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废水将在57天污染半个太平洋,污染从食物链底层向高层富集,渔业受影响,海鱼还能吃吗
日本政府已经决定将福岛核电站120万吨核废水排入海洋。
这个决定将在短期、中期、长期影响我们这个世界。
海水并不是静止的,由于洋流的作用,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将扩散。
》洋流扩散。
日本列岛东岸有一条很强大的暖流~黑潮,它是全世界第二大暖流,仅次于发源于墨西哥湾的北大西洋暖流。
黑潮离开日本列岛以后,会形成北太平洋暖流,直接抵达北美。
北太平洋暖流的流速大约为每小时0.3公里左右。
在日本扔下一个漂流瓶,沿着北太平洋暖流抵达北美需要2~3年。
日本排放的这120万吨核废水会进入洋流系统,首先受影响的是北太平洋的渔业。
而且,日本向海洋中排放的120万吨核废水,仅仅是这一次的,以后还会不断的产生。
》核废水以后还会产生。
福岛核电站隶属于东京电力株式会社,一共有两座电站,其中1号电站有6个机组,2号电站有4个机组。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1号核电站。
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海水漫过堤坝淹没了核电站的供电设施,引起核电站冷却水主泵断电。
当然从设计上来说,主电源被切断以后还有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和蓄电池。
悲剧的是,备用电源的柴油发电机全部位于地下室,除了一台幸免于难以外,其他的全部无法工作。
核电站的冷却水主泵仅靠一台发电机、以及电池供电,仍然有抢救的时间。
但是由于东电错过了这个机会,最终造成了主泵彻底停转,反应堆中的核燃料不断升温,最终发生熔堆事故。
民用核电站的反应堆一般都是用的乏燃料,核燃料裂变虽然不会产生核爆炸,但是会发出高温。
在没有任何冷却的情况下,核燃料的温度会升到几千度,变成一个熔融金属团,它的主要成分是铀。铀的密度为18.95,接近黄金的密度,是最重的金属元素之一。高温融化状态的铀,会不断的下沉,直到反应燃料用光为止。
所以在核燃料向下沉的时间内,会不断的污染周围的水体,包括地下水。
福岛核电站位于海边,地势低洼,周围的地下水会不断的往福岛核电站汇集。
本次排泄的120万吨核废水,大部分是在抢救福岛核电站核灾难时,从海洋里抽上来的冷却水。
》福岛核泄漏事故与切尔诺贝利对比。
福岛核电站事故被定性为7级核灾难,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同级别的。
之所以没有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影响这么大,首先是因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内陆中央,而福岛核电站位于海边。
而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第1代反应堆,上面没有反应堆外壳。发生核泄漏事故以后,大量的污染物质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会随着空气流动而飘散。
福岛核电站属于沸水堆,是第2代反应堆,发生核灾难以后,比较容易控制。
虽然海水的总量很大,可以稀释核污染。
但是日本决定将120万吨核废水排入海中,其结果将很难预测。
》核污染会进入生物链中,并且在生物链中逐步的富集。
这种富集是从生物链的底层到高层逐步增加的。
最初进入食物链中的放射性元素会出现在食物链的底层,水草和浮游生物中的核污染浓度会接近于被海水稀释后的核污染浓度。
但是小鱼小虾被大鱼大虾吃掉以后,核污染浓度会逐步向食物链顶端扩散。
因为大鱼会吃很多很多的小鱼,所以大鱼身体里的核废料的浓度会比小鱼要多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核污染最后会富集在顶端的掠食者,比如说海豚、金枪鱼、鲨鱼、虎鲸等等海洋顶级掠食者的身体里面,身体里的核污染浓度可能会高的吓人。
核废料会产生放射性衰变,产生的高能射线会打断生物体的DNA,制造畸形的物种。
由于太平洋中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鱼类出现,所以海洋的捕捞业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北半球。
根据科学家计算,在废水排放后57天之内核污染就会扩散到半个太平洋。
美国渔民在阿拉斯加捕捞帝王蟹的渔业活动首先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各个海洋之间是连通的,污染最终会扩散到全球。
各个海洋之间虽然有大陆分隔,但是并没有完全封闭起来,之间仍然会有海水交换。
环绕南极有洋流,让大西洋的水和太平洋的水混合。
从长期来看,北太平洋受到核污染的水会在洋流的作用下,影响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海域,最终会进入大西洋和地中海。
但是这也意味着,海水辐射污染被更多的海水所稀释,造成本底辐射浓度下降。
但是在生物体内的富集是不会被稀释的,会在食物链上不断的转移。
即使核污染在海洋中消失,可能在海洋生物中的存在仍然会延续。
虽然不会有哥斯拉出现,但是可能会有发光的海豚。
》污染对食用鱼、海鲜的影响。
中国近海海流的流向是指向日本方向的,所以短期内污染不会出现在中国近海附近。
出现在我国近海的鱼,也并不一定就是在我国近海繁殖终身,有可能是外海游过来的。
因为洋流是环流,最终我国近海、大西洋也会出现被核污染的鱼。
我国近海的海产品里面可能海带、紫菜、海参受到的影响比较小。
盖革计数器可能是日本核泄漏事故唯一带火的产品,今后可能会成为居家旅行必备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