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老去的老三届

老三届是指1966、1967、1968年三届中学毕业生,,这三届的中学生因文革都在1968年同一年毕业,故称老三届。由此可见老三届是文革时期的特殊产物,一个特殊的群体。。

(电视剧《老三届》剧照)

我们老三届都出生于建国前后,和新中国同命运同风雨共成长

当我们站在蓝天白云下,注视者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系上红领巾的那一刻起,我们都曾不止一次举起小小的双手为祖国庄严宣誓:“时刻准备着”;那童声齐唱激动人心的《祖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今天还在我们的耳鬓袅绕,因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唱响的队歌。

新中国涌现的无数英雄成为我们成长学习的榜样:黄继光、邱少云、邱财康、吴云铎、向秀丽、雷锋、王杰、欧阳海……,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来说,就是在无数共和国英雄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

那时物质条件不可能与今天相比,我们清醒地知道祖国母亲需要我们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我们的一分钱当成大钱来化,“走到马路边,拾到一分钱,马上交给警察叔叔”的儿歌至今我们都能唱。

那时居住的地方都很小,较多都是三代人同居一室,但是我们有室外空旷的自然环境足够我们玩耍,弄堂、院子、操场等都是曾经伴随着我们成长的空间,每天大家一起玩耍着各种游戏,那真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物质虽然没有现在的丰富,少时天真烂漫的阳光日子确实是令人难忘的。

(当年的我们在玩“跳橡皮筋”)

忘不了正当青少年的我们需要成长的物质营养之时,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天灾人祸,我们与父母一起勒紧了裤带,与祖国共命运,那时几乎什么都是计划限量供应的,每月发下来一大叠票证,能吃上一块饼干那是非常奢侈的。

(那时发的其中的票证)

忘不了十年的动乱:红卫兵运动开始了,学校停课了,大多数同学都自觉或不自学的卷了这场荒唐的运动。为了保卫同一个人而互相争斗不休,文革延误了我们老三届,短暂的经历受到的醒悟是深刻的。

(那时的大串联,在拥挤的火车上)

忘不了那个“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年代,1968年十七八岁的我们就打起背包走天下,到农村、农场、到边疆,到工厂生产第一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接受再教育和锻炼,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也忘不了那个“知识青年返城”的大潮,78年年底停止上山下乡运动之后,上山下乡的我们加入了返城潮流。之前曾为返城,我们已不知付出了多少泪水,返城只是在争取的细流,一下子而来的返城潮水,我们是多么的兴奋,大部分知青都回到了城市,也有不少兄弟姐妹在那里已成家立业,留在了农村、农场、边疆。

命运往往挑战人生。返城后的老三届的人生各有不同:一部分人是幸运儿,他们经历了恢复的高考,成为第一批取得恢复后的学位,他们中很多人,现今都是大学的栋梁;他们第一批走出国门留学,他们中不少人又拿起了笔杆,写下了很多不朽的文著和文艺作品,其中有些人还参与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组建、参与了多少新兴行业的创业和经营。

但另一部分老三届就没有这样幸运了,有的刚返城顶替退休的父母走进工厂大门没几年时间,又面临下岗,新的工作岗位要我们去争取,铁饭碗没有了,面临市场的竞争和选择,我们又承受了这一巨大的变革,去迎接新的挑战。

(已经消失的上海国棉纱厂工人的工间操照片)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我们老三届为之全身心奋斗的三十多年,我们把人生最年富力强的岁月,奉献给了这三十来年,为之在不同的岗位上拼命地工作,工作,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我们走过了六十多年,今天回首一顾,我们承担的历史责任,经历的磨难,付出的心血,那是改革的阵痛,那是无私的奉献,。感到欣慰的是,我们老三届有幸赶上了历史上这前所未有的年代,我们也能为这年代尽到自己的一份努力,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

当然我们也知道,我们中的一部分兄弟姐妹生活还没能小康,有的由于换岗单位的效益不好,加上身体患病,至今拿低保收入维持生活,因为我们老了,已经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看病难等已成为我们心头之病。

因为我们老三届正在老去。社会也从我们开始迈入了老龄社会,进入将是中国历史上老人最多的时期。在此也强烈呼吁社会来帮帮困难中的兄弟姐妹,帮帮我们自己,为帮帮老龄化的社会,出一份力。

根据《老三届赞歌》整理改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