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青城山的藏龙栖凤之地,有座充满传奇的深山皇家寺院
成都寺庙数不胜数,皇家寺庙却是少见,在成都青城山下的街子古镇附近有座凤栖山,山上有一座皇家寺院,街子古镇知道的人不少,但知道这座皇家寺院的人估计不多,而在各大旅行社的旅游线路中,街子古镇和这座寺院是在同一条游览线路上的,由此可见它的极具观赏性,而关于这座皇家寺院,也是大有来头。
该寺始建于晋代,原名常乐庵,明朝时改名为“光严禅院”,他所在的凤栖山与青城山相隔不远,凤栖山在古代曾属于青城山的一百零八景之一,山上有山峰叠翠、茂林修竹,兴许是沾染了青城山这一洞天福地的仙气,凤栖山自古就有“藏龙栖凤”的称谓,而凤栖山密林中的光严禅院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光严禅院在明朝以前,本是青城36庵中的一座普通寺庙,而从明朝开始,突然就深受皇家恩宠,僧众上千,鼎盛一时,成为了成都地区少有的皇家寺院。原来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叔父曾在此当过主持,其孙建文帝也曾在此出家避难,因为此二人的关系光严禅院才收到诸多皇家赏赐。
光严禅院掩映在凤栖山海拔1100米左右山腰处的深山密林中,红墙黄瓦的山门似乎彰显了它的皇家地位,虽然山腰的地势陡峭,但仍然掩盖不了它的气派壮观,禅院的建筑分为两部分:靠近山门的一部分为下古寺,靠近山门的一部分为上古寺。
下古寺历史比上古寺更久远,就是原来的常乐庵遗址,因为经过几次损毁和重建,里面遗留的古建筑已经很少,主要建筑有观音殿、韦陀殿、大雄宝殿,而大雄宝殿为整座光严禅院最古老的大殿,建于清光绪年间,大雄宝殿内的“南无释迦牟尼佛”匾额相传为南宋济公和尚云游到此留下的手迹。
山门前悬挂的“光严禅院”匾额为康熙帝亲书御赐,山门后一左一右分别有鼓楼、钟楼,而最引人注意的是左右钟鼓楼内各放有一口大锅,通体黑色,锅上刻有“皇锅”二字,又名“千僧锅”,这两口锅与寺内的半副銮驾、一副龙凤旗同为明成祖朱棣亲赐,是寺内的御赐极品三宝。
在下古寺的大雄宝殿后有一座善思塔,为寺内善无思禅师的灵塔,至今保存完好,善无思为印度僧人,在唐玄宗时期被封为国师,曾在该寺修行并当主持,他与朱元璋叔父同为光严禅院的两大高僧。
从下古寺继续往上是上古寺,上古寺初建于清代,后来被毁,现在的建筑全为新修,但是比下古寺规模略大略显气派豪华,主要建筑有药师殿、财神殿、接引殿、观音殿、燃灯殿、大雄宝殿,这些建筑全部依山而建,逐次向上,至大雄宝殿时已接近凤栖山顶,而景色也是颇为壮观。
在燃灯殿后有一尊祖师塔,该塔为朱元璋的叔父悟空禅师的肉身塔,此塔已经历了600多年至今保存完好,朱元璋的叔父初名“法仁”和尚,云游四海后到了光严禅院当主持,朱元璋因为自己在当皇帝之前也曾出过家,对其叔父十分敬佩,于是敕赐法仁辉号为“悟空”,并赐佛门典籍《洪武南藏》一套,但可惜的是悟空禅师的肉身后来被毁,如今只剩下了这座灵塔还在。
这座皇家寺院低调的隐藏在凤栖山中,被满山的古木掩映,寺内的参天珍奇古木使寺庙更显幽静,而建文帝在此出家避难的轶事更为该寺增添了传奇色彩,在上古寺的大雄宝殿一侧有石刻“建文驻跸”的诗文:“大明战火起宫墙,建文入蜀避庙堂;孰料燕王追兵急,转道云南遁影茫。”由此可见这一史实。
光严禅院虽不怎么出名,但它背靠藏龙栖凤的凤栖山,拥有特殊的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以及浓厚的佛教文化,还有那令世人津津乐道的传奇轶事,实在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