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见不平,你会替天行道 or 慷慨解囊?

 Keywords 
惩罚 (punishment)
合作 (cooperation)
报复 (retribution)
恢复 (restoration)
社会认知发展 (soci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俗话说“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种现象在心理中被称为第三方惩罚(third-party punishment),指人们对违反规范的人进行惩罚,即使违反规范的行为并不直接影响到自己。
惩罚行为不公平的人是促进合作行为的有效手段,但其心理动机尚不清楚。面对不公平行为,人们的干预是出于报复性(retribution)动机(惩罚犯罪者)还是恢复性(restoration)动机(补偿受害者)呢?
以往研究表明,儿童三岁时就能进行第三方干预。从6岁开始,儿童会对违反分配规范的行为表现出代价高昂的第三方惩罚。然而,在标准的第三方惩罚任务中,报复性动机和恢复性动机性往往被混为一谈,导致之前关于儿童对不公平行为的第三方惩罚的研究一直无法对两种动机进行区分。
因此,该研究通过两项实验,让报复性动机和恢复性动机相互对立,以探索哪一种是6至9岁的儿童对不公平行为进行第三方惩罚时的主要动机
实验1:儿童为什么要干预自私行为?
方法

被试:31位6-9岁的儿童,平均年龄96个月。

实验设计: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分配方式(公平,自私),因变量为儿童的干预行为:接受、惩罚和补偿。

实验任务:第三方干预游戏

游戏中有两个虚拟人物:分配者(拥有4块彩虹糖)和接受者(拥有0块彩虹糖),分配者可以选择与接受者分享糖果。在公平的试次中,分配者保留2块糖果,给接受者2块(2-2);在自私的试次中,分配者保留4块糖果,不给接受者(4-0)。被试(拥有27块彩虹糖,多于分配者和接受者,用以防止儿童的嫉妒情绪影响干预行为)可以根据分配情况选择对分配方案的接受、惩罚或补偿,选择接受,被试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选择惩罚,分配者和接受者都得不到糖果,并且需要被试牺牲一块糖果;选择补偿,需要被试牺牲一块糖果,但分配者和接受者都能得到4块糖果。因此,若被试选择干预,需要付出干预成本。游戏共12个试次,公平和自私的试次各一半。

实验流程:

①向被试展示干预游戏的实验设备的使用。

②介绍与被试性别匹配的分配者和接受者,引导被试相信他们是真实的儿童。

③测试前,对儿童进行询问,确保儿童理解正确。

④测试后,请儿童解释他们干预行为的原因。

结果

 如图1所示:

(1)儿童大多接受了分配方案,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受分配结果的影响,而且干预的成本较高。

(2)儿童对自私分配的惩罚显著高于公平分配,表明儿童有意维护公平规范,即使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3)对于自私的分配方案,儿童更倾向于惩罚而不是补偿,这一反应更符合在面对自私时干预的报复性动机而不是恢复性动机

(4)当儿童被要求解释他们的决定时,经常引用公平或相关概念,表明他们有意干预违反公平规范的行为

图1 不同分配方式下儿童的干预行为
实验1虽说明了一定的问题,但在研究设计中将自私与不公平混为一谈。为排除另一种解释,即儿童可能不是特别想惩罚自私的人,而是想干预那些以任何形式造成不平等的人,进而设计了后续实验。实验2中,不公平是由慷慨引起的,如果儿童继续实施惩罚,表明儿童是由于不平等而实施惩罚,而不是由于自私。否则,支持惩罚的报复性动机,而不是恢复性动机。
实验2:孩子们会同样报复慷慨行为吗?
方法
被试:35位6-9岁的儿童,平均年龄93.5个月。
实验设计: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分配方式(公平,慷慨),因变量为儿童的干预行为:接受、惩罚和补偿。
实验任务:第三方干预游戏
与实验1不同的是,不平等的分配是慷慨的,而不是自私的。在这些情况下,分配者把所有的4块糖果都给了接受者,一块也没给自己(0-4),其余同实验1。
结果
如图2所示:
(1)对于慷慨的分配方案,儿童更有可能补偿而不是惩罚,这明确了惩罚是由于对自私行为的报复性动机,而不是对任何形式引起的不平等都想进行惩罚干预
(2)与实验1类似,儿童大多接受了分配方案,且当儿童被要求解释他们的决定时,经常引用公平或相关概念。
图2 不同分配方式下儿童的干预行为
 结论 
儿童即使作为不被影响的第三方,在目睹别人的不公平行为后,宁愿付出高昂的代价也要惩罚自私的违规者,表明他们的惩罚动机更倾向于报复性,而不是恢复性。该研究结果与惩罚促进犯错者改正的理论相一致,有助于了解第三方惩罚在人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Mcauliffe, K., & Dunham, Y. (2021). Children favor punishment over restoration. Developmental Science, e13093.

撰稿人:许慧芳
栏目负责人:邱少劼
排版:苏捧
编辑:刘颖
指导老师:吴俊杰
封面图片来源:必应图库
文中图片来源:原文
发展心理学专栏精选
语言能够预测小学生的羞怯特质
你的名字,“造就”了别人眼中的你
滴!一键抗老|论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幼儿在触摸屏设备上学习的秘诀
受欺负水平越高的班级,学生的问题行为越少!
退休老年人体验幸福感比在职老年人高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