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总的心腹爱将,55年仅定为少将:彭总亲自为其讨说法,结果如何
1955年的解放军将领授衔仪式定于九月二十七日下午举行,但是将领们获悉自己军衔的时间,自然要更早几天,以便准备出席典礼。因此多少有一些人认为自己获得的军衔较低,对结果有意见、向上级发牢骚,也是正常现象。
不过有一位少将获得者,他对评衔结果本身没有意见,倒是德高望重的彭总先发火了,亲自找总干部部为这位爱将讨说法。这位享此“特别待遇”的开国少将就是解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担任志愿军参谋长要职,是彭总的得力助手。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既然解方位居志愿军参谋长,职务级别这么高,55年怎么只获得少将军衔呢?彭总发火似乎是有道理的。很多志愿军主力军长,1955年评衔是都是中将军衔,比如38军的梁兴初、15军的秦基伟,获得的军衔都比解方这个志愿军参谋长要高,乍一看是有些难以理解。但其实解方被授予少将,也有合理之处。
解方将军出身于张学良东北军,官职最高时曾是国民党军少将师参谋长,早年没有参加过红军,即便后来弃暗投明加入我军,也是在抗日战争中期的1941年。这个早期革命履历,在人才济济的解放军一众将领中不占优势,评衔时资历很不突出。毕竟55年评衔并不是只看当时的职务,而要结合资历、战功和品德,红军出身的我军高级将领比比皆是,解方属于“非典型”,而且达不到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那样的起义将领级别,虽然后来担任志愿军参谋长,展现出极强的军事策划能力,仍然不足以在评衔时占到太大优势。
参谋长和司令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解方文化水平高、为人谦和理论素质突出,跟雷厉风行的老总正好形成互补。彭总在朝鲜指挥大军,一直把解方当成左膀右臂和难得知己,十分欣赏这位参谋长。朝鲜停战谈判时,解方和后来的开国上将邓华都是我方谈判代表,可见其过人的能力与地位。因此1955年授衔前,得知解方没有顺利评上中将,彭总才大为光火,亲自为解方出面讲话。那这件事情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
将官评衔主要由总干部部的罗帅和徐立清将军负责组织,他们的工作还是十分细致无私的,评衔工程复杂浩大,涉及上千位开国将领,自然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特殊情况而肆意改动。况且距离授衔仪式的时间已经非常接近,评衔结果也已经在军内公开,虽然解方曾经担任过志愿军参谋长这样的要职,但此时再把解方升为中将肯定是不太适当的,其他同志也会有意见。
最后评衔时,解方将军被排在少将名单的第一位,因此有“解方镇少将”一说,基于这个原因,他比很多开国中将更为人熟知。彭总听过总干部部的解释,也就不再强调此事了。至于解方将军本人,始终低调谦和,从来没有为军衔高低而提出过什么意见。解方将军于1984年去世,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