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特刊】Lancet系列文章解读:中国肥胖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
2019年,超重和肥胖导致的死亡在非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中占比11.1%2。超重和肥胖相关的年均医疗花费高达243.5亿元人民币3。鉴于超重和肥胖及其相关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函需加深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相关人士对中国肥胖挑战的认识,并为中国未来肥胖预防、管理、控制的相关政策和实践提供依据。近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潘安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多名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专家在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杂志陆续发表“肥胖在中国”系列文章,为读者提供关于中国肥胖趋势及负担的最新、最全面的阐述,内容涵盖中国肥胖的流行病学和决定因素、临床管理及治疗,以及卫生政策和公共卫生影响。本文将为您总结前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中国肥胖的流行病学和决定因素4以及临床管理及治疗5。(图1)
注:WHO,世界卫生组织;IOTF,国际肥胖协作小组;COTF,中国肥胖协作小组;WGOC,中国肥胖工作组;IDF-Chinese,国际糖尿病联盟针对中国人群的标准;CDS,中国糖尿病学会;BMI,体质指数;WC,腰围;WFH,身高别体重;SD,标准差
注:缺乏2015-19年BMI数据
图4. 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
肥胖是一种慢性病,不易克服,极易复发。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可能是系统动力因素、环境驱动因素和个人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健康促进社会生态模型9和Swinburn等人10提出的肥胖决定因素与对策框架,文章提出了肥胖相关关键要素和其相互作用的三层次框架4。其中,系统动力因素是首要决定因素,可通过环境驱动因素来影响个体危险因素。(图11)
减重手术:对于重度肥胖患者,减重手术能实现短期和长期持续减重,改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推荐,BMI≥37.5 kg/m²时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 kg/m²时推荐手术治疗;27.5≤BMI<32.5 kg/m²,经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体重难以控制,且至少伴有两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肥胖相关并发症时,也推荐手术治疗;对于中心性肥胖的患者,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评估的基础上,也可以考虑手术24。
目前,具有确定疗效的减重手术术式为以下四种: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LAGB)、Roux-en-Y胃旁路术(RYGB)、袖状胃切除术(SG)、胆胰转流合并或不合并十二指肠转位术。在中国,SG的主导地位日趋明显。但并发症风险、体重反弹、心理抵触和高昂费用仍是阻碍中国减重手术应用与推广主要因素。
中国不同年龄段的超重/肥胖患病率和中心性肥胖率持续增加。在肥胖患病率日益攀升的背景下,中国在肥胖临床管理指南制定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系统动力因素、环境驱动因素和个人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肥胖流行。 尽管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减重的一线治疗得到实施,但尚缺乏适宜中国人群的标准化方案。 中国监管部门批准的减重药物十分有限,同时非生活方式干预的减重措施(即药物和手术)接受度较低;儿童肥胖患者管理手段更为有限,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 无论是生活方式干预、减重药物还是减重手术,基于中国人群的证据都较薄弱,亟需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以建立中国肥胖管理标准。 肥胖控制和体重管理应纳入医疗分级管理体系、医学教育和培训项目,成功的肥胖管理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并获得主要利益方的支持。
参考文献
http://www.gov.cn/xinwen/2020-12/24/content_5572983.html
http://ghdx.healthdata.org/gbd-resultstool
Qin X, et al. Health Econ 2016; 25: 1291–311
Pan XF,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9: 373–392
Zeng Q,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9(6): 393-405
Zhou B, et al. Obes Rev, 2002;3(3):147-56
Bragg F, et al. Diabetes Care,2018;41(3):494-502
Renehan AG, et al. Lancet. 2008;371(9612):569-78
McLeroy KR, et al. Health Educ Q 1988;15: 351–77.
Swinburn BA, et al. Lancet 2011;378: 804–14.
Wu Y, et al. Asia Pac J Clin Nutr 2017; 26: 504–13
Popkin BM. Obes Rev 2014; 15 (suppl 1): 60–67.
Zang J, Ng SW. 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 2016; 13: 40.
Zhu Z, et al. BMC Public Health 2019; 19: 197.
Wen W, et al. Hum Mol Genet 2014; 23: 5492–504.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医学分会,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浙江省临床营养中心. 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及团体标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8; 12: 200-07.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6; 8: 525-40.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试行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Shi Y-F, et al. Diabet Med 2005; 22: 1737-43.
Wilding JPH, et al. N Engl J Med 2021; 384: 989-1002.
Wadden TA, et al. JAMA 2021; 325: 1403-13.
Davies M, et al. Lancet 2021; 397: 971-84.
Rubino D, et al. JAMA 2021; 325: 1414-2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肥胖及2 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 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9; 39:301-06.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症外科治疗指南(2019 版).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19; 5: 3-9.
《糖尿病学术前沿》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