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波斯古文明:佩什喀茨尖刀
一款品质优良的印度佩什喀茨尖刀。该尖刀大约产于1820年,象牙刀柄上设有一些金色装饰。刀鞘表面包覆天鹅绒,鞘口和鞘尾均设有镂空的白银装饰
起源追溯
佩什喀茨尖刀何时出现于波斯帝国,考古学家依据一把古董级佩什喀茨尖刀,推测其出现的时间不晚于17世纪初期。这把佩什喀茨尖刀是17世纪早期波斯帝国派往印度的使节送给莫卧儿王朝皇帝贾汗吉尔的礼物,其刀柄由海象象牙制成,刀柄表面镶嵌诸多黑色的水晶。
在英语中,“peshkabz”、“peshkabj”、“peshqabz”、“peshquabz”、“pish-ghabz”均是佩什喀茨尖刀的称谓,这些英语单词依据波斯语“佩什喀茨尖刀”音译而成。汉语中,有佩什喀茨尖刀、皮沙卡兹尖刀、派什卡尖刀等多种译法。因该尖刀长度较短,也有人将其译为“佩什喀茨匕首”。
根据我国公安部发布的《管制刀具认定标准》:“匕首是指带有刀柄、刀格和血槽,刀尖角度小于60度的单刃、双刃或多刃尖刀”,而佩什喀茨尖刀未设血槽,加之该尖刀的标准长度为30~48cm,超出了世界各国匕首的通用长度(全长为15~50cm),因此,将该尖刀归入匕首类的译法欠妥。
“peshkabz”这个词原意是指波斯摔跤手腰带的前面位置,这就说明佩什喀茨尖刀应该是佩带在使用者腰带的前面位置,而不是像其他刀具那样佩带在使用者腰带的侧面位置。这种佩带方式不会影响使用者在腰带侧面再佩带其他长刃刀剑,使用者同时佩带长、短两种刀剑等兵器,可互补攻击距离的不足。
佩什喀茨尖刀中的精品,它曾属于一个贵族家庭,生产年代不详。整刀形态优美,无刀鞘。刀身在靠近刀尖部位大约四分之一处的中间起脊,且仅为单面起脊,从而形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刀尖更有利于刺穿鏈甲。全刀长33cm,刀身长23cm
佩什喀茨尖刀的形制
佩什喀茨尖刀主要由刀身、刀柄及刀鞘组成。
刀身
早期的佩什喀茨尖刀刀身均呈反曲状,即刀身整体从刀身根部向刀尖处呈凹弯曲形。后来,有些佩什喀茨尖刀在刀尖处弯曲弧度极小,甚至出现直形刀尖。但不论佩什喀茨尖刀的形制如何变化,刀身总是在靠近刀柄的一端较宽,并向着刀尖一端逐步变薄变细变尖。大部分佩什喀茨尖刀的刀身在靠近刀尖部位大约四分之一处的中间起脊,且仅为单面起脊,从而形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刀尖。
大部分佩什喀茨尖刀采用研磨方式打造刀身及刀刃,增强了刀刃的切削能力。但因其长度较短,不适合用于劈砍。佩什喀茨尖刀的刀身为单刃,刀身厚度较大,这一设计有利于增强攻击时的力量,以及刀身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装饰华丽的佩什喀茨尖刀常常在刀身根部以及刀尖处镶嵌金、银等装饰图案。
刀柄
佩什喀茨尖刀刀柄整体呈弧状,刀柄上部较平直,下部的前、后端向下突出,这一设计有利于使用者握持。早期的刀柄主要由海象象牙制成,也有一些刀柄由大象或其他动物的长牙以及犀牛角等材质制成。除了采用这些稀有动物的牙、角之外,刀柄还会采用玛瑙、玉石、水晶、蛇纹石、其他动物角、木材及金属作为制造材料。
在这把现代工艺制作的佩什喀茨尖刀上,可以看到刀身由大马士革花纹钢锻造而成,呈现出清晰度极高的精美图案。刀柄和刀身根部均以错金银方式加以装饰。刀鞘由木材制作并包覆天鹅绒,鞘口设有两个银制鞘箍,鞘尾的金属防护帽上采用错金银工艺做出精美的图案。该刀全长36cm,刀身长23cm,质量0.34kg
制作于18~19 世纪的印度佩什喀茨尖刀左、右侧视图。19 3 5 年,该刀作为乔治·C·斯通的遗赠捐献给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刀身由大马士革花纹钢制成,刀柄由象牙制成,配以黄金装饰,刀鞘尾端设有白银鸟头装饰。全刀长44c m(含鞘)、41cm(不含鞘),刀身长30cm,质量0.31kg(含鞘)、0.16kg(不含鞘)
刀鞘
佩什喀茨尖刀刀鞘通常由木材制成,木材表面包覆金属或皮革,有一些装饰华丽的刀鞘还会进行掐丝珐琅工艺处理,甚至在表面镶嵌白银、水晶或宝石作为装饰,呈现出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
掐丝珐琅与中国的景泰蓝相同,其制作过程是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珐琅为涂料名,是以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和,分别加入各种颜色的金属氧化物而制成的粉末状涂料),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制成。
装饰华丽的佩什喀茨尖刀刀鞘常常在鞘尾设有诸如圆球、水滴及鸟头等图案。
约1850年制作的印度佩什喀茨尖刀。该刀刀柄为铜制,且表面镀金。刀柄表面还镶嵌有不同颜色的宝石、玻璃装饰,宝石、玻璃多数呈小树叶状
佩什喀茨尖刀的流传
在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时期,佩什喀茨尖刀开始在印度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18世纪初,莫卧儿帝国逐渐走向衰落,欧洲殖民者特别是英国殖民者开始加紧侵略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此时,英国人将包括佩什喀茨尖刀在内的各种类似于阿富汗刀的所有刀具统称为“阿富汗刀”或“开伯尔刀”,但这种称谓并不准确。因为阿富汗“开伯尔刀”是另外一种刀具类型,其全长达70cm之多,且造型与佩什喀茨尖刀有较大不同。
开伯尔是指开伯尔山口,该山口是兴都库什山脉最大和最重要的山口,位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之间,是连接南亚与西亚、中亚的最重要通道。当然,开伯尔山口成为英国殖民者控制阿富汗边境和附近部落的战略重地。
在古印度,佩什喀茨尖刀的主要制造地是北部古城佩拉(Bhera,现为巴基斯坦的属地),佩拉古城在刀具制造和金属加工方面的技艺历史悠久,很多佩什喀茨尖刀产自该古城。
佩什喀茨尖刀的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出自技艺精湛的宫廷铸刀师之手,而有些则是部落的铁匠铸造的。在价格高昂的印度佩什喀茨尖刀上,最常见的是由大马士革钢打造的刀身,配以刀柄和刀身根部的错金银装饰。错金银工艺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制作过程,工匠必须在加热退火之前细致地进行蚀刻,并将银线镶嵌到凹槽内。
阿富汗“开伯尔刀”全长达70cm之多,且造型与佩什喀茨尖刀有较大不同
回溯波斯尖刀自近代以来的数百年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佩什喀茨尖刀只是诸多波斯风格尖刀的其中一款。无论直刃还是弯刃,佩什喀茨尖刀的大部分区别都体现在刀身与刀柄的制造工艺上。
历经数百年发展,其材质与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刀身材质从普通钢发展到大馬士革钢,刀柄材料从普通木材发展到各类珍稀动物角骨。作用从实用工具、兵器演变为身份象征和精美藏品,整体装饰风格也从简朴扩展至奢华。
从国土面积上来说,波斯是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国,也是古代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它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从各个被征服国家引进众多劳动者和自然资源。在建筑、文学和军事等多方面,波斯都融合了埃及、巴比伦和希腊地区的既有成就,在兵器制造上亦是如此。在佩什喀茨尖刀上常常能够看到其他古代文明的印迹,同时它们又具备独特的波斯风格。
佩什喀茨尖刀通常以戳刺的方式使用,也可以进行有效地划砍攻击。在佩什喀茨尖刀出现之初,它主要用来攻击身穿链甲的军人。进行戳刺时,刀尖能够将链甲的链节断开,然后整个刀身的其余部分会穿透链甲,从而刺伤对方的身体。
在第一次(1859~1842年)、第二次(1878~1880年)英国与阿富汗的战争中,佩什喀茨尖刀经常是阿富汗人用来杀死英国被俘受伤官兵的兵器,因为阿富汗部落成员除了扣押人质之外,从不带走俘虏。
在苏联占领阿富汗期间,佩什喀茨尖刀再次成为阿富汗人处决俘虏或受伤囚犯的兵器。
在没有战乱的和平年代,佩什喀茨尖刀也是阿富汗人日常生活的一种工具,比如在阿富汗各类传统活动中,也能看到其身影。如今,佩什喀茨尖刀仍被当作一些普什图人(普什图人是阿富汗斯坦南部和巴基斯坦西部的主要民族)及其他阿富汗山区部落的近身格斗刀使用,同时也是举行成人仪式的标志性用品。
18~19世纪制造于印度的佩什喀茨尖刀,其刀身根部、刀尖处设有黄金装饰,刀鞘上、下部配有银制装饰图案,鞘尾呈球状造型
制造于18世纪的佩什喀茨尖刀,刀身根部设有黄金装饰,刀鞘采用掐丝珐琅工艺制成,制有人物、花卉图案,鞘尾呈水滴状
结语
人类学家伊戈尔·科普托夫(lgorKopytoff)主张物品也有自己的生命传记,他认为物品的作用是讲述故事以及帮助我们学习历史。任何物品在制作完成时,代表的不是终结,而是属于它的故事刚刚开始。这种观点具体到佩什喀茨尖刀上,就是从矿产开采、材料选择,到金属锻造和配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展示着它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工艺的独特性。所有参与者正是依靠这些特殊技能制造产品,并谋取生存所需。
一把佩什喀茨尖刀的存在就是一种仪式,其或许只是散发出不可抗拒的威慑力,又或许代表着死亡的征兆。通过奢华珍贵的刀柄材质,我们能够知道一把佩什喀茨尖刀的主人拥有何等的财富与力量。如果这把尖刀曾经沾染对手的血迹,那么它也就成为主人的奖杯或是纪念品。有人会钟爱佩什喀茨尖刀动人的曲线,也有人欣赏其制作工艺,还有一些人会对其使用方式感到畏惧。一把经受过历史洗礼的佩什喀茨尖刀,就是一部写满故事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