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不动”也是养生!延年益寿能防病!西医也说“好”
都说运动养生,久坐伤身。但是,您知道吗,这么“坐”,比运动还有利于健康!
国医大师这么“坐”
中国古代文人就有静坐养生的传统。
静坐冥想不仅可以改善机能状态,还有助于抗压,消解不适等诸多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脑部的功能状态,对于老年群体尤其适合。
翻看国医大师的养生心得,就有3位都推崇“静坐养生”!
1
国医大师吕景山:心静最重要
国医大师吕景山提倡顺其自然的养生功法,静坐养神是他的养生秘笈之一。
吕老认为,练习静坐,就是通过精神内守,使体内气机在经络间自然运行,打通郁积,使正气存内。
静坐的姿势有很多种,并不拘于坐姿,也不必刻意追求“无念”,一味地追求“什么都不想”,本身也是妄想。
只要能身心放松,从纷杂的心绪中平静、专一下来,进入一种祥和舒适的状态,静坐的境界就达到了。
2
国医大师邓铁涛:静坐随时可行
国医大师邓铁涛认为,养生应该动静结合,除了平日坚持打八段锦外,邓老还尤其推荐老年人练习“静坐”。
他认为,心主神明,可驾驭精神情绪,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保证机体健康。
而老年人静坐养心,不必勉强盘双腿,不行就单腿交换盘坐。
可于晨起、入睡前进行,即使在旅途中,也可静养安定心神,哪怕坐着发呆也有好处。
静坐久了气血易短暂凝滞,可按摩疏通四肢气血,并视状态掌握时间。
3
国医大师王绵之:年轻人也该练
已逝的国医大师王绵之从小就练习太极、少林拳等各种养生功法,在众多的功法当中,他最爱静坐。
王老认为,静坐可以让人心无杂念,让大脑得以休息,是极好的养心法。
他曾推荐一种简易打坐法,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
坐姿不强求,尽量保证全身处于微微绷紧中的放松状态,挺胸、展肩、收腰、收颌,头顶像放了一碗水或一本书的感觉。
双眼睁开,看所有的一切都逐渐进入广阔状态,刚开始不习惯,可先闭一会儿眼睛,再看自己的鼻尖,慢慢凝神后再抬眼。
深呼吸,即腹式呼吸,一边呼吸,一边进入大脑空白的状态,可以想象大海、森林。
打坐10分钟~20分钟即可。
静坐好处多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体若能经常保持内心平静,则有利于人体气机的调畅、阴阳平衡,从而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此外,静坐还能收获如下好处——
1
舒缓压力
练习静坐能降低肌肉的紧张程度,减少血清乳酸量的分泌。
2
改善情绪
有测试表明,每天练习静坐20分钟,持续一周后,焦虑、情绪低落、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大幅下降。
3
保护肝脏
吃完饭后静静坐下,闭目养神10~30分钟,尽可能使血液多流向肝脏,供给肝细胞氧气和营养成分。
4
降低血压
美国曾经对一批高血压患者进行过静坐干涉疗法,结果发现,静坐训练让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了4.7毫米/汞柱和3.2毫米/汞柱。
5
缓解疼痛
静坐对于缓解疼痛非常有效。研究发现,静坐虽然不会改变疼痛的程度,但是能减少因疼痛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6
保护大脑
据《深圳晚报》报道,美国的科学家们对40名学生进行静坐生理实验,观察表明只要静坐5~10分钟,人的大脑耗氧量就会降低17%,而这个数值相当于深睡7个小时后的变化。(注:高质量的静坐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这么练,睡得香
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时多向乱中忙。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压力极大,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的基本生理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为此,有人调侃“笑得出,睡得着”就已经是人生的两大幸事了。
对于这些人,平时不妨在清晨练习一下静坐,时间不长,不但能让身体和心理静下来,还能使正气恢复,经络疏通,使身体机能恢复,以弥补繁重生活带给身体的损伤。
最重要的是,每天静坐10分钟,坚持半个月,就能让你安眠一整夜。
1
准备工作
1.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
2.排尿排便,穿着宽松,有利于精神放松。
3.避开风口处,以免受风着凉。
2
坐姿方法
1.盘坐于硬板床上。
2.上身要自然放松,头位正直,自然闭目,含胸拔背,两手置于腹前相互轻握,也可双手自然垂放于两腿上,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度。
3.上半身稍向前倾,坐正后,全身放松。
3
呼吸方法
1.闭口,舌尖抵于上腭。
2.自然呼吸,保持均匀的呼吸节律,以后可逐渐有意减慢呼吸频率,加大呼吸深度。
3.开始练功之前,可先深呼吸3次,尽力使自己精神内守、心无所牵。
4
凝神诀窍
1.坐正、放松、呼吸调匀后,集中精神,使大脑的思维活动相对减少,但不是绝对停止。
2.心中尽量不闻、不思、不想,而将意念集中于呼吸或丹田处,宁神入静。
5
静坐时间
一般来说,一次静坐10~20分钟即可,如果时间比较紧张,也要至少做够50个呼吸。
6
注意
如练功过程中感到烦躁、头晕、气闷等不适,最好停止练习,找出原因,排除诱因后再继续练习。
练功结束后应缓慢收功,慢慢开始活动,不要立即开始剧烈活动。
此外,精神疾病、大出血、高热、各种急性病及急性传染病的人不宜练习静坐。
小郎中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祝大家都能在静坐中收获健康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