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樊城之战:南宋将领贪生怕死,两兄弟携民兵谱写壮烈悲歌

历史上一共发生过两次重要的樊城之战,一次是东汉末年关羽征樊城之战,一次是南宋末年宋元樊城之战;前者导致武神关羽战死,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后者则导致了南宋的覆灭。

可能是由于《三国演义》的原因,与关羽发动的樊城之战相比,宋元间的樊城之战知名度不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场战役在历史上的地位低。要论规模和影响,宋元樊城之战这场决定两国国运的战役显然要大得多。

宋朝是一个华夏文明多灾多难的朝代,从辽到金再到蒙古,从澶渊之盟到靖康之耻,北宋的外交史就是一份屈辱史。继承自北宋的南宋并非没有努力过,岳飞等爱国将领的出现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南宋。可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杀了岳飞等人,还屡次错失北伐良机,令人扼腕叹息。

然而,南宋也是一篇慷慨的悲歌史,曾经不可一世的契丹人和金人都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蒙古人的铁骑横扫了亚洲,无人能敌,除了南宋,这个看似弱小,却又韧性十足的国家。蒙古人以为当他们的铁骑南下时,南宋会像当初北宋在靖康之耻时一样,寻思覆灭,可这一次他们轻视了南宋。

1235年,随着窝阔台汗一声令下,数十万蒙古大军南下攻宋,从西部的巴蜀到东部的淮河,宋元两军展开激战,死伤无数,尽管南宋损失惨重,但经过六年的血战后,蒙古人被迫罢兵。1258年,蒙哥可汗再次下诏攻宋,蒙哥可汗亲率蒙古大军主力从蜀地进攻合州钓鱼城,这一次蒙古人不仅没有取胜,连蒙哥可汗也身死钓鱼城下。

南宋对蒙古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这在整个亚洲都是少见的。只可惜,尽管蒙哥可汗的死引发了内乱,但也由此让一位雄才大略的蒙古君主忽必烈登上汗位。忽必烈成为可汗后,继续谋划对南宋的攻伐。忽必烈从前两次蒙古大军的失利中吸取到了教训,他深知蜀地艰险,从西蜀攻取南宋并非易事,可与此同时,位于中原的樊城和襄阳又像一颗钉子一样,紧紧地扼住了蒙古大军的攻势,让他们难以进攻。

就在这时,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献出了他的计策:以襄樊为饵,歼灭南宋军事力量。刘整一句“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更让忽必烈下定了决心。

1267年,忽必烈觉得时机成熟,他下诏再次攻宋,而这一次的重点不再是西蜀地区,襄阳和樊城两座重城成为蒙古大军的进攻目标。荒谬的是,在进攻以前,蒙古人在襄樊城外竟然已经有了据点。这个据点于1261年夏天建立,当时忽必烈在刘整的建议下对南宋荆湖制置使吕文德重金贿赂,请求在襄樊城外设置榷场。蒙古人的凶险用心昭然若揭,但目光短浅,贪婪爱财的吕文德竟然同意了蒙古人的请求。后来蒙古人以保护货物为名在这里修筑土墙,建立堡垒,吕文德也没有阻拦。结果,蒙古竟然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就建立了襄樊城外的军事据点,并在开战以后借由这些据点切断了宋军支援襄樊城的道路。

截断宋军的支援以后,蒙古大军在襄樊城外修筑了大量城堡,将襄樊团团围困。在失去支援的情况下,襄樊城成为了孤城。尽管襄樊城的宋军借助水军的优势对蒙古人发起了反击,但在兵力的差距下,襄樊地区还是渐渐沦陷。与此同时,忽必烈听从刘整建议,倾全国之力,打造战船,训练水军,以期攻下襄樊城。

在这种情况下,南宋统治者终于认识到了情况的危急,南宋任命吕文焕为襄阳知府,让他主持西襄樊战事。可是这时蒙古大军已经实现了对襄阳、樊城的包围,不论襄阳守军主动出击,还是其余地区宋军前往支援,都为蒙古军队击败。

可以说,这个时候南宋败局已定,而且这败局还是南宋自己一手缔造的,不论是吕文德的短视愚蠢,还是南宋将领的贪生怕死,都将襄樊城的命运以及南宋的命运推向了深渊。然而,南宋的特点之一也正在于此,它既是军队无能的朝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即便知道襄樊城败局已定,这个时候再进入襄樊战局必死无疑,但还是有人不断自发支援襄樊城,这其中以张顺、张贵兄弟两人最有代表性。在战局危急的时刻,南宋朝廷以重金招募三千死士,而这三千死士的将领,便是张顺和张贵。

张顺和张贵都是民兵部将,以他们的职级和身份,实际上本可以不卷入襄樊之战中,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前往。在临行前,张顺对着三千死士说道:“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宋史》)全军皆有死之决心。就这样,这支由三千勇士组成的军队向着襄樊城进发了。

这支军队由张贵为前锋,张顺为殿后,趁着夜色乘坐战船从水路向襄阳城航行而去。当襄阳城浮现在战士们的眼前时,数百艘蒙古人的战船也出现在他们的瞳孔当中,带给他们巨大震撼。蒙古人蜂拥而来,张贵和张顺指挥敢死队勇猛突围。襄阳城内已许久没有看到援军,当他们看到城下的敢死队时,士气大振,出城支援。经过激烈的战斗,敢死队成功抵达襄阳城,可是统领张顺却不见踪影。数日以后,一具浮尸逆流而上,他身穿战甲,身中四枪六箭,当战士们将这具尸体打捞上来以后,发现他正是战死的张顺。

后来,襄阳城内的宋军向外突围。张贵率军前往郢州迎接援军,在龙尾洲宋军与蒙古军遭遇,展开血战,张贵身中十余枪,战死沙场。

张顺和张贵死后,襄阳城内的守军与蒙古大军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血战。由于没有支援,襄樊城于咸淳九年(1273年)二月全部沦陷,襄樊战役结束。自此,南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

参考资料:

《宋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