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就能活更久?
快乐是摘下面具的悲伤
笑声往往伴随着泪水
这还能是什么呢?
苦痛越深植于你的自我中,你越能感到快乐
——《The Prophet》, Kahlil Gibran
越来越觉得人是矫情的动物:太冷太热都不行,要适温;太高太矮都不行,要适中;伴侣太好太坏都不行,要适合。最近又有研究表明了:太悲伤和太快乐都不行,要适量。
创伤会引起「心碎综合症」,即在经历压力或者痛苦时,心脏肌肉功能会被极速而严重地削弱,导致胸口剧烈疼痛,严重时会诱发心脏疾病甚至死亡。这在之前的文章中早有讨论,详见失恋后的痛苦程度跟Ta真死了似的 | 流言终结。但是European Heart Journal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快乐和幸福也会触发心碎综合症,难道「幸福得快要死掉」不是唬人的偶像句台词?
研究收集了瑞士UHZ医院有心碎综合症病人的数据,致病原因当然有丧偶啊,疾病啊,离婚啊等常见的创伤事件,但有相当一部分的数据显示为快乐的事件,如一个惊喜生日派对,支持的球队赢了比赛等,也会让病人经历同样的心碎症状。
研究者对这个意外的数据提出了假设:心碎综合症是一个复杂的反馈系统,包括心理和/或物理刺激,还有大脑和心血管系统;快乐和悲伤事件很有可能在中央神经系中共享输出的通道。
虽然只是假设,但生活中太多因大喜大悲而失控的例子,找到经验性证据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到底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呢?
「动物追求快乐,人类追求意义」
从前我们被问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会使用工具。」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动物都开始有模有样地使用工具,这个区别已经站不住脚,更经得起考验的可能是:「动物追求快乐,人类追求意义。」
既然讨论快乐和意义,我们不得不首先下个定义。这要从PNAS杂志2013年刊载的一篇文章说起:快乐不一定有益身体健康,也许还有害。在这篇文章之前,铺天盖地的研究都表明了一个快乐的大脑和一个健康的身体之间的重要关系:你越快乐,身体越健康。但PNAS的这篇文章挑战了这个已被公认的观点。
研究者将快乐定义为「自我感觉良好」,多指满足诸如食欲,性欲,物欲等各种私欲产生的良好感觉;将意义定义为「一种大于自我的导向」,即做出对个人之外的他人或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当然这两者之间不是完全分离的关系,有意义的事情同样也可以产生快乐感,研究中的有两组人就是快乐值和意义值同高或者同低。但是研究重点关注的是那高达75%的快乐感和意义感分离的人群:高快乐值低意义值和低快乐值高意义值。
痛苦和悲伤会刺激压力基因表达,而压力基因又会作用于预设性免疫系统,即曾经经历的创伤会帮助你一定程度上对新的可能创伤事件产生免疫反应,从而避免新的伤害。
fMRI的扫描结果表明,快乐感和意义感分离的人群并未出现痛苦压力表达反应,也就是说当他们寂寞或者身陷麻烦的时候,比快乐感和意义感同步的人,更脆弱,更容易受到伤害。这个也不难理解,就像平时偶尔有个小感冒小发烧的人比那些长期不感冒不发烧的人更可能抵御较重疾病一样,肉眼看不到的免疫系统强度慢慢有了质的不同。很多人在第二次失恋的时候往往恢复得较快就是免疫系统增强的一个例子。
「曾经的创伤会帮助你一定程度上对新的创伤事件产生免疫反应,从而避免伤害」
当我们的快乐感来源是食物,性,烟草,酒精,别人的关注等「索取」性质的需求时,其实就把自己置于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这些东西太容易被人拿走了,而我们保持此类快乐感又只能通过持续地从外界索取,这样一来,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就开始失衡。唯一不能被夺走的东西怕是我们追求属于自己人生意义的那最后一点自由。
快乐感让你发笑,但是意义感让你燃,是更持久的动力。我们的人生中每天发生那么多事件,遇到一个人,聊了两句话,听了一个故事,勾起一段回忆。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谁的安排,而是这些本不相干的事情就那么发生了,但我们却并不觉得它们是随机的,就是因为我们给每件事情赋予了意义。而你和我赋予同一件事情的意义可能全不一样。
我自己的人生意义,我说了算,是不是活多久都够了?
你的人生意义是什么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