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海斌:天门状元蒋立镛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甘海斌,天门市卢市镇人。1976年12月入伍,大校,已退休。爱好文艺写作,曾出版诗词集《梦之痕》,在报刊、杂志发表诗文若干篇。

《状元蒋立镛其人其事》

我的故乡天门,古往今来崇文重教,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英才辈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天门诞生了楚国令尹子文、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唐末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和谭元春、清代状元蒋立镛等灿若星辰的人物。

今天,笔者就向各位朋友介绍清代嘉庆年间状元蒋立镛其人其事。

▽蒋立镛墨迹

 

蒋立镛(1782-1842),清代嘉庆16年状元。官至从二品。字序东,号芝山,又号笙陔。湖广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卒于清道光二十二年,享年六十一岁。

蒋立镛出生于书香门第,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鸿胪寺卿蒋祥墀之子。他自幼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嘉庆九年(1804)参加乡试中举。此后,呈献《东巡诗册》引起嘉庆帝青睐。嘉庆十六年(1811年)在殿试对策时,提出“助淮以敞河”、“合黄淮以治漕”的治河主张,很有独到见解,而且文词优美,书法秀丽。颇得嘉庆帝赏识,终于一举夺魁。同科二甲第四名即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禁烟英雄”林则徐。

▽蒋立镛墨迹

蒋立镛被钦点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国史馆纂修、协修,后历任翰林院学士、朝考阅卷大臣,内阁侍郎等。虽有满腹经纶,志存高远,忠心报国,却因不喜逢迎拍马,性格耿介,为人正直而遭权臣、妒嫉者构陷,仕途并非畅达。道光八年,蒋立镛仍然只是以修撰衔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十六年,才由少詹事升为从二品官。到阻碍其升迁的权臣曹振镛死去,始获重用。为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部侍郎。为官期间,曾协助家乡竟陵治理水患。他善书法,对前人墨迹收藏颇丰。据考,蒋立镛中状元时,年二十九岁。他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在“金榜题名时”而“洞房花烛夜”,成为“东床驸马”,更没有抛妻弃子而为“陈世美”。此前,即与本邑干驿名门望族易家联姻,亦成就了其事业发展与家族兴盛。道光二十一年,蒋立镛扶父亲的灵柩回乡安葬。不料在“丁忧”期间,于次年病逝于家中。著有《香案集》存世。

蒋立镛家乡位于今湖北省天门市净墰乡七屋台(现更名为状元湾)村,原属卢市镇管辖。笔者老家正是天门市卢市镇,少小就听到父老乡亲们流传不少关于蒋状元敏捷善对的故事。鉴于篇幅,仅精选四则,以飨读者:

其一、应对塾师免受罚

蒋立镛幼年时,其父蒋祥墀便为他延聘了以严厉著称的老塾师杨建廷先生来府授教。杨先生培养了不少高才生,身为翰林的蒋祥墀亦出其门下。杨先生重讲衙背。每讲一课,学生都要认真复讲,还须背得滚瓜烂熟。他惩罚学生既严又怪,学生偶有过失,便立即以戒尺、竹片重打手掌和屁股。打过之后,他还要让学生对对联,若对不出,就关禁闭。他从不随便离开教室,也禁止学生乱动乱跑。这对活泼好动的小立镛来说,无异于进了牢笼。有一天,小立镛实在熬守不住,便背着先生与几位同窗溜到天门河中去“打鼓泅”(即游泳)。不一会儿,先生就手持戒尺赶来,大声喊叫让学生快快上岸。学生们怕挨打,在水里谁都不敢上岸。先生见状,就说:“好吧!我先出个对句,谁能对着,就免打!”说完顺手把衣服往河边的树上一挂,捻了捻胡须,抑扬顿挫地念出上联:“千年古树凉衣架”。还在河水中、年龄最小的蒋立镛望了望又宽又长的河水,即刻便稚声对出下联:“万里长江洗澡盆”。老先生听罢不禁心生欢喜,暗暗称奇,当然也免了责罚。

▽蒋立镛墨迹

其二、从容对父显机敏

有一次,蒋立镛之父蒋祥墀自京城荣归故里省亲。时值春耕,乡亲们都在秧田里拔秧苗,边拔边用稻草将秧苗捆扎成一把一把的。蒋翰林见此情此景,兴致颇高,就对前来迎接他的县吏、儒生们戏出上联:“稻草系秧父抱子”。在场各位苦苦思索,都对答不上。蒋翰林转而考问前来迎接自己的儿子,“能答否?”立镛自信满满地笑道:“这有何难?”便脱口对出了下联:“竹篮提笋母怀儿”。大家听了,齐声赞道:“老子出得好,儿子对得巧。”蒋立镛从小练就的这种敏捷善对的本领,在以后殿试夺魁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其三、巧对嘉庆成状元

相传,蒋立镛参加殿试过后,文华殿大学士董浩和户部尚书曹振镛等人初拟的名次是一甲第三名。一天下午,嘉庆帝在御花园欣然接见这批即将进入国史名册的“进士”,并要当面考察再作“御批”。他翻看了初拟的一甲前十名的卷子,突然发现蒋立镛为湖北人,便问:“汝系湖北人?湖北人要开天门才能点元的。”蒋立镛不慌不忙地回答:“微臣正是天门人,此次即是从湖广天门赶来应试的。”嘉庆帝一听,心想,朕只是一句戏言,想不到来人正是从那里而来的。有道是,君无戏言!当要点他为状元时,又转念一想,这岂不是让他轻而易举地中了状元么?不行,朕还得试一试他的才学。

打定主意,嘉庆帝和颜悦色地说:“朕出一联,还望卿能立即对上。”他瞄了一眼园内小莲池,便吟出上联:“青矜争出玉宫”。“青矜”是古时对读书人的称呼;“玉宫” 借指皇宫。这上联的意思是说,天下读书人齐聚皇宫,争相脱颖而出。蒋立镛一听,立马领悟君意,心想:内涵虽然如此,但表面上还是描写眼前之景物:“青矜”又可理解为荷叶;“玉宫”还可理解为水晶宫。这一句如此解来,便成了状青翠欲滴的荷叶,从碧水中争相而出的美景。他注意到皇帝曾向莲花池瞥去,自己也暗暗地向那里瞅了一眼,只见株株粉荷含苞待放,似硕大毛笔直指苍穹,顿时心里一亮,便朗声对出下联:“朱笔独点天门”。嘉庆听罢,不禁拍案叫绝。于是御笔一挥,蒋立镛果真成为状元。

其四、口出绝对羞翰林

道光初年,京内翰林院潘翰林外放到湖北乡试主考。刚到任,便见试院门前高悬一匾,赫然丹书“惟楚有材”。自恃朝中命官的他颇感不舒服,暗忖:“湖北人如此自负,我倒要试试看。”乡试放榜后,他将新取的举人召集到试院前,指着大匾冷笑道:“你们鄂人古时就有人自称'我本楚狂人’,如今又敢言'惟楚有材’,我看未必。现出一对,若有人对得出,留下此匾;若没人对出,便将此匾摘下来!”说完,指着院前的七层宝塔,笑着吟出上联:“宝塔矗矗,七层八方四面”。众举人面面相觑,只是摆手,无人应声。潘翰林见状,哈哈大笑,命随从将大匾取下。

回京之后,一次公余,他语带讥讽地对湖北天门籍状元蒋立镛谈及此事。蒋状元问:“众举子有何动作?”那潘翰林鄙夷地说:“还能有什么动作?惟有连连摆手罢了。”蒋状元说:“我湖北人是怕你下不了台,给你留足面子,却以手语给出了答句,对的十分工巧妥帖。”潘翰林不解地问:“对什么了?”蒋立镛说,他们对的是:'玉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那潘翰林听后,面红耳赤,感叹道:“乃绝对!”此事传至家乡,无不膺服称赞:“蒋状元真是魁星再世,不仅为家乡人挽回了面子争了光,还捍卫了'惟楚有材’的隆誉。”

古代读书人最大的愿望莫过于“金榜题名”,由此光宗耀祖,仕途显达。蒋立镛金殿夺魁,成为名闻天下的新科状元,的确值得骄傲!不过,蒋立镛其实是步父亲蒋祥墀之后尘成为进士而被封翰林的,正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子蒋元溥为探花,其孙蒋启勋亦是翰林,曾孙蒋传燮中进士,蒋氏祖孙是标标准准的“一门五代进士”,两登鼎甲。这在中国封建科举场上也实属罕见!现在,七屋台村已更名为状元湾村,是为彰显其功绩。在天门城区西湖岸边,有一条“状元街”,也是为了纪念蒋家世代在科举仕途上的功绩而命名的。

蒋祥墀(1762-1841年)字盈阶,号丹林。状元蒋立镛之父。乾隆五十五年辛未(1790年)进士,由庶常授编修。历任浙江乡试副主考、国子监祭酒、奉顺天府丞、通政司副使、光禄寺卿宗人府丞等职。嘉庆二十年,擢督察院左副都御史,二十四年复补光禄寺卿等职。1815年,受天门知县王希琮之聘,任《天门县志》(道光元年版)编纂。晚年辞官后,主讲于金台书院,直至1841年病故。

蒋元溥,字誉侯,蒋立镛之子。清道光十三年(1833)癸巳科汪鸣相榜探花。道光八年,蒋元溥参加乡试中举,经礼部试、殿试,钦赐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十四年,蒋元溥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充任国史馆协修。道光十五年,任文渊阁校理。道光十六年,蒋元溥任教习庶合士。道光十七年,在国史馆任纂修。道光二十年,蒋元溥升任国史馆总纂官,再次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二十一年,蒋元溥任国子监司业。道光二十九年,他充任司经局洗马、翰林院侍讲。道光三十年,蒋元溥担任实录馆提调,累迁为侍讲,出任会试同考官。咸丰元年,蒋元溥历任日讲起居注官,咸安宫总裁侍读,江西赣州知府。咸丰二年,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府用。不久,蒋元溥外任江西九江知府,后来迁任江西盐法道员。蒋元溥抵达郡守后,励精图治,因积劳成疾,而卒于任上。蒋元溥善长楷书,笔力苍劲清秀。他也能诗文。他的诗赋风格典雅。著有《木天清课彤馆赋钞》。

蒋启勋,字鹤庄,蒋立镛之孙。咸丰十年(1860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旋补稽勋郎中,后任河南道御史,出任镇江、苏州知府,后任湖南衡永郴桂兵备道。

蒋传燮,字理堂,号和卿,蒋立镛之曾孙。光绪十二年(1886)中进士,分发四川任蓬溪县篆。后升任四川雅安县令,不久病卒。

据考,天门蒋氏源流一脉相承,修有族谱记述。远祖蕃公,字延宗,原籍常州宜兴滆湖西亭乡七堡湖墅里,生于唐文宗开成四年己未(839年),李唐末任丰城少府(县令),移家于长乐乡邹坊(今名堎上、蒋坊)植杏门首,故名杏村下,系为丰城始祖。十四代孙璟公于元時兵燹由“江西填徙湖广”迁居湖北天门华严湖,生六子:允昇、允暹、允煜、允昌、允政、允星。后裔分布湖北天门、汉川、汉阳、随州等地。

天门“蒋氏字派”:大山开其祥,立德可传芳;在国思忠敬,教家以义方;维新辉祖烈,有縠裕孙良;昌运恒由善,豫章衍庆长。

丰城蒋氏世系:伯龄----澄-----丰城始祖蕃(由江苏宜兴迁丰城长乐乡蒋坊)----丰----修----舟----明远----俊----怀亮----锡----炳----世宣----大政----实----昌言----绍文----璟(绍文公长子璟商居湖北安陆府天门县华严湖)。

天门蒋氏一脉状元公世系:璟(由江西丰城长乐乡迁居湖北天门华严湖)----允暹-----襪----珪----镐----泽----世芳----应元----廉----大孝----遇----开径----其暄----祥墀----立镛----元溥----启勋----传燮。

史书记载,蒋立镛祖上几辈行善,为官廉洁爱民。蒋立镛受家风熏陶,清正仁义,一生乐善好施。他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读书人心志操守,做了许多为人称道的善举好事。

如他与嘉庆皇帝殿试对答成为状元名噪一时,嘉庆皇帝十分欣赏蒋立镛,赐予他万两黄金回乡修状元府。可他回乡路过河南时,适逢当地大旱三年,饥民成群,饿殍遍野,万物萧条,景况十分凄惨。蒋立镛当即将万两黄金全部就地赈灾。河南百姓为感谢其救命之恩,为他建庙雕像供恩祖牌。所以,如今在河南的许多地方还演唱戏文流传着蒋立镛的善举懿德。

他常为人解危济困,而自甘清贫。在京师,他依然过着俭朴的日子。然而友人有难他总是竭力相助。一次,他的朋友遇难,损失巨款,眼看坐以待毙。他呈请朝中同仁捐助银两,终于使朋友得以解困。人们称赞蒋立镛,虽自己处于困境,却能赒济他人之急。

1842年春,蒋立镛奉丧回天门,适逢家乡灾荒严重,即悉数拿出所存200两银子,换米赈济乡民,并协助地方官力修水利。

蒋立镛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其父蒋祥墀曾对朝臣曹振镛有救子之恩,后来曹振镛官至宰相,想重用蒋立镛。但因立镛的“镛”字与曹宰相名字犯讳,便提出只要蒋状元将“镛”改作“墉”,即可马上重用。蒋立镛断然拒绝说:“宁可不升官,也不更改祖宗赐号。”

蒋立镛雅好诗文,每每立意新颖,风格雄健隽永。蒋立镛以擅写文章名闻一时,并且精通书法,以书艺著称于世。外邦来华使臣也多方设法与蒋立镛结识,求得他的墨宝、手迹。他的书法,笔调流畅,自成一家。书法以遒劲、端庄、秀丽见长。

▽蒋状元纪念碑

  

蒋立镛的后人也继承了乐养好施,清正廉明之家风。孙子蒋启勋在任湖南永郴桂兵备道时,有两位远征高丽得胜后回朝的有功元帅詹麒麟与陈国瑞,因手下两位小兵引起冲突,双方竟在御街上打起仗来。这事令“龙颜”大怒,交给刑部处理。

当朝权臣知道蒋家世代在北京生活贫困,为了让蒋家得到一笔银两,便奏请皇上将这件案子交由蒋启勋办理。詹麒麟是当朝詹娘娘的兄长,且案情严重。詹家为了开脱罪责,不惜用重金贿赂蒋启勋的叔父从中调和。蒋启勋知情后,为防止夜长梦多,火速办案,秉公判决,将詹麒麟当堂绞死,陈国瑞充军。

蒋家延至现代其后世子孙也是人才辈出。如抗日战争时期,蒋立镛的六世孙、北京大学毕业便投笔从戎,在当时的河南省主席商震身边任秘书,后退居台湾;“90后”九世孙由于成绩优异也被推荐直接进入北大就读。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政声人去后,善行永流芳。蒋立镛的传奇经历在家乡被人们长久传颂。史料传述,他是一位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为民族大义正气凛然的封建官吏。

据悉,山东作家王离京著《大清状元》一书,由齐鲁书社出版,专题介绍了“机智仗义蒋立镛”的事迹(王离京,男,山东寿光人,笔名谷获,现为山东警察学院副院长、二级警监,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湖北经济学院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天门籍剧作家张军先生以《状元蒋立镛》为片名,拟将蒋立镛生平形象搬上荧屏。该剧描写了蒋立镛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影响,从小博闻强记、才思敏捷、聪慧过人;家庭氛围的熏陶,造就他坦荡正直、疾恶如仇的个性;小小年纪,戏财主,惩湖霸,一腔正气为穷人。状元及第后,以修齐治平、义不辞难为价值追求,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处事练达笃实、知行合一。赈灾民、治河道、斗奸臣、拒贿赂、侍君读、选贤才、振朝纲、平叛乱、惩贪官、禁鸦片,为政跌宕起伏,险相环生的丰富一生。

一个人的成长进步,犹如树木之参天总是与他生长的沃土与环境正相关。天门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诞生了蒋立镛这样的杰出人才。蒋立镛的成功,又潜移默化了本土一代代文人学士,也带来了乡风里俗的深刻变化。笔者深切感受到,家乡天门人只要有点文化,便喜欢舞文弄墨,咏诗作联,张扬个性,针贬时弊。这恐怕与状元公的影响不无关系。前些年,有讽刺湖北政坛生态的一副对联不径而走,口口相传:“官商官倒官管富,假烟假酒假志洁。横批:全是水货。”其中之内涵,不费赘述,只要对湖北省近些年政界情况有所了解便知。据说此联就出自天门“犀利哥”之口。弄得省里某要员大为光火,声言要严查法办。可惜,权力如何奈何讥讽,法规岂能止于流言?

▽笔者珍藏1988年版《天门县志》

  

笔者认为,蒋立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文化人的杰出代表,是家乡天门人的骄傲,他的影响力将是深远的,他的英灵不朽而永存。正是因为有蒋立镛,家乡天门才以“状元之乡”之名而独步天下!

2019.06.21于京西金沟河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