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温 2016年5月12日修订版
暑温(warm disease in summer[1])为病名[2]。为感受暑热病邪引起的发病急骤的温病[1]。可见于乙型脑炎等病[2]。暑多夹湿,暑温则指暑热偏盛者[2]。《温病条辨·上焦篇》:“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医方经验汇编》余奉仙谓:“暑温者,即夏时之热病也。暑字之义,乃日者两字相合而成。日者,阳之精;暑者,热之极。”
3 暑温的治疗
初起宜用白虎汤,直清气分邪热以保津液;如见神情躁烦,意识不清或神昏谵语,舌苔黄,质红或红绛无苔,甚至抽搐等症者,宜用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散、紫雪丹、至宝丹等方;若元气津液耗伤,则用人参白虎汤、王氏清暑益气汤等以益气生津;如身热已退,汗出不止,气喘脉散者,用生脉散以补敛津气[2]。暑温每多夹湿,如伴有胸闷恶心、小便短赤、大便溏泄等症时,宜兼用芳香化浊利湿法[2]。若见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抽搐等症者亦称暑痫[2]。
4 关于中暑、暑痫
暑痫常见于重症中暑[2]。指感受暑邪,热极神昏,卒然痉厥的病证[2]。《温病条辨·上焦篇》:“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名曰暑痫,清营汤主之。亦可稍与紫雪丹。”“大人暑痫,亦同上法。热初入营,肝风内乱,手足瘛疭,可于清营汤中,加钩藤、丹皮、羚羊角。”
中暑为指感受暑邪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病证[3]。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症见突然闷倒,昏不知人,或身热烦躁,气喘不语,牙关微紧,或口开齿燥,大汗或无汗,脉虚数,甚者昏迷不醒,四肢抽搐[3]。治当移患者至凉爽通风处,法当清暑、解热、开窍,先用辟瘟丹、消暑丸灌服,后用益元散、白虎汤、清营汤等[3]。并可配用针刺、刮痧、冰水擦浴等法[3]。元气不足者,当调补元气为主,少佐解暑[3]。一名中喝、中热[3]。
5 参考资料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7.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
$$$概述、暑温的症状、暑温的治疗、关于中暑、暑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