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契 | 怀旭麓

编者按

陈旭麓先生24岁就写出了《初中本国史》、28岁已受聘大夏大学讲授中国通史,解放后思想和学术取得了更加显著的发展,却在晚年遭遇极不公正的待遇。现实打压并没有阻碍他对知识的热情。他曾说:“什么叫知识分子?应该说,他们是站起来思考着的人。”冯契先生这篇精炼又满怀深情的记叙,是陈旭麓先生相忘于知识江湖旷达精神的写照。

本文原载于《陈旭麓先生哀思录》,1989年印行,后收入上海历史学会编《上海史学名家印象记》。又收入《冯契文集》增订版第11卷。

怀旭麓

文 / 冯契

1988年12月1日晚上,从电话里得知旭麓猝然去世,正如晴天霹雳,令我大为震惊,悲痛不已。记得前不久见面闲谈时,都说起自己有许多工作要做,他便说:“我们都要争取活到廿一世纪,成为跨世纪的人。”我说:“我缺乏信心。你身体比我好,你行。”他说:“现在寿命都长了,七十小弟弟,八十不稀奇。活到八十几岁,就跨世纪了。我们都行的。”想不到他这个满有信心活到下个世纪的人,竟抛下他未完成的工作,突然与世长辞,这真是学术界难以弥补的损失!

冯契(摄于1987年)

我和旭麓是四十多年的老友了。建国前,因同为《时与文》撰稿,参加大教联活动,便已相识了。上海解放后,在筹备高教联和教育工会期间,接触就更多了。真可说是一见如故,我感到他为人爽直、热情,以赤子之心对待朋友,是很难得的。他邀我到大夏兼点课,我同意了。后来院系调整,成立华东师大,他和佛年都劝我正式到师大来工作,并且要我把家也搬来,旭麓有次说:“你搬进来,早晚可以一道散步、聊天、喝酒。”这使我想起了陶渊明的几句诗:“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有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自从搬进了师大校园之后,在佛年、旭麓和我之间,确实建立了一种“乐与数晨夕”的关系,因此“文革”时,造反派便说我们是师大园内的“三家村”,专门为此开了批斗会。在隔离间,造反派还要我交代“三家村黑话”,我说:“天南地北,无所不谈,谈过了也就忘了。”因为我说“忘了”,被造反派骂了一通,说:“你们三个都是老顽固,死不交代!”其实,我说的“忘”,也包含这样的意思:好朋友在茶余酒后聊天,有一种“鱼相忘于江湖”的乐趣。人生在世如果没有几个能平日聊天时“相忘”,到困难时“相濡以沫”的朋友,那是会感到寂寞、空虚的。

陈旭麓80年代于家中书房

我们之间谈得最多的是学术问题。旭麓和我专业不同,但都兴趣广泛,喜欢涉猎各种书籍。见面时介绍自己最近读了些什么新书,这几乎是每次谈话必有的一个内容。“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可以使人欣然忘餐的。我们也经常把自己正在研究、思考的问题提出来和对方讨论,这种讨论是无拘无束的,互相启发和诘难,问题便忽然迎刃而解了。我提出“古今中西”之争制约着中国近代哲学发展的观点,是和旭蔍反复讨论过的。旭麓在《近代史思辨录》中有关“革命与改良”、“中体西用”等文章,在写作时,也都曾和我讨论过。近年来,他在整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而我则在整理《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讨论的问题便更多了。我于1987年夏把《革命进程》完成后,请他把全部书稿通读了一遍,他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例如洪秀全与儒家的关系,胡适和西化的关系等,他的指正,我基本上都采纳了。他本来说等《新陈代谢》一书完成后,也要请我通读一遍,但是很遗憾,他竟抛下他凝聚了数十年心血的手稿走了!

合影左起依次为楼宇烈、胡曲园、朱贻庭、冯契、石峻、高瑞泉、陈旭麓、赵修义、曾乐山、丁祯彦(1988.9)

旭麓本来应该多活若干年,多留下几种著作再走。他是个热爱祖国,富有理想,决心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人民事业的杰出的史学家。然而我们中华民族是那么多灾多难,我们祖国前进的道路是那么坎坷不平,总是使得有心报国的人难以尽其才。而且,在今天,王充所慨叹的“庸人尊显、奇俊落魄”的不合理现象还到处存在,王符所指斥的“言方行圆,口正心邪,行与言谬,心与口违”的伪君子也并不少见。旭蔍是个有侠义心肠的人,见到虚伪的、不合理的现象,便横眉怒目,甚至拍案而起,因此难免得罪了一些人,并使他长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也影响了他的才能的发挥。近年来,他的心情好了一些,但是死神却夺去了他的生命,真是令人惋惜、悲痛!好在他已培养了一批弟子,相信他的著作还是可以整理出来,传之后世的。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书影

(0)

相关推荐

  • 你没来?看这儿吧... “春暖四月天,唱讲师大间” 别吃朋友团队全国唱讲会【北京师范大学站】

    春暖花开的四月,我们的唱讲会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 新新和解征连接视频设备ing 我调试着声音 我们的小弟志愿者近科已经可以负责一条直播讯道了,进步很快 新新:"终于调试好啦!" 晓旭 ...

  • 马季打侯宝林始末

    马季与侯宝林 "文革"开始后,师傅侯宝林被扣上"反动艺术权威"的帽子,徒弟马季也被定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那时马季只能在北京扫厕所,刷标 ...

  • 黄四大娘

    黄四大娘 虞长顺 我们知青宿舍的前头住着一户人家,老两口没有儿女.男的我们都叫他黄四大爷,黄四大爷解放前在天津卫拉过黄包车,他的老伴儿我们理所当然的叫她黄四大娘. 听说黄四大娘在解放前因生活所迫,在天 ...

  • 金岳霖等诸暨籍哲学家们

    我的家乡"古越都"诸暨以西施故里著称,据说自古以来多美女,而以"盛产"哲学家著称则还是相当晚近的事. 诸暨之成为"哲学之乡"--至少是二十世 ...

  • 【文学纵横】蔡 旭 [创作手记] 我写《中山装》

    [创作手记] 我写<中山装> 蔡 旭 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我写完<在珠海寻访孙中山>(二章)之后,觉得还应该再写点东西.孙中山对中国功勋卓著,他的人生波 ...

  • 听陈旭麓讲授辛亥革命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当年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破沉沉夜空,摧毁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创立了共和制,开辟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新纪元,从此共和制深入人心. 谈起辛亥革命,笔者联想起了 ...

  • 珠辉玉映 薪火相传——汤用彤对冯契的学术影响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契(1915-1995)继承汤用彤对"言意之辨"的研究,进行"转识成智"的理论探索,创建起独树一帜的智慧学体系,从而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界最有 ...

  • 论中国哲学精神(吴根友)

    论中国哲学精神 吴根友 何谓"中国哲学精神"?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回答.问题不只是在于哲学家们给出了什么样的答案,而是看他们如何给出答案的.冯友兰.牟宗三.张岱年.冯契.萧纇父.李 ...

  • 追忆古蔺县王化东校长

    追忆王化东校长 文 刘衍琴 中央决心从严治党,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许多老前辈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古蔺中学的老校长王化东就是其中之一. 王校长早在红军长征时期就接受党的教育.兄弟王星跟随 ...

  • 关于构建当代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二)

    作者:郭树群 内容提要:提出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这一课题,已经昭示了音乐学研究的开拓性,它必将聚集起众多的有志者投入到这一宏大理论话题的叙事中来. 关键词:中国音乐:理论话 ...

  • 南京师范大学致海内外校友的一封信 | 知育

    星辰霜路,师范以光.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肇始于风雨如晦.民族危难的20世纪初叶."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为学务全局之纲领".正是这样的认识驱动着张之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