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作者徐迟的人生终局

荟思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使陈景润和他的数论成就广为流传,同时也把自己的名字与数学界联系到了一起。事实上,徐迟还写过好几位其他科学领域中的学者,如《地质之光》的李四光,《生命之树常绿》的植物学家蔡希陶,《在湍流的涡漩中》的物理学家周培源。作为对徐迟的这些成就的认可,2002年设立了“徐迟报告文学奖”。

除了报告文学,徐迟还创作了很多诗歌和小说,并有多部重要译作,还先后担任过多个文学刊物的主编、副主编、编辑,成就斐然。

1996年12月14日下午,我到西郊宾馆参加中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到后,突然听到一个爆炸性消息:徐迟已于12月12日深夜12时跳楼自尽!

众代表惊骇之极,困惑莫解。

我在会上遇到的二十多位代表极其伤心,纷纷询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悲剧。

各个房间都在议论着这件事。好几位作家猜测这是老年寂寞所致,建议作协建个作家老年公寓,配备陪护人员,以解决他们孤寂之虞。

有的认为是徐迟第二次婚姻失败,遇人不淑,子女疏离,虽然很快跟C女士分手了,总是心上的遗憾。

有人说他玩电脑玩得走火入魔,受到了某宗教散播的世纪末颓废情绪的影响。

有的认为他不能忍受血压不稳、肠胃不适、支气管炎严重等疾病的频繁袭击而取此下策。

有的猜想他患了老年抑郁症,心中想不开就寻了短见……

种种说法,莫衷一是。

17日那天,吃完中饭,路上遇到湖北团的诗人曾卓。曾卓和徐迟是多年老友,便向他探问。

曾卓说,徐迟一生追求真善美,看不惯社会上的假恶丑,便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不看刊物,不看书,不读报,不看电视,不接电话,不听音乐,不玩电脑,不会客,不出门。他关在家里只研究宪法,拿着宪法反复阅读,认为宪法是最深的哲学,最美的文学,最公平、正义的根本大法。

曾卓的话,仍不能解开我心中的疑团。

由于徐迟的为人为文,是当代作家中我最敬仰的,故作代会之后,我一直设法揭开这个死亡之谜。经过向他亲密助手、得意门生、友好邻居、交心诗友、责任编辑长期打探、详细询问,终于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才弄明白他如此谢幕、如此离世,主要是因为他精神上的极端痛苦。

那时他主编过的严肃文学杂志《长江文艺》滞销,订数一再下降、下降,只剩不到一万份;而同在武汉的通俗刊物《今古传奇》却发行达一百万、两百万甚至两百万份以上。两者悬殊如此之大,他想不通。

那时书商疯狂盗版刊印畅销书,赚了大钱,过着土豪似的生活,而他这个辛勤写书的人,却只能住在冰窖似的卧室内,冻得彻夜难眠。

他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有关部门不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护知识产权,为什么放任不法书商们明目张胆的盗窃行为?科学家们默默无闻地作出巨大贡献,但为什么研究卫星、研究导弹的,其生活还不如街道上卖茶叶蛋、卖鸽子蛋的,对此他想不通。

演戏、演电影、唱歌的人,其片酬、出场费高得惊人,而写剧本的、作曲的、写歌词的稿酬很低。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他实在想不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假药、假酒、假烟、假油、假奶、假肉(注水肉)、假鱼、假米(米中掺沙)等假货充斥市场。食品掺假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他想不通世风为何如此颓败,道德为何如此沦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贿赂横行、贫富悬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徐迟对此深恶痛绝。他是个对宪法有深入研究的人,可是生活中经常发生违宪违法、权大于法的事例,对此他百思不得其解。

徐迟是个有尊严、有追求的理想主义者,容不得丑恶泛滥。面对如此无奈的环境,岂能随波逐流、苟且偷生!?他不由想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幻灭》。他和这部小说的作者和主人公一样,感到了理想的破灭。

徐迟想起了自己译述《托尔斯泰传》中托翁最后的结局,以82岁的高龄在寒冬里独自出走的情景。托尔斯泰是整个俄罗斯的良心,他想步这个大师的后尘,也在82岁(1914—1996)冬天出走。

他想起了《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记的“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他曾经以暗示方式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的想法告诉他最亲密、最信得过的人。但他的密友没有认真对待,只以为这如他诗友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所抒写的那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密友觉得这是诗人的浪漫情怀。

其实,徐迟已选定时间,要摆脱当时那种泥沼般污浊的生活。

有次一个路人不幸被汽车轧死了,他说此人在几秒钟之内就结束了生命,是一种幸福。

徐迟在医院里捡到的一张纸片上,用英文潦草地、别人很难辨认地写了一行字,译成中文,就是“走意已坚,谁能劝我,谁能救我?”。

有个朋友到医院里探望他,他对友人说:“你有什么问题快问我吧,你不问,过些时候就问不着了。”

他对医院里一位爱好文学的医生说:“花盛则谢,光极则暗。一个人,当他的事业达到顶峰之后,再难以往上攀登了,转折之前最好的收场是飞起来。”说完,徐迟作了个飞翔的手势。

凡此种种,都是他弃世念头的流露。

时间终于捱到了徐迟选定的1996年12月12日深夜12时(12 12 12=36),三十六计走为上。他悄悄从病床上坐起来,悄悄走出阳台门,悄悄推开窗子,向外纵身飞跃而下……

啊,是他一连串的想不通,促成了诗人之死,酿造了这一震惊文坛的悲剧。

岁月流逝。一生追求真善美的徐迟,不愿与假恶丑为伍,毅然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为了深深地怀念他,铭记这位嫉恶如仇、心灵像冰雪一样纯净的诗人,笔者在耄耋之年特撰写了此文。

本文来源:特色文苑。徐迟(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徐商寿,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