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横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刘梅一进家门就冲正在看电视的刘星发火:“写完作业了吗?就知道看电视!”
刘星一脸茫然:“我写完了呀。”
但是刘梅根本不听刘星回答,反而自顾自地继续骂:“写完了就不能复习一下啊,这才几点啊就知道看电视,有几个学生像你这样啊?”
原来,刘梅在回家的路上被施工工人溅了一身油漆,争辩不过窝了一肚子火,委屈的她回家后只得拿刘星出气。
刘梅的这种行为,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有多少父母,将外面的情绪带到家里,把孩子当作出气筒。殊不知,虽缓解了自己的情绪,却将孩子推向了深渊。
豆瓣上有一个话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阴影的经历#
网友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回答触动很深。
那位网友说:“我的阴影,是我的母亲。”
他说,母亲是一个“窝里横”的人,在外表现得很大方、很有礼貌,一副老好人的模样。但是一回到家,就将在外所有的不甘与委屈,全部倾泻到他的身上。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他在家拼积木,母亲回来后他开心地招呼他们去观赏。没想到的是,母亲压根没理会他,反而教训他:“就知道玩,生你有什么用!”
母亲吼到激动处,手一挥把他拼了一下午的积木全部推倒,并且扔得到处都是,边扔边说:“让你拼,让你拼,今天我就全给你砸了!”
他至今都不知道那天母亲为什么会对他如此暴躁,明明在前一天的期末考试中他刚考了第一名,也没有惹她不开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他总是无缘无故地被骂。
他稍懂事一些之后才知道,每一次被骂,都是因为母亲在外受了委屈。母亲在外对别人唯唯诺诺、从不拒绝,但是又不甘心一直做老好人却没有回报,所以只得回家发泄一下心中不快。
成人尚且对过多的负面情绪无计可施,更何况孩子呢?
那些母亲对他发的火,都成了他心中恐惧的种子,慢慢长大、长大……
所以慢慢地,他对钥匙开门的声音有了恐惧,因为不知道母亲今天带回家的是什么情绪,也不知道接下来等待他的是晴天还是狂风暴雨。这种恐惧,一直持续到成年离家,才稍微变好一点。
父母本是孩子最亲的人,却也成了伤孩子最深的人。
家是温馨的港湾,可是“窝里横”的父母,让港湾里充满了风浪。
在社会中,这个承受者通常是无能的穷困者;而在一个家庭中,充当这个角色的往往是孩子。
还记得《都挺好》中的大嫂吴非打女儿的剧情吗?
老公苏明哲回国探亲,吴非在美国独自带着女儿小咪生活。早上需要先送小咪去幼儿园,再去上班,下班之后便要马不停蹄地再去接孩子。
忙乱的生活之下,她连连迟到。在第三次迟到被领导骂之后,晚上又接到小咪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因为她接孩子经常迟到,所以建议小咪退学。
身心俱疲的吴非很是崩溃,在小咪不小心碰掉一个储物袋之后彻底爆发。
直吼小咪:“你动它干什么啊,你怎么这么不省心!”甚至还动手打了她。
小咪哭起来,可是小咪越哭吴非就越是生气,越吼她:“你别哭了!”
看着小咪哭,隔着屏幕都是满满的心疼。
袋子碰掉了,捡起来就好了。东西撒了,重新装起来就行了。
本来只是抬手就能解决的事,孩子却成了始作俑者。
就因为被领导骂了,就因为被老师劝退了,就因为大人对外面的委屈无计可施,所以就是孩子的错。
就因为孩子无条件爱着父母,就因为孩子没有反抗的能力,就因为孩子依赖着大人,所以就拿孩子撒气。
孩子又何其无辜,要去承受父母的怒火?
父母窝里横,不过是一场以爱之名的挟持,将爱赋予条件,把爱当作筹码。
之前看过一个三年级学生写的小诗《挑妈妈》,很感动。
“你问我出生之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孩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有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的肚子里。”
我们是孩子认真挑选的父母,这种拼尽力气的相遇本是美好的邂逅,孩子没有理由也没有义务去承受父母的情绪。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羁绊,是由爱与信任组成,而这两者都是有额度的,一旦透支,将万劫不复。
身为父母,要学会珍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不要因为自己“窝里横”,亲手将孩子推开。
1.回家前,自我调整一下,将坏情绪关在门外
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将最坏的脾气留给了最亲的人。
家是盛放爱的地方,不是承受垃圾情绪的地方。孩子不是情绪垃圾桶,没有义务为父母的坏情绪买单。
为了家庭关系和谐,也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请将坏情绪关在门外。
就像最近大火的职场剧《平凡的荣耀》中的吴恪之。
吴恪之在公司被为难、被排挤,努力多年却得不到重视,同期入职的人混得都比他好。
他也郁闷、也难受,但是他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家庭是家庭、工作是工作。无论在外有多么不顺,受了多少委屈,一旦迈入家门都是情绪平和的好丈夫、好爸爸。
所以孩子愿意和他打成一片,哪怕他工作很忙和孩子的感情也依旧深厚。
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吴恪之那样角色转换自如,那起码我们也可以在回家之前,将火气隔离在外面。
比如在进家门前深呼吸几分钟放松一下,公园放空一下自己,或者在楼下静坐几分钟,也可以先去健身房跑上几公里。
一扇门,隔断的不仅是空间,更是烦扰。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泄气的地方。有智慧的父母,不会将外面的委屈,带进家里。回家之前将坏情绪隔离,才是为人父母最该有的样子。
2.及时反省,及时道歉
现在生活压力过大,可能并不能时时刻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所以有时可能会无意间使外面的情绪波及到孩子。
一旦波及孩子时,要及时道歉。因为相比对孩子发火,胡思乱想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大。
孩子的世界是黑白分明的,他们会认为爸爸妈妈骂他们、凶他们是因为不爱他们了,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这会让他们没有安全感,会让他们陷入自我怀疑。
不要碍于家长的面子不去道歉,相比孩子的安全感与自我价值感,面子真的不值一提。
告诉孩子:
“爸爸妈妈发脾气不是因为你,是因为在外面受了点委屈,就像你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了一样的委屈。爸爸妈妈向你道歉,我们永远爱你。”
一声道歉,一个拥抱,足以消除孩子心中的芥蒂。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中写道:
“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也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
爱孩子,就是不让他去成为无辜的情绪垃圾桶;爱孩子,就是不把在外受的伤害让他承受。
少一些迁怒,多一些平和。少一些伤害,多一些爱。
学会不对孩子发脾气,才是为人父母浪漫的开始。
与天下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