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阳明病——蜜导煎,土瓜根散,麻仁丸

阳明二十五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本自汗出,又重发其汗,热随汗泄,病已差矣,尚微烦而不了了者,此过汗亡津,胃中干燥,大便必硬。当问其小便一日几行,若小便前多而今少,则大便必不久出,以津液还入胃中,肠胃滋润故也。

1 热随汗泄,病已差矣,但亡津内燥,故有微烦,知胃中干燥,大便干硬。前小便多而今少,则知津液还胃中,不久必大便也。

按;中医辩证,必问大小便,颜色次数形态,此为问诊必问要点。小便数则大便必硬,一定之理,来反推论小便少者,津液还胃,知不久必大便。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59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阳明二十六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本自汗出,若又发其汗,或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非胃热土燥可比,大便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结而不下,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土瓜根汁,入少水,筒吹入肛门,大便立通)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也。

1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无水之义),区别于胃热土燥,虽硬不可攻之。一定不可攻,“当”须自欲大便,结而不下,宜蜜煎导而通之。土瓜根及与猪胆汁皆可为导。

阳明二十七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1 足趺之动脉,名曰趺阳脉,专候胃气,浮则胃阳强,涩则脾阴弱,浮则气盛,涩则血少,血虚木郁,风木疏泄,则小便数,膀胱津枯,浮涩相合,津亡水枯,大便则难也,土燥则胃阳之强,必约脾阴,麻仁丸主之。麻仁丸,泻胃阳之强,滋脾阴之弱。

2 阳明八,自太阳来者,谓之太阳阳明也,小便数者,膀胱津涸,脾胃失润,水枯土燥,则大便难也。因而脾气约结,粪粒坚小。

3 脾为化血之源,胃阳强则脾阴弱,涩则血少,木郁疏泄,小便数则膀胱水枯,土燥胃强,必约其脾(《金匮》卷二,风寒十九,热在中焦)。脾胃属土,亡津燥盛,其脾为约,故为脾约,师言土燥水枯之义,膀胱水枯,阳明土燥也,本条之涩,血少脉涩脾弱。

外感胃阳偏盛,约其脾阴,麻仁丸证。阳明病,

外感胃阳偏盛,烁手少阴,黄连阿胶证。少阴病,

外感胃阳腑实,克其三阴,大承气汤证。在阳明篇为阳明病,少阴篇为少阴病。

阳明二十八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与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1  得病二三日,脉弱,是阳明腑病而未实,提纲已经说明无太阳表证,少阳柴胡证。烦燥,心下硬者,胃热则烦燥,胃气不降,胆木痞结,则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与小承气汤,少少与之,轻下胃热,令其小安,此是微和,和胃之义。至六日,是复过阳明,阳明当令,所以邪实之时,与大承气一升以利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若不大便六七日,则屎硬便坚而肠阻,胃燥热而又气逆不降,必不能食。若小便少者,虽也不能食,也是屎硬便坚而肠阻,但只是初头硬,而后必溏。

若不大便六七日,计期可下,是复过阳明经之义。小便少者,而不是小便不利。阳明腑病,胃热则能食,便硬肠结,阻塞胃热不得下泄,浊气熏冲,则必不能食。此证虽也不能食,然非胃中干燥,此是大便初头结硬,阻浊气下泄之路也,故不能食。二者皆不能食,在胃燥腑实与大肠堵塞之别。

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屎硬未定,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硬已定,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主之。

2  本条提纲很绕的一个问题,就是阳明病能不能食,回答是能。所以前面,虽能食,与小承气汤,是因脉弱不用大承气汤之义。后面虽不能食,肠硬便坚而内阻,胃气上逆,所以不能食。所以提纲虽不能食,只是初头硬,而后必溏。阳明腑病,此是能食,也就是初病能食,病实之后不食。不食区别于不能食。也正是初病能食而失下,调胃变大承气,则新进之食,因为胃燥,变为燥屎在胃中。(三十五,三十六两条)

3  本条提纲,是阳明腑实病的变证,在变证的基础上,又出现变证。在变证的基础上教辨证。所以很难解。。重点结构,此是得病二三日,无太阳与少阳病,此是外感之义,也就是此阳明病之来路,是外感之来路。本条提纲,本身就很难理解。阳明病脉大,为何脉弱?既然脉弱,为何又无太阳与少阳证,又为何不是四逆或猪苓证。此脉弱者,怎么理解,是在二三日的基础上理解,又为何无太阳证,表证是如何退避的。二三日脉弱,四五日,六日,复过其经,未必脉若,又为何小便少。都是疑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