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康熙青花,你知道多少?
康熙青花的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等现象,底足内施薄釉且泛白,底足多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都较大,很多器物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折角处较为挺直,这就是我们俗称的"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为流行,里圈一般比外圈低,两圈间露胎的地方无釉,圈足较为宽厚。
由于康熙年间经济得到空 前发展,在康熙十九年,康熙皇帝回复景德镇“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个时期的青花瓷,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纹饰丰富多样,特别是康熙中后期,青花瓷器已经发展到日用瓷、陈设瓷、祭器、外销瓷等等方面,至今闻名于世。
以瓷器的造型及纹饰设计为载体,康熙外销青花瓷展示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焦点,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康熙外销青花瓷种类繁多,器型丰富,包括盆、盘、花觚、茶壶、盏、托盘、军持、高足盖杯、花浇、高奘罐、瓶等。它们有的造型具有夸张的简洁的曲线美,但多数是中国的工匠们为了适应欧洲风格制作的器型,还有些是在欧洲老式茶具的造型上绘着中国风格的纹样。
青花瓷是最 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瓷器,最早的实物出现在唐朝,到元朝走向成熟,明朝是青花瓷的一个繁盛时期,但真正的巅 峰是在清朝的,确切是清朝康熙年间。之所以说康熙时期的青花瓷是历代的巅 峰,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名为翠毛蓝的青花瓷。
康熙十九年,清代官窑始建,同时也进入了康熙青花瓷发展的中期。同时也开始大量书写本朝年款,为六字“大清康熙年制”。四字“康熙年制”的青花楷书款,均书于器底和内心,其中可见的有单圈,双圈;无圈,双方框、双长方框、凹雕、凸雕、楷书、草书、六字三行,六字两行、四字二行等,还见有闲章款、双圈无字款、堂名款、吉语款、绘有如秋叶、团鹤之类的花押图记款以及完全无款者。
康熙年间,景德镇使用釉的原料取自浮梁寺前乡,距今景德镇市区15公 里。釉的组成主要是石灰石、石英、绢云母和槎柴灰。釉料配制纯净,釉面和胎体紧密地结合为一体。
康熙青花瓷杯类:有高足杯、酒杯、茶杯、螭耳杯、铃铛杯,铃铛杯大口,深腹,小圈足,足高,因其外观极令铃铛而得名,又称仰钟杯,是康熙朝富有朝代风格的器物。有薄胎、深胎两种。官窑胎薄多敞口,民窑胎厚多撇口;套杯,多为3个1套大中小合成一体,外壁常绘诗句人物,后期雍、乾二朝数量明显增多有8个、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