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名剂七味白术散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

——朱炳林
本方对后世颇有影响,金元时期的李东垣即将本方收入《脾胃论·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中。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特重本方,几乎发挥到了极致,在其合著的《保婴撮要》中
有49种病证都选本方,除发热、潮热、渴症、吐泻、积滞这些多从脾胃论治的疾病外,诸如惊搐、语迟、咳嗽、黄疸、肺痛肺痿、便血尿血、虚赢以及疮疡痘疹等等,五脏六腑的疾病
多囊括其中。自然这与醇氏治学的中心思想与辨证施治的特点有关、他调脾胃、补肾命,重甘温,轻苦寒,本方与他这一治学思想正相吻合。本方流传到日本,对汉方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日人摄阳后学、下津寿泉合著的《幼科证治大全》中十分推崇本方,再次显示出本方在幼科诸证中的重要作用。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有白术散、钱氏白术散、人参白术散,药物与本方无异,只是排列秩序不同,用量不同。名称的不统一是受《保婴撮要》影响,在《保婴撮要》中,时书“白术散”,时书“七味白术散”,又说“此方一名人参白术散
(《保婴撮要·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清代陈梦雷等亦受此影响,在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时,也称“人参白术散”。明代胡慎柔《慎柔五书》“虚损”门将本方排在主治汤方中。清代陈复正辑订《幼幼集成》,他在“凡例”中指出钱氏“卓然有见”的是地黄汤和七味白术散,而七味白术散“幼科之方,独推此方为第一,后贤宜留意焉”。尤值一提的是清代张璐在其《张氏医通》中编了一卷“祖方”,何谓祖方”?张氏曰:“夫字有字母,方有方祖。自伊尹汤液,一脉相传,与释氏传灯无异。”将本方与《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并列,可见其重视。本方何以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用不着我赘言,因为张山雷先生有言在先,他说:“白术散一方,养胃生津液,鼓舞中州清阳之气,而不升提以摇动肾肝,脾胃家之良方,当在东垣之上,多服为佳。明人缪仲淳之资生丸子,实脱胎于此。”又说:“七味白术,健脾升
清,芳香醒胃,全从中土着手,所谓培中央以灌溉四旁者,最是幼科和平培补之妙药。……看似一个板方,轻微淡远,何能起病?实是苦心斟酌,惨淡经营。用法之灵,选方之当,推为圣手,吾无间然。”犹觉言未尽意,还说:“钱氏七味白术散扶脾胃而生津液,合芳香之气以振动之,最是平补中州之良剂。小儿阴阳俱弱,以此安和中气,而鼓舞其清阳。居中而驭
四旁,大有六辔在手,一尘不惊之态,此仲阳方之上乘禅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