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温阳化气,通利三焦是张仲景治疗癃闭的主要方法

此文章由“娱乐晨希说”原创,首发于企鹅号。 文章相关图片请看文字下方

《伤寒论》:温阳化气,通利三焦是张仲景治疗癃闭的主要方法

《伤寒论》:温阳化气,通利三焦是张仲景治疗癃闭的主要方法,一,宣肺开表

肺在人体中居于高位,是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的作用。肺气宣发则津液向外出于毛孔肌腠,肃降则水液下行,精微者则输布于脏腑,秽浊者则下输于膀胱。所以当肺受邪气所侵,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就会出现小便不利。《伤寒论》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水气犯府则膀胱气化不行,三焦之水气失道,水气停于下焦则小便不利,小青龙汤外发太阳之表实,内散三焦之寒阴,祛除表里之邪气。此方去半夏,加天花粉,茯苓可解表行水利小便。

二,健脾化饮

脾喜燥,恶湿润,主运化精微水湿,脾与胃相表里,以膜相连,为胃行其津液,通行于全身,脾胃属土,最易湿化,若病则升清无力,水湿为困,饮停于中焦,则上不能输布津液及精微于全身,下不能将水谷浊气下输膀胱,也就是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就会出现心下满,小便不利等症状。《伤寒论》说:“服桂枝汤,或下之……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此条文应该是去芍药)。此证为汗下而停饮所致小便不利,是脾虚兼有水停,所以桂枝汤去芍药之酸收,可避开无汗而心下满,加茯苓,白术以健脾燥湿,以除水气,使表里两解而小便自利。

三,通利三焦

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孤腑,入络膀胱。实者癃闭,虚则遗溺。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的通道,人体水液的升降出入,周流全身必须通过三焦才能通达。少阳为三阳之枢纽,故少阳的枢机不利,气机郁滞,则会导致水液运行失常。《伤寒论》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少阳表热,郁而不和,上蒸而头汗出,汗下后亡津液而所致胆热更甚。小便不利的原因,一是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是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导致。此方为小柴胡汤的变方,柴胡,黄芩清解少阳,清肝胆郁火,调畅气机;桂枝畅达三焦,通阳化气,甘草,干姜和解少阳,温补脾阳的不足。这样,三焦得通,津液得下,小便可自利。

四,温阳利水

膀胱为水府,是水液储藏的器官,其气化功能正常则小便正常,其气化功能失常,则会出现小便量,以及小便次数异常的现象。膀胱为足太阳经,经病易郁而化热,腑病易寒而水蓄。外邪入侵必先客于太阳,随经入腑,而导致少腹不适,小便不利等蓄血蓄水证。《伤寒论》说:“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中桂枝温阳化气,振奋衰疲之阳,白术,茯苓健脾运湿,泽泻,猪苓淡渗利水,引水液下行,则小便自利,而蓄水证可除。

五,温肾化气

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为水脏,是调节水液代谢的主要脏腑,是小便生成的主要气化动力源泉。肾与膀胱相表里,同居水位,属北方而为寒水,膀胱之寒须得肾中阳气的温煦,才得以化气为水而出。若肾中阳虚,无以气化,温煦无力,下焦虚寒而小便不利。《伤寒论》说:“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少阴病中的小便异常与人体阳气的关系极为密切,小便通畅与否是对疾病预后判断的主要依据。此证为阳气不足以化津,不能固摄阴液,阴寒之水停于膀胱而导致小便不利。张仲景用白术,茯苓健运脾土而制其水气,生姜温通胃气,附子补阳温中,妙在芍药养阴敛阳,既免妄行之患,也无飞越之忧。水湿去肾火足,则膀胱气化正常而小便调。

此文章由“娱乐晨希说”原创,首发于企鹅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