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作品 | 汪宁宁:最是一年思润处
晨曦透过朱窗,斜洒在书桌上,微风拂过脸庞,思绪随它飘向远方。轻轻推门出去,行走在纵横交错的小路上,去那青草更青处,看一看金城的清明。
“南园春半踏青时,日常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常蝴蝶飞。”此时金城,正是柳絮纷飞花满城,梨花落后正清明。跟随着踏青的脚步,看道路两旁杨柳正在吐丝,点点鹅黄,丝丝嫩绿,鲜亮的符号在枝头跳动。听鸟儿在枝头欢歌,叽叽喳喳,“万株杨柳属流莺”。紫串挂枝端,花蔓宜阳春,紫丁香春蕊初绽,幽幽地散着清香,装点着金城的一隅。金黄的迎春花,开的绚丽开的烂漫,密密的花朵开成簇儿,一树树吟着春天的诗句。来来往往踏青的人,三五结伴而行。踏青这流传千年的习俗,今日依旧如是……
远处突起的坟冢前,人们正在扫墓。摆好祭品,点燃香烛,缕缕青烟升起,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张继《闾门即事》中的画面“耕夫招募爱楼船,青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袅袅青烟中升起对逝者的怀念,摆好的祭品寄托着对先辈的崇敬。青烟随着风,渐飘渐远……
随着熙熙攘攘祭祀的人群,来到坐落在仁寿山上的文公祠,门口一副对联格外醒目——“清明祭祖缅怀先烈,移风易俗教育后辈”。祠内香火缭绕,正襟危坐的是朱文公(朱熹)的塑像;东西厢房上挂着“崇文尚德”、“立德济世”、“自强厚德”的牌匾,金黄锃亮,熠熠生辉。
山下孩子们在放风筝,东风一缕送张力,风筝扶摇飞青天。各式各样的风筝在风的吹拂下,急着挣脱线一个劲往高处窜。地上小草正在发芽,争先恐后地探出脑袋,好奇地张望世界,一片一片,绿的新鲜。这不就正是那《村居》中的景象嘛——“草长莺飞二月天,拂低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明的雨姗姗来迟。夜深千帐灯时,雨丝才淅淅沥沥地飘起来,竹雨松风未见月,茶烟琴韵听书声。丝丝春雨入朱窗,听闻鸟语花香。清明的雨到底是来了!
低头沉吟,大千世界,花开荼蘼,沧海桑田。在清明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怀着崇敬、肃穆的心情祭拜祖先,祭奠逝去的英灵,怀念过去也展望未来。如果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那继承发扬先辈遗留下的美德懿行便是过清明最大的意义吧!古时介子推“割肉奉君近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如今,“清明祭祖缅怀先烈,移风易俗教育后辈”。对逝者的感恩怀念,最终要凝聚成生者追求幸福的动力。清明不仅是个节气,更是种责任传承。
夜越来越深,雨愈下愈大,就让清明的雨浸入金城的土壤,一滴一滴,润化万物。
(作者:汪宁宁,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