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通宝收藏价值一直以来都非常高!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明史·食货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钱文真书,直读。当十大钱一般径4.6厘米,重34.4~37克;当一径2.45厘米,重3.4~3.6克。据湖南常德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证:吴二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同年三月,开铸'洪武通宝'钱,仍继大中钱式,行五等钱。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元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寶源局。朱元璋為避諱元朝的元字,把所鑄之錢錢文壹律叫通寶而不叫元寶,而不只是為避諱他自己的名字,以後所鑄之錢也都沒有元寶錢文。
朱元璋过分注重字词的使用,曾兴文字狱,枉杀了犯他忌讳字词的许多人。可是在铸钱方面,倒是放任自流,任凭各地铸局自制各种字体钱文。形成洪武通宝文字风格百花齐放的繁华局面。在这繁华的钱文里,时又出现个别文字别写的错字、怪字,从对历代古钱了解证实:洪武通宝是历代古钱发生别字、怪字最多的一种年号钱。
明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少数满族统治的一个王朝,实现满汉大融合是每一位统治者的希望,因此体现在当朝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比如在“康熙通宝”的24种版式中,背文除了宝泉局和宝源局皆为满文外,其他22局皆是左侧满文,右侧汉文,体现了满汉大一统的社会繁荣景象。又因在康熙朝经济十分兴旺,所以“康熙通宝”钱币的锻造十分精巧,大都很规整,钱型厚重,文字也美观大方。后世各位当权者铸造钱币也皆有模仿。虽然当时满汉结合的方孔钱币铸造量并不少,但是历经几百年,经历流通、回炉重铸、战乱等等诸多原因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却已寥寥无几,尤其是满汉文版的方孔钱币,这也是钱币收藏家们竞相追逐此类币的原因。
洪武通宝是明代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时期所铸造,是明朝的第一枚古钱币,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开国皇帝亲自督造的。由于当时社会原因,几次停铸铜币,禁止铜币流通,所以造成洪武通宝具有极大的历史研究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洪武通宝在外形设计上依旧采用外圆内方的设计,正面为雄壮有力的“洪武通宝”四字,上面是“洪”字,下面是“武”字,左边是“寶”字,右边是“通”字。对于洪武通宝反面的款式有多样式,根据历史研究发现,一共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六十一种款式。截至到目前,一共有五十八种款式被发现。大家最为熟悉的当属小平光背的版别非常多。但这枚牧童骑牛样式,因背面是一个牧童骑牛的图案,极其稀少,亦属罕见珍品。
洪武二十六年,改变钱制,重新铸五等钱,按洪武元年铸行规定,后又改铜钱每文重一钱两分。其它四等钱依照小平钱之重递增。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只准京师宝源局铸钱,其它各省再次停铸。到八年因宝钞流通受阻,为坚决实行纸币制度再次禁止使用铜钱。直到明宣宗宣德末年历时长达四十一年。明朝洪武年间在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在流用交易中通常大额用银,小额使钱白银与铜钱组成了明代的货币主体。而在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钞滥贬值严重而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洪武通宝铜钱总量遗存较多,但在各式类别中存量不一故其遗存有普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