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债券遭疯抢!你真的了解负利率吗?

  可以聊天哦!

  昨日(5月20日),英国出售了38亿英镑的三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003%,这也是英国首次发行负收益率中期国债。

  -0.003%的收益率意味着,持有债务到期的投资者不但没有收益,还将倒付一笔费用。

  在这次拍卖中,英国债务管理部门获得了81亿英镑的认购,是打算出售数量的2.15倍。也就是说,看似“亏本”的生意也有人抢着买。

  虽然负利率还没来到我们身边,但引起了很多小伙伴的吃瓜关注。

  负利率不仅仅是通常理解的,“钱存银行,还要倒贴钱给银行”。

  它包括政策性利率,即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支付“负利率”,进而由此引发的存贷款市场负利率、债券市场负利率以及货币市场负利率。

  英国这次的“负利率”,是指债券市场负利率,还没有到基准利率层面。

  英国先行一步后,人们更关注对岸的美联储会否采用“负利率”,会否降息至负值区域。

  同样也是在昨日,美联储发布的四月会议纪要中表示,将长期维持零利率不变。

  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多次强调负利率的危害,否认美联储在未来执行该政策的可能性。

  美联储主席 鲍威尔

  不少经济学家并不买账,称“美联储虽然传递了稳定的信息,但有关负利率的实质性论点已经加强。”

  至于美联储会不会祭出负利率,时间会给出答案。

  今天就来聊一聊“负利率”。

  看看为什么会有人抢着买“负收益率”的债券,还会有人把钱存入“负利率”的银行。

  01

  负政策利率:

  央行与银行之间的故事

  “负政策利率”是各国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故事。

  采用“负政策利率”的央行通常做法是:将商业银行存放于央行的部分存款准备金的利率设定为负值。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将存款准备金放在央行,央行会支付一定的利息。

  而采用负政策利率的国家,央行不但不向银行支付利息,反而要收取“惩罚性费用”,强迫银行将更多资金投向市场,以起到刺激信贷、提高通胀水平、抑制本币升值的目标。

  新冠疫情之前,负政策利率在全球并不多见。

  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只存在于理论讨论之中。金融危机以后,也仅有瑞典、丹麦、欧元区、瑞士、日本等经济体的央行突破了“零下限”。

  注:此处“至今”指截至20191127

  支持者认为,在负利率环境下,居民和家庭会增加负债和消费,并通过增加的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反对者认为,由于负利率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人们不会增加消费,反而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从日本和欧洲的经验来看,负利率对经济并没有太大提振作用。

  中泰证券指出,经济增长最终是由生产要素端决定的,人口、技术进步才是关键。日本、 欧洲面临老龄化压力,技术进步放缓,所以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货币政策是无法影响经济潜在增速的,因为如果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很低,即使融资成本降得再低,企业投资的动机也不会太强。

  所以日本、欧洲实行负利率、QE政策后(量化宽松),大量的资金淤积在金融体系内部,经济还是长期低迷。

  02

  负收益率债券:

  持有到期,倒贴钱

  负利率债券(即负收益率的债券),就是债券持有到期,持有人不仅没有利息收益,还要倒贴钱。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认为,负利率债券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全球央行开启的新一轮降息潮,对市场利率反应最灵敏的债券利率下行以响应。

  此外,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环境下,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国债吸引了大量的避险资金流入,抢购推动债券利率不断下降。

  除了开头介绍的英国三年期国债(收益率-0.003%),去年8月21日,德国发行零票息30年期国债,年收益率为-0.11%。这批国债2050年到期,是全球首次有国家以负利率发行期限长达30年的国债。

  30年期收益率每年-0.11%,也就是拿了30年本金还要亏3.25%。为何这样的债券还有人买?

  负收益率30年期德债发行要素及结果

  这里重点解释一下,“负利率债券≠一定亏钱”。

  虽然负利率债券的本质,是投资者持有到期,确定会产生本金损失。但按“债券投资回报=持有回报(利息收入)+资本利得(债券价格变动)”,虽然“持有回报”为负,但还有资本利得部分,后者可能带来收益。

  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债券收益率上行,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收益率下行,债券价格上涨。

  债券的现金流是固定的(还本付息)。债券的价格本质上就是对现金流按市场利率进行贴现,分母越小(收益率越低),得到的数相应越大(价格越高)。

  举个例子。

  假设一个投资者在收益率为-0.10%的时候买了一张15年期限债券,当时的面值是100,后来,收益率下降至-0.50%,债券的价格将上涨到106。

  这样子债券的投资收益为6%。所以,只要预期债券收益率一直下行,持有负利率的债券就是划算的。

  “负利率债券”名字不好听,但规模可不小。

  截至2019年10月,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已达到15万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07万亿),占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涵盖了全球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证券化债券)的比例达到26%。1年前,该比例为13%。

  这些负利率债券主要存在于日本和欧元区。

  全球负利率债券市场规模激增

  投资“负利率债券”的投资者,主要源于以下考虑:

  第一,刚需

  欧洲巴塞尔协议III规定,欧洲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上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国债,因此不论利率有多低,银行都会被迫购买一部分国债。

  第二,“权宜之计”

  金融机构以现金形式持有资金不可行,而存入银行也要交纳高额的管理费。

  当把钱存入银行的费用支出>持有负利率债券的利息损失时,后者成为更优选择。

  第三,避险需求

  机构投资者宁愿购买负收益债券并接受确定性的小额损失,也不愿冒险投资其他领域可能损失更多。

  第四,追求资本利得

  部分投资者买入负收益债券,看重的并不是票息收入而是资本利得。由于“凸性”的存在,即使是负利率,只要利率小幅下降,价格也会加速上升。

  03

  负存款利率:

  钱存银行,越存越少

  与我们通常说的把钱存银行、银行给我们利息不同,“负存款利率”是把钱存银行,你还要给银行利息。

  也就是说,钱越存越少。

  世界银行统计的264个国家和地区里,瑞士的存款利率就是负值。

  瑞士央行自2014年12月宣布 “负利率”政策后,5年来其基准利率一直维持在-0.75%。

  日本大型银行存款利率虽然不为负,但也普遍下降至0.001%,接近零利率。

  存入100万日元,1年的利息只有1日元。

  主要国家存款利率(与2008年相比)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

  为何还有人愿意存钱?

  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是在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国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大多还是为正或处于0。

  比如瑞士最大的银行之一瑞银(UBS),依然对储户支付正利率。

  当然,银行也不能无限制的补贴储户。

  因此这些储蓄户头的正利率往往有一个金额上限,一般在50万欧元左右。如果账户中的数额超过了50万,那么银行就开始向该账户收取费用(负利率)。

  对机构来说,持有大量现金十分不便,愿意支付一定费用让银行代为管理。

  对于个人储户而言,他们会在将钱存入银行并支付一定费用、将钱投资到其他短期理财产品并获得收益、持有现金等多种方式中,分散选择。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离负利率有多远?

  说实话,还挺远的。

  利率归根结底取决于整个社会的自然利率(或者说资本收益率),而自然利率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等因素。

  采取负利率政策的国家,如日本和欧洲都面临经济增长乏力和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我国经济尽管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但放眼全球6%的经济增速也足够羡煞旁人。

  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经济回归正常也只是时间问题。

  即使有一天,负利率真的来了,也绝不是洪水猛兽。

  负利率并非对所有资产的都是坏事,反而可能利好股票、黄金等,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资产配置,多元投资,让我们的钱保值增值。

  主要参考资料:

  1、 中泰证券《美国距离负利率有多远?》20200514

  2、 东方证券《关于“负利率”的一些探究》20191127

  3、 东吴证券(601555,股吧)《零点之下:全球负利率会深化还是终结?》20191213

  4、 招商证券《当票息已成往事:怎样理解“负利率”?》20190826

  5、 华泰证券(601688,股吧)《“负利率”德债来了,有何影响?》20190823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小基快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