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猫舍现状:住宅楼变成养殖场,养了40只幼猫,母猫还在生
经济学中很注重供求关系,只要人们有需求,就会有人创造市场。
最近,成都温江一个小区里面,有一户人家里养了五六十只猫,而这些猫并非来源于救助,这户人家平时也不用出去工作,只需要照顾好这些猫,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
住宅楼变成养殖场
一只外国品种的猫咪,可以轻松卖出几千块钱,如果卖出十几只,就相当于普通人一年的收入。
很多人发现了这里的商机,于是这两年,私人猫舍越来越多,甚至有一种产业化的趋势。
最近在温江区公平镇的一个小区内,一户人家在阳台上养猫,没算上已经卖出去的猫咪,现场还有四十多只小猫。
这些小猫,全都是由十几只母猫繁育而来,它们年复一年地生小猫,逐渐成为一个“生育机器”。
理论上,猫妈一年能生两到三窝,除了63天的孕期,幼猫断奶之后,猫舍的主人就会想办法再次让母猫怀上,而为了便于管理,这些猫一般没机会离开笼子。
然而,这种看起来一本万利的买卖,实际上却有许多我们看不到的一面。
以这家为例,猫舍的主人在家里放了一个柜子的药品,以及给猫咪打针的工具。这些猫所有的疫苗注射,全都由他一个人完成。
且不提那些相关的资质,或者经营资格。就对这些猫而言,养殖密度似乎也太高了吧。
而且,小猫虽然值钱,但也不一定能全部卖出去,身体健康以及长得好看,也许还能找到一户好人家,安稳度过往后的猫生,但作为商品,自然免不了被人挑剩下,这些猫又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正常一窝小猫的存活率只有三成左右,出售小猫会有一个最佳时期,一般在3个月前后。那些品相好的自然不愁卖,经常被人提前预定,长得差不多就直接领走。
这些被预定的猫,肯定会被更加细心地照顾。而一些花纹或者毛色稍差的猫咪,就要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
在它体型还没有达到成年猫的规模之前,猫舍会将它进行降价处理,甚至会一买一送一等形式,低价抛售出去。
毕竟多养一段时间,就会多一分消耗,还会占据着空间,影响新一批小猫。
另一种下场
如果再卖不出去,这些猫就会被送给朋友,或者以极低的价格挂在网上,然后再配以“小偿领养”等文字,半卖半送处理掉。
剩下如果有品相还不错的猫,血统纯正的情况下,猫舍也会将它们养大,成为下一批繁殖工具。
以上这些下场都还算幸运,在这种猫舍里面,难免会有一些猫咪会生病。如果是小病,猫舍还会试图挽救一下,一旦是他们处理不了的问题,这只猫就只能重新回到喵星。
笔者观点
用领养来代替购买。
养猫不一定非要某种“名贵”品质,在我看来,田园猫一样可爱,而且往往体质更好,不容易生病。
养宠物是给自己带来陪伴,驱散生活的枯燥,而不是为了用它装点自己的社交平台,或者用来攀比。
你越是表现出对某种猫的狂热,就会有越多的人来打开市场,“生产”出小猫来供人挑选。
最后,养猫的人不一定是爱猫的人,而爱猫的人,则往往更需要保持一些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