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摄”:菩萨度人的四种方法,今天仍值得大家在工作中学习!

我们知道,大乘菩萨道不仅要“上求菩提”,而且要“下化众生”;意谓菩萨仰则追求觉悟以自利,俯则化度众生以利他。

为此,佛陀提出了许多修行理念和方法。

上求菩提,下化众生

比如说“四无量心”,这是菩萨在度化众生时所持之心,即要有无量的慈、悲、喜、舍四种心。

“四摄”法,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谓“摄”,即摄受。意思是:菩萨欲度化众生,首先须以此四法去感化他们,获取信任,令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使之终获解脱。

千百年来,无数高僧大德正是以“四摄”法摄受众生、利乐有情,使佛教不断深入人心,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极大的弘扬。

具体来说,“四摄”是指:

演说布施

1.“布施摄”

佛教的布施包括:财布施(钱财及一切资养生命的日常生活用品)、法布施(用佛法教化众生,也包括知识、技术等的布施)、无畏施(从物质及精神上作众生坚强的后盾)。

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众生既蒙布施利益,心生欢喜,就会对你产生好感,然后再把佛法介绍给他,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叫“布施摄”。

2.“爱语摄”

即针对众生不同的根性,以良言爱语去引导他,让他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以达到感化、关心、激励对方的目的。

这里面一是要有很深的爱心,真实诚恳的爱心,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护,这样即便是批评他,他也会比较乐意接受;二也要讲究谈话的技巧,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利乐众生

3.“利行摄”

修菩萨行的人,于身口意三业,做事、说话,存心动念,要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让人得利,人们自然欢喜受教。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利行就是成人之美。利行是帮助他人成就诸事,甚至你身常行善事,口常说善言,心常存善念,也都是利行的表现。

4.“同事摄”

与大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他们会感到你有威信,很亲切,才能方便对众生实施教化。

就像将军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方能得到兵士的拥戴,令行禁止,奋勇杀敌。

又如老师教书育人,自身的行为道德很重要,“身教重于言教”,光靠嘴巴说是不行的。

“四摄”度人

总之,四摄法是菩萨行者引导众生信受佛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通过四摄法的实践,菩萨行者建立起自己与社会大众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让社会大众对行者生起依靠感和亲近心;菩萨行者以此为契机,为大众解说佛法,使其产生兴趣、信心,进而信受奉行,皈依三宝,修学佛道,最终成就佛果。

不难看出,“四摄”法尽管是佛教度人之法,但其也可以推广运用到社会大众的生活和工作中。

正如现当代著名佛学家印顺法师所指出:

“在家或出家的,无论是家庭、社会、国家,或在僧团中,在信徒中,要结成群的关系,起着领导作用,得到大众的信任,肯接受教化,见于实行,就决不能离开这'四摄’。'四摄’本为共世间的,世间的领导者都不能离'四摄’的原则。

印顺法师

今天,“四摄”已被广泛运用于众多社会工作领域。

例如,它最早在日本企业中作为经营管理的法宝之一,现在在许多企业中都有运用,且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益与经济效益。

又如,在教育领域,一些老师通过借鉴“四摄”法,运用于教学实践,增进了与学生的关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四摄”法,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