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的“夼”有五花八门的前缀,这个村叫“缫丝夼”
夼是胶东地名中的常用字。除了少数特例之外(比如夼里村),夼一般是作为后缀出现,而与之搭配的前缀则五花八门,不仅有姓氏,有树木,有动物,有地形,甚至还有手工艺。比如,这次要介绍的“缫丝夼”,就是手工艺或者说是特产作为前缀的例子。缫丝夼村位于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辖区内,206国道的沿线,距离此前介绍过的鞠家庄村不远。从鞠家庄村向东,过了“六甲村”之外,前面就可以看到缫丝夼村。在公路旁边,村口的附近,有一块村名石碑。石碑后面有关于村庄历史的简要记载,上面的字数虽然不多,却也讲述了三个关键的点。
第一点,是村庄的姓氏渊源。按照碑文的记载,北宋时王姓从云南嘎嘎县迁此建村,因养马百匹,得名百马庄。不过,结合民国版《牟平县志》的记载,北宋这个时间,以及云南嘎嘎县这个地点,多半是民间口头传说的讹写。在《牟平县志》当中,提到了一支“大河东王氏”。根据记载,大河东王氏相传明末由王家疃迁出,后散居大河东、石字岘、清泉埠、柳林夼、白泊、缫丝夼等处。而王家疃的王氏,则是明初从诸城迁来。
第二点,是村庄的一个历史事件。在清朝初期,缫丝夼村曾有一位叫做王以升的人物参加了于七起义。失败之后,遭到牵连被抄家。就距离来说,缫丝夼村到于七的老家栖霞唐家泊不算太远,但也称不上近。这里都有人支持于七反清,以此推测,当年于七起义的影响面确实比较大。
第三点,就是现在的名称缫丝夼的由来。从百马庄到缫丝夼,体现出的是村庄产业的变化。大约在清代中后期之后,这里的养蚕缫丝产业就比较发达,村庄也以此为名,改名为缫丝夼。
实际上,在缫丝夼所属的观水镇,以及南边的乳山崖子镇一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都属于牟平县的第六区,当时有崖子镇、观水镇、山河乡、埠西乡、二海乡等建制,缫丝夼时属山河乡),在清末民初就是老牟平县有名的缫丝产业区。根据《牟平县志》的记载,民国10年(1921),昌邑人在牟平县观水村设德记、茂记丝绸厂,共有缫织机80多台。产品送烟台协和盛丝绸站转销国内外。此后,牟平缫丝业鼎盛。人烟辐辏之区,机声聒耳。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缫丝工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的缫丝夼村也无此场景,但名字仍然延续了下来。这个很有特点的名字,也提醒着现在的人们,村庄曾有一段很传奇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