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税务局训令(1950年)

这份训令的内容是,误收或错收退税办法及填写收入退还书款米数。

为什么是米数?而不是钱款金额?

那是因为建政之初,货币的币值非常不稳定,当时税收,工资,很多商品买卖,都是以当日米价作为参考。比如打车,今天是米价八元一斤,打车走二斤米的路途,就是十六元。如果明天米价涨了,或者反过来说,钱贬值了,十六元一斤,那么十六元只能走昨天一半的路程,相反如果你用米来支付,那么还是二斤米的车费。当时各种商品、服务费用、工资等等都是和米价直接挂钩的。以前文章也有记述,就不再多说了。

昨天很冷,但是还是应朋友邀请参观了新开放的由原省政府改建的“晋商博物院”

此处,民国时期就是山西省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辛亥革命后一度称“督军府”,南大门前左右府东街府西街因此得名。

经过改造恢复以后,这里还原成一座五进的中式院落。

据馆内人员介绍,“晋商博物院”是太原市文物局下属的单位。

步入其中,古色古香,天寒地冻,游人络绎不绝。

从百度上查到,晋商博物院院长张文庆对媒体说,“晋商博物院收藏和晋商相关的账册、器物、汇票、地契等共计12万余件。御书楼藏有从明清到民国出版的古籍善本1.2万余册,近4万卷,包括经史子集和三晋名家大作。”

不巧的是,现在藏书楼还没有施工完毕,所以我暂时没有看到三晋名家的大作,只看到陈列柜中一些普通的账本、黄铜墨盒,感觉意思不是很大。

令人惊喜的是,馆内目前展览着近些年从海外追缴回来的文物,青铜器,陶器,都是商周时期的,虽然是扎堆摆放,没有配备详细说明,可是数量、品种、品相,都是近年来少见的,绝对值得一看。

梅山还没有修缮完工,现在也不开放,但是山上树木郁郁葱葱

七十年前由于炮火原因,梅山树木阁楼全部焚毁,五十年代初期,省政府干部职工每人上山植树一棵,谁种的树就在树上挂一个小牌子,写上自己的名字,七十年过去了,谁还记得这些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