻卫气,桂枝通经解肌,外和营卫,内舒筋脉,以止诸疼,杏仁破肺气之内壅,疏理肺气外达而内降,甘草保其中气。
2 麻黄汤,是真正的发汗之剂。区别于桂枝汤之发汗也。太阳十八,桂枝汤本为解肌,调营和卫也。桂枝汤,营卫和而自汗出之义。
3 肺金收敛,肝木疏泄,此为阴阳自然之性,重点。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麻黄汤,麻黄比桂枝多一两,有麻黄三两,发表寒以泄卫热,则桂枝二两,不助隔热。若后复起热者,桂枝汤解表,桂枝生姜各三两,通经解肌,行其寒涩也。如太阳二十二。
太阳二十一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1 脉见浮者,病在表也,可以发汗,宜麻黄汤。此不在重复上条麻黄证,脉阴阳俱紧,也不重复浮紧,也不重复恶寒体疼,无汗喘逆之证也。此提纲为省略之文,此脉浮在表可发汗,肯定不是桂枝汤。
2 脉浮而数者,可以发汗,宜麻黄汤。此是太阳伤寒,或以发热之义。外寒闭束,经气不泄,内郁发热,则见浮数。浮数之热由浮紧而来,故浮数者,是浮紧之变文。外寒内热,则见脉数,故当以麻黄发表寒以泻内热。
数者,脉来过五之义。一呼一吸,是为一息,自而定数,脉来为五,过则为数,减则为迟。数脉为热,外闭内壅,则见发热脉数。外闭则浮,内热则数,故提纲言脉浮而数。麻黄汤,发表闭之浮,泄经气内壅之热。
太阳二十二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1 伤寒,服麻黄汤发汗已解,乃半日许复烦,脉见浮数者,此表寒去卫气泄,但营血郁热不解也,血热生风,风泄皮毛,则见浮数,故复用桂枝汤,桂枝通经解肌,以和营卫,白芍息风凉血,以和营卫,热解风息,则浮数脉解,营卫和自汗出,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2 本条是最典型的,麻黄汤发汗之理,对比桂枝汤发汗之理。麻黄汤,真正的发汗之剂,桂枝汤,言发汗者,是和其营卫也,营卫和而自汗出之义。同是发汗,一定要区别风与寒之病理,麻桂二方之药理。
3 师言卫郁已泻而营郁不达,一是虽已发汗,仍有寒滞不去而营郁不达;二是浮数内热,营血已热,麻黄汤没有白芍之凉血息风之药。本条浮数,也同上条,仍是经热不泄,就是不能通经解肌,又郁遏营血也。麻黄发汗之后,又见浮数者,营血已热而生风也,故用桂枝汤,通经解肌,以泻营郁,白芍凉血,以泻营郁,调和营卫而自汗,故言更发汗。
服麻黄汤之后,半日许复烦者,脉浮数者,仍是经热不泄,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论;上条浮数有热,本条营血又热,都是经热不泄,表若失治,二条合起来,脉变滑数,就是《金匮》肺痈的病理。后学则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