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蛰虫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2-12-25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病症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每100万人口中有100人进入此期。各种原发与继发的肾脏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达到一定程度的肾实质损害后都有进行性和不可逆转的特点,如病变持续进展、恶化,均可导致CRF的发生。但如果治疗及时,措施得当,则能延缓和停止肾衰竭的进展,使CRF的肾功能长期稳定,甚至向好的方向转化。
大黄蛰虫丸系医圣张仲景所创,主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食,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饥伤、经络营气卫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者”。其方配伍独特,既有破血逐瘀之虫类药,又伍以滋阴养血兼清热之品,具有活血化淤散结、缓中补虚之功效。其遣方用药与我们认为肾纤维化形成的本质主要是肾虚湿瘀,治疗上应以益肾清利活血的观点十分吻合。因此我们采取了严谨的科研设计,进行了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具体如下:
临床研究:
以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肌酐<442μmol/L)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按目前中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蛰虫丸3g,每日3次口服,观察经持续治疗后患者的血、尿生化检查结果,并将血肌酐上升30%作为治疗观察的终点事件,进行生存分析,同时根据血压及血脂的正常与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大黄蛰虫丸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具有一定的减轻高血压、高血脂对肾功能损害影响的作用;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蛰虫丸可明显提高慢性肾小球疾病的长期疗效,显著降低肾功能减退的危险性。
实验研究:
大鼠在单侧肾切除、分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基础上,又喂饲高脂饲料,造成了弥漫性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肾病组、大黄蛰虫丸组、苯那普利组、大黄蛰虫丸+苯那普利组,留取第4周、第8周、第12周末24小时尿样标本,测定尿蛋白含量,12周末,处死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胆固醇(TG)、甘油三酯(TG)水平,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肾脏内TIMP-1、PAI-1、TGF-β1的水平。结果表明:大黄蛰虫丸能够降低蛋白尿、调整脂质代谢,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在分子水平上抑制TIMP-1、PAI-1、TGF-β1的合成,减轻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可起到多靶位协同治疗的良好疗效。
我们通过学术会议、学习班、发表论文等方式推广了大黄蛰虫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一些中医院采用此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