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不要说自己数学不好
较早前,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给我邮寄了一本书——《孩子一看就懂的数学》(以下简称《孩》)。
编辑的推荐是:
老师想对家长说的话全在这里。它并没有在解答数学难题,而是在告诉家长如何做,启蒙孩子在贴近生活中去学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亲近数学,爱上数学。如果你重视孩子的数学启蒙,同时也会在辅导孩子数学时候会莫名退缩、恐惧,一定要看看这本书!连我都有在惊叹“哇!原来还可以这样教孩子学数学!”
老实说,我已经见过不少书,因而对书并无特别大的期望,但收到书后觉得这本书确实不错,一直希望介绍下这本书。
购书链接上已有作者介绍,大学教授和中小学老师的推荐,以及内容摘录等,我就不赘述了。
我且随手摘录书中几个观点分享并评论下。
很多事变了
书的前言中所说的“很多事都变了:数学变了,方法变了,就连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态度可能也变了。”确实如此。
1. 家长变了。现在的家长和二十年前,十年前的家长不一样了。微博上,微信上,现实生活中,可以见到有不少人从小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这本书很适合家长、教师参考。
2. 学生变了。以前上数学课可能就在一片寂静中进行。但现在学生理解了强了,学生也爱问了。如果你给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讲过课,同时也给大学生讲过课,或者你当过大学生,也了解现在小朋友学习的状态,就会理解:给大学生备课,需要面面俱到;给小朋友讲课,有些没想到的,经过小朋友一问,就可以顺势讲一下。这就是有互动的好处。
利用小朋友爱问,活泼的特点,就可以通过游戏的互动的方式教小朋友学习。这本书里面就有很多介绍如何与小朋友互动、做游戏的方法。
3. 学生忙起来了,也要学的东西多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讲究学习方法。因此,一本好的参考书是很有帮助的。
4. 更重要的是,学习重点变了。以前可能侧重如何做,现在我们要学习为什么,以前侧重解题技巧,现在要学习深层次数学原理。因为现代计算设备的进步,得到正确的计算答案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取而代之的是数学家喜欢的估算。这些技巧可以提高洞察力,培养数感。
不要告诉孩子你不擅长数学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些明星自谦数学不好。一个有名的例子或许是鲁豫。在《鲁豫有约》中,受访嘉宾周华健、五月天、于丹等都被问小时候的数学成绩。鲁豫还说自己数学差,高考时考了110多分(满分120,鲁豫说当年数学试卷很容易)。
例如,一次,鲁豫问周华健数学成绩好不好?周华健顺口说“不好”,鲁豫信以为真。事实上,周华健是台大数学系毕业的,曾经期待当数学老师。节目播出之后,很多观众在凤凰网论坛和天涯社区等发帖评论此事。当然,从学数学的角度来看,周华健是实话,因为知道了数学的水有多深。
有些作家,如汪曾祺也曾说自己数学不好才搞文学。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说自己数学不好,听起来似乎在夸耀“我不擅长数学”——其实很多家长很擅长数学,比如家庭预算,投资等都涉及数学,在这些方面似乎比很多数学家都更擅长。
《孩》的作者则劝说,千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作为成年人,如果告诉孩子你不擅长数学,孩子会认为,数学不好似乎不会影响自己成为一位成功的成年人,就会对数学不感兴趣。
孩子的小脑瓜,到底在想啥
家长、教师批改小朋友的作业时,不要急于做出判断。很可能小朋友在用新的方法做题,如果武断地批评,就会扼杀创新意识。
《孩》的作者举了如下例子,说明了小朋友是如何思考的。你理解吗?
原来,孩子A是如下思考的:
B是用负数在计算;C是在做加法。
《孩》的作者评论道:在这道计算题中,孩子凭借某种感觉创造了这些方法,这种感觉就是数学家们成为“数感”的东西。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把玩数字,而不是单纯地遵循他人制定的规则。
现在很多小学老师对学生的写作业的方式规定得很死,我想这里可能涉及如何保护创新的问题。
小福利——出版社编辑的话:
数学老师们都是以什么角度给孩子讲数学?为什么我一辅导孩子的作业就头疼不已?评论里精选留言,选三名读者(点赞最高,留言字数不少于50字,2021年元宵节前截止),赠送这本数学老师都会推荐的《孩子一看就懂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