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乡愁(组章)
蔡同伟
春天了,麦苗返青,田野展现绿油油的风景,我深情走进其中的情节,看望那些久违的弟兄。和风徐徐吹来,亲吻着麦苗的芳容;阳光柔柔照射,镀亮了麦苗的神情,抚摩着麦苗的羽毛,我多么激动、多么虔诚。透过麦苗警句的光芒,我想到麦子的一生,所昂扬的高贵品质和走过的艰难历程。我仿佛看到父老乡亲,淌着热汗躬耕的身影,我深知每一粒粮食的份量有多么重。于是,感恩的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滚动……
我虽已离开乡村多年,可身上的泥土味儿依然很浓,那一株株纯粹的农作物,深深植根于我的生命中……
稳稳地扶着犁杖,乡亲躬耕在春天的田野上。清脆的鞭声,在爽朗的空中爆响;闪光的犁尖,掀起一层层泥浪。阳光,把乡亲的脸庞镀亮;汗水,顺着乡亲的额头流淌,就这样,乡亲起早贪黑,追赶着大好的时光,耕耘着日子的坎坷,耕耘着生活的希望……乡亲躬耕的身影,定格在我心灵的相框,使我永生永世,不敢把乡情遗忘……清脆的耧铃中,与土地相依为命的父亲,以不变的虔诚,播下一行行诗句,播下又一茬希望与憧憬。泥土味儿熏香了他的呼吸,阳光镀亮了他的笑容,堆满曲折岁月的额头,滚落串串汗珠晶莹……亮响的耧铃,经久不衰、美轮美奂的乐声,淌进我的血液、心灵,甜润了我的生命、诗歌和爱情……串串清脆的鞭子声,亮响在乡野上空,如锋利的铧刃,切割着我的心疼。鞭子声中,我看到,牛们瞪大血红眼睛,拉着犁铧的沉重,吃力地缓缓前行,乡亲于牛后扶着犁杖,身子弯成一张弓,不时甩出响鞭的命令,调遣着牛们的行动……就这样,牛与乡亲配合默契,耕出片片笔直的田垅。在乡下,这是一幅常见的剪影,这幅剪影令我肃然起敬,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忍辱负重、相依为命……春暖花开时日,这些游牧民族,携儿带女,不远万里,从南方迁徙北国,回归往昔的栖居地,开始了又一轮养家糊口的辛苦周期。如同我那些背井离乡、四处打工的姐妹兄弟,每年都要背负希冀,挤进他乡一隅,兜售着本份和苦力。只是,他们有人的境遇,比不上白领阶层的燕子。咋夜月朗星稀,一只蟋蟀蹦进我的梦里,声声唤我回老家,我不由得一阵惊喜,追寻着他的足迹,踏上故乡的土地。来到田间,看麦浪翻腾不息;爬上山岭,赏野花斗艳争奇;走进树林,听百鸟欢歌笑语;倘佯河塘,观鱼虾荡起涟漪……所到之处,邂逅了许多往事。梦中的蟋蟀,那么乖巧、伶俐,似晓得我的心思,我欲把其捕捉,他却隐身石头缝隙……开春了,父亲抢抓农时,率领农具、化肥、种子,走向复苏的田地,启开节气的门扉,翻出陈年旧事,种下一垄垄金灿灿的欣喜,不多时日,地里冒出一行行嫩绿的小诗。接下来,排列农谚中的间苗、锄草、施肥、防治……等等一些活跃词语,挤满父亲的日历,缠住老人家的心思。父亲的春天,浸在淋漓的汗水里,他以永远的虔诚,诠释春华秋实的哲理。不知天公,能否赐给父亲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景致?每年开春的时候,父亲总要走进承包的田地,向着复苏的沃野,虔诚行着注目礼,然后,蹲下身来,把湿润的泥土捧起,久久地闻着,那清爽的气息,写满沧桑的脸上,盛开甜甜的笑意。看得出,父亲对土地的挚爱,对土地的深情厚意。是的,侍弄了半辈子农事的父亲,视土地为生活之基,丰年也好 , 欠年也罢,那份恋情始终如一。土地孕育着他的信念,生长着他的希冀,土地是他的娘亲啊,是他的命根子…双休日,我回到家乡,把鹤嘴锄扛在肩上,跟随父亲走向麦地,帮他修锄葱绿的希望。许是由于疏远了泥土,曾经熟悉的简单农活,我却做得那么吃力、紧张,生怕一不小心,把父亲的心爱割伤。帮父亲修锄麦田,重温在乡下的那些时光,体验弯腰劳作的辛苦,享受大自然恩泽的光芒。锋利的锄刃,疏松着板结的土壤,锄去了麦苗的危害,也锄去了我的功利思想。其实,帮父亲干一点农活,能减轻他生活多少分量?可这是儿子的一片孝心呵,父母之恩永世不能忘……刚耕过的泥土松软软,宛若柔和的地毯。我赤裸双脚,一深一浅踩在上面,留下一串串醒目的标点。
就这样快活走着,尽情释放源源爱恋,享受着肌肤之亲,体味泥土的内涵。虽然偶有坷垃垫痛脚板,尽管土里还透着微寒,我却感到那么惬意,那么开心、舒坦, 就像偎在母亲怀里,幸福和甜蜜周身弥漫……
曾经好多次,想把父母接进城,父亲总是予以拒绝,口口声称:住不惯不接地气的鸟笼,听不惯满街流淌的嘈声……,执意守着一亩三分地,守着老屋的清冷。我深知,父亲言不由衷,他是不想让麻烦,缠住儿女的孝敬。固执的父亲,经年与土地相依为命,树根似的双手,从醇厚泥土中,抠出生活的希望,抠出儿女的幸福前程。如今,他老了,身子弯成一张弓,可老人家依然攥着农事,侍弄着一茬茬年景。又一个春天来了,父亲踏着墒情,蹒珊着脚步,走进我的梦境,在养命的土地,吃力地躬耕,额头滚落的汗珠,把我的心砸痛……远离家乡,时常怀想小时候,母亲做的香椿美食,唇齿留香,百吃不腻。每年春暖花开时,母亲总会来到自家园子,从香椿树上掰下鲜嫩诗句,直奔烹饪的主题,凉拌、清蒸、炸炒……朴素的情感淋漓尽致。一日三餐,那香喷喷的诱惑,令我垂涎欲滴。我狼吞虎咽地嚼着,常常撑圆了肚皮,香椿美食的营养,壮实着我的身体。寻常的香椿芽,经过母亲的巧手调理,烹调出满屋清香,在清淡的日子漫溢,那粘着母爱的味道,馨香我的记忆。婀娜的身姿,挺立在村口;青青的长发,披挂在肩头;纤长的手臂,伸展着风流。小鸟在她的臂膀叽啾,乡亲从她的眼前行走,黄狗于她的身边遛弯,花猫把她亲密拥搂,暮归的老牛,向她投去深情眼眸。柳芽尖尖,那是她对春的向往追求;柳絮飘飘,那是她放飞的思念悠悠,她像一位痴情女子,在把谁等候?清秀的垂柳,挽着春风的手,就这样默默站立着,把家园坚守,站成我的念想,站成我的乡愁。从绿柳上拆下一截截新嫩,脱颖出一管管柳笛,含在嘴里,吹奏出悠悠扬扬的绿色旋律。这是乡村之春一道迷人的风景,是父老乡亲永远不老的一种抒情方式。那清亮亮、脆生生的笛音,是他们百听不厌的传统乐曲,是生命的欢歌,是大自然的赞语。柳笛声声,曲儿悠扬,和着麦苗鲜活的拔节声;和着闹春耕的人们欢快的小调;和着拖拉机粗犷的轰鸣,和着枝头翠鸟清脆的欢叫,在乡村回荡,汇成一支生气盎然、气势磅礴的春的交响曲。柳笛声声,曲儿悠扬,流向小河,醉了嬉戏的鹅鸭;飞向山野,醉了啃青的羊群;飘向阡陌,醉了犁地的黄牛;流向花卉基地,醉了调情的蜂蝶……柳笛声声,曲儿悠扬,抒发心中的激情,洋溢心头的喜悦,倾诉着绵绵的情思,流泻着甜甜的乡情,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柳笛声声,曲儿悠扬,生动了天地,亮丽了岁月,染绿了父老乡亲的生活和梦境,也染绿了我的乡愁与诗情……
作者:蔡同伟,中国诗歌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理事。先后在900余家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00余首(篇),结集出版了《阳雀翠啼》《柳笛声声》《桃花开了》等诗集、散文诗集18本,部分作品入选《中国散文诗》2015年卷《当代10名诗人诗歌今选》等80余种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