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宅村
一、村落简介
上宅村,林茂岭秀,村前一马平川,良田数百亩,村后数岭相连,林木郁郁葱葱,好似几个巨大的绿馒头摆在房屋后面,令人稱奇。它位于秧塘村委驻地北面(机场路与桂柳高速路之间),东与花堽村委陆家村相邻,西与大雄村接壤,南与兰田村委洋田村交界,北与独峰村委大桥村相连。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距临桂区政府驻地8公里。
全村有水田560亩,旱地350亩,林地500亩。全村45户216人。对内使用秧塘土话,对外使用西南官话,汉族。有大学本科生8人,研究生1人。
二、村名起源
据族谱记载,大约在明朝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始祖从渡头下宅村迁入,为纪念故土,取名上宅村,一直沿用至今。村口有楹联:
上有静璋开垄亩,
宅兴子孙百丈楼。
三、立村溯源
(一)、四方井
村北头有一片湿地,约50余亩湿地里冒出来的水,常年灌溉下方几百亩水田。湿地之畔,一口四方井静静地躺在那里,井口长宽约六尺余,深五尺,井壁由数十块青条石垒成,井沿四块巨型条石铺就,井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是村民世代取水饮用之处。井边常年悬挂着一竹筒。供人口取水解渴。四方井还有个风俗故事,谁家娶了新娘子,次日清早新娘必定来井前汲水,将一担水满满地挑回家去,由此赢来家人一片夸奖喝彩。
这口井历经数百年而生生不息,修西二环路被泥土掩埋了去
(二)、百年红枫
稱它是上宅地标不为过,村庙门前池塘边现存一株枫树,高二十余米,冬季树叶退去,树顶露出来一、两个大鸟巢,时不时有鸟落鸟飞;春夏来临,枝叶繁茂,遮去了半个池塘,村民及过路人常于树下歇脚乘凉;秋天来临,满树红叶,远处望之犹如一把张开的巨型红伞,很是好看!据老前辈说,树不知何年何人种下,他们还穿开裆裤树就这般大了。几年前有搞绿化的人员前来测量,说是古树,百年红枫。不久前这树根给烧出个洞,也不知道是被雷击还是火烛,它如今淹淹一息,仅剩下几枝树杈长着叶子,其余的变得光秃秃了。
(三)、土庙
庙在农村是常见的。我上宅的红枫西头岭下立着座庙,庙虽简陋,但凡红、白事,清明扫墓上坟归来,村民一定上前焚香挂纸,燃放鞭炮,借以叩求吉祥。很久以前,有件奇事发生于此,说的是抗日战争桂林沦陷,村里来了一队日本兵,当时一位村民被鬼子追赶至此,他逃进庙里躲藏,已无逃路,眼看日本鬼子就要追进来,只见一道金光,墙边站着一位长须老人,说声跟我来,转眼间那位村民就随他消失了。日本兵扑了空,叽叽歪歪骂了一通走人。传说是土地公公显灵,救了村民。后来才知道,是一堆禾草掩盖着一道裂缝,那位村民急中生智智,瘦小的身子便钻过了裂缝,逃上庙后那茂密的树林里,神不知鬼不觉,检回了一条命。
(四)、社公
社公,也是村民的传统信仰,它原来地处村庄通往上边岭(今记委和桂中所在处)的半路上,为给西二环路让道,隆重地将它迁移至岭麓庙的后头,也是村民红白大事及清明祭祀必去之处,当初是在田边一个土包上,如今地方宽阔,人们挂纸焚香燃放鞭炮更热烈了。
(五)、簸箕饭团圆
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的习俗。大年初一这天是不兴动刀的,进食之物一定在之前准备好,将食物、年货一并摆进一个巨大的竹制簸箕里,一家人沿簸箕环绕坐下,享用新年第一天美食,村民把这天进餐叫簸箕板团圆。
这天团圆,还有一个规定,谁也不可外出会客,不许串门拜年,路上相遇,双方互施礼恭喜,作个揖既可。
四、姓氏来源
全村都是姓李,但不是同宗同源。人口较多的是表璋表静公之后裔,今族谱记载,公元1518年前后,始祖由渡头下宅迁移过来,从表字辈算起,延续21代了,逾五百余年,族辈如下:
表曉经文 金廷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