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每个孩子发烧,推拿手法都一样(动图)
发烧是少儿常见病症之一。人体之所以能保持较恒定的体温,主要是因为体内有产热系统和散热系统互相调节,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水平,而少儿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而且年龄越小调节功能越差。但少儿对发烧的耐受力较好,若经过及时治疗,恢复也较快。中医认为少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发烧症状。
少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少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少儿发烧、腹泻、咳嗽、感冒、消化不良等疾病。
中医根据少儿发烧的病因,分为风寒发烧,风热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下面为各位宝妈宝爸介绍两种最常见的发烧推拿手法,宝妈宝爸们在家中就可以为宝宝推拿,疗效快,无任何副作用。不妨试一试噢!
第一篇:风寒发烧
主要症状是:轻微发热、不出汗、鼻塞、流清鼻涕、不定时打喷嚏。
1、平肝清肺 300次
肝穴位于食指指纹面,肺穴位于无名指指纹面。
两穴同推,用力柔和均匀、由指根向指尖直推。
2、清天河水 300-500次
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推300-5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3、两扇门 30-50次
二扇门位于手掌背部中指两侧凹陷处
用拇指先掐后揉,称掐二扇门;
用一手食指、中指按揉,称揉二扇门;
以上2种兼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4、拿风池 100次
风池位于颈后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用一手拇指、食指相对用力拿孩子风池。
5、拿捏肩井 10-20次
肩井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
用一手拇、食、中三指提拿该部位。
第二篇:风热发烧
主要症状是:发热重,微微出汗、鼻子流黄色鼻涕,嘴发干。
1、清天河水 300-500次
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推300-5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2、退六腑 100次
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肘腕之间的一条直线。
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中指二指螺纹面从孩子的肘部下推至腕部。
3、掐揉两扇门 30-50次
二扇门位于手掌背部中指两侧凹陷处
用拇指先掐后揉,称掐二扇门;
用一手食指、中指按揉,称揉二扇门;
以上两种兼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4、拿风池 100次
风池位于颈后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用一手拇指、食指相对用力拿孩子风池。(拿法刺激性较强,因此常与捏法配合,一般先捏后拿)
5、拿捏肩井 10-20次
肩井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
用一手拇、食、中三指提拿该部位。
6、点揉涌泉 30-50次
涌泉穴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足底第2、3跖趾缝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用拇指指端揉30-50次。有滋阴退热、降逆止呕、理肠止泻的作用。
温馨提示:
各位宝妈宝爸们在为孩子推拿时,要保持手法的轻柔。如果宝宝哭闹不肯,则不要强迫宝宝或强硬进行按揉。“小儿推拿”应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如一边为宝宝讲故事,一边按揉穴位;或是在与宝宝游戏中完成这些穴位的推拿。
宝健康快乐长大固然是父母最大的希望,可是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小病小痛,一犯病就吃药对小孩子的抵抗力也是会有损害的,是为“是药三分毒”。更何况要让小孩服药也是困难重重。那么,在尽量减少小孩的药物摄入的大前提下,有没有一些更加绿色不伤身的方法可以让小孩远离病痛且提早预防保健呢?
在这里杏林大讲堂向您推荐小儿推拿,更绿色的治疗方法,少吃药,远离抗生素,健康更快乐。
小儿外感推拿按摩和刮痧等传统治疗操作简单,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少。每个妈妈学点中医很有必要。李总理都看好!!!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要学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疗法并不是以消除原始致病因素及逆转病理变化为特长,而是从整体上对小儿的各种机能状态进行整体性调节,从而起到治病及预防保健作用,消除疾病前的“亚健康”状态,这对增强小儿体质和提高防病能力起着决定作用。
12岁以下的孩子接受专业的小儿推拿服务之后,不仅仅能改善小儿机体的内能和环境,调节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达到提高力、增强抗病能力,保健身体及防治少儿亚健康的目的,还具有益智的特殊功效。
治疗病症
肺系列
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
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流口水)、腹痛、腹胀等。
母婴保健类
益智、滋长、加强免疫、近视调理、哺乳期食疗、幼儿食疗,扶元灸、中药泡浴等。
其他
磨牙、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缓慢、睡眠不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