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卡夫卡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他的作品让人深沉而不是轻浮

如果要举出一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的话,那么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卡夫卡。

——美国诗人奥登

(卡夫卡)

弗朗茨·卡夫卡,现代派文学鼻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883年7月3日卡夫卡出生于捷克首府布拉格,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获法律博士学位。法院实习一年后转到“通用保险公司”当见习助理,1908 年任职于工伤事故保险公司,一直到肺结核复发、病情加重。

保险公司的工作经验对卡夫卡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办公室枯燥隔离的生存环境在《变形记》和《审判》等作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而荒谬的关系和自我感知的异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1904年,卡夫卡开始发表小说,正式进入文学创作领域。发表的首篇短篇小说是《一场战斗纪实》,早期的作品带有明显的表现主义倾向。后来德国表现主义运动爆发,深受弗洛伊德和尼采的影响,他开始把哲学思想融入文学创作,从“文学外走向文学内”。

卡夫卡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内心有个庞大的世界,不通过文学途径把它引发出来,我就要撕裂了!”

“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是“寒鸦”的意思,卡夫卡父亲的店铺也曾以寒鸦来作店徽。熟悉卡夫卡作品的读者应该都了解,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以“K”指代(如《城堡》的主人公土地测量员K,《审判》的主人公约瑟夫·K)。

(寒鸦)

从读者角度解读,一方面是消解了人的表面附加物,强调了对人内心的关注。同时也有不少后来研究者猜测“K”即卡夫卡(Kafka)自己的代称。

而关于字母“K”,卡夫卡在日记也有一段这样的叙述,“母亲和姐姐在柏林。今天晚上就我一个人陪着父亲,我想他害怕上来。我要不要同他玩纸牌(Karten)呢?(我觉得K这个字母很讨厌,几乎令人厌恶,但我仍然用它,这很可能是我的一个特点。)当我谈到F.时,父亲是多么做作。”

(卡夫卡手绘)

父亲是卡夫卡形成孤独忧郁性格的重要因素,他几乎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强势阴影之下。“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杜户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间里。饭由人送来,放在离我这间最远的、地窖的第一道门后。”害怕与人交往,甚至畏惧结婚,曾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直至终生未娶。

与女友菲莉斯恋爱长达五年,卡夫卡给她写了500多封信,却在三年内两度订婚再解除婚约。1919年5月卡夫卡与另一位叫尤里雅的女子订婚,一年后又解除婚约。

他一再在日记里表示“女人们充满性欲,她们天生不贞洁,调情,对我毫无意义”,“性交是对在一起的幸福的惩罚,尽可能过苦行的生活,比一个单身汉更加苦行,对我来说这是忍受婚姻生活惟一可能的道路。可是她呢?”

(卡夫卡和女友)

1923年卡夫卡与朵拉热恋,却遭到父亲的严厉反对,父亲对他说:“她多半是穿了一件特别的衬衣,布拉格的犹太女人们就会用这一套来勾引男人,你一见到这件衬衣,自然就决定娶她了”。

一年后41岁的卡夫卡因肺结核在维也纳的一家疗养院离世,当他的棺木被推进墓穴时,恋人朵拉拼命往坟墓里跳,被在场人员紧紧抱住。

在卡夫卡生命垂危之时,曾留遗言“将我的一切手稿销毁”。但在他死后,他的好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的布洛德,作为卡夫卡的遗嘱执行人,选择了背叛卡夫卡的遗嘱。

整理出版了卡夫卡的一系列文献,并且发表了众多重要的对卡夫卡阐释的文献,因而也被称为“卡夫卡学”的创始人。可以说,没有布洛德,也就没有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卡夫卡。

(《卡夫卡全集》)

余华在叙述自己创作历程时曾说,“卡夫卡在川端康成的屠刀下拯救了我”,卡夫卡的作品带给读者的,不只是一次简单的阅读体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找到它的契合点,即便是在今天,也依旧是如此。他所关注的是生命的个性,是在特殊境遇下个人的行为,写出了文明社会的悖论。

科技与文明带来的一定是发展吗?生存还是毁灭,卡夫卡比莎士比亚更值得让人思考。《卡夫卡全集》的主编叶廷芳接受采访时谈到:“今天是一个阅读极大丰富的时代,可能很难再现当年那种盛况,但是读卡夫卡,依旧是一个极有意义的事情,他的作品,让人深沉,而不是轻浮。”

编辑 整理丨吴晓清

(0)

相关推荐

  • 今日分享|卡夫卡文学奖

    卡夫卡文学奖 他是作家,也是画家. 它是著名的文学奖,也是最著名的诺奖风向标. 奖项历程 卡夫卡文学奖 卡夫卡文学奖创立于2001年,由捷克弗兰兹·卡夫卡协会2001年创设,只要作家有一部作品被译成捷 ...

  • 翟晓洁丨黄金巷的卡夫卡

    卡夫卡的故居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黄金巷22号.在这座金色之城里,黄金巷是由旧市政厅广场.圣乔治教堂到玩具博物馆.查理桥的必经之地.而这条旅行线路,正是布拉格的精华所在. 黄金巷其实只是一条砖石铺成的小街 ...

  • 文学阅读秘诀:看作家心里养的是昆德拉还是卡夫卡?

    很多文学作品,都可以拿米兰·昆德拉和卡夫卡当成两极.一极是忍不住讲很多道理,很炫的那种,另一种如焦墨画画,枯笔留白,只有冷硬的叙述,绝对不渲染. 很多作家审美与写作的倾向就是在这两极间游走荡漾. 昆德 ...

  • 荒诞又疯狂!奥逊·威尔斯和卡夫卡的天作之合!

    电影供销社平台 专为中老年打造 公众号 前言 自电影诞生之日起,就拍摄了许多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小说为电影提供了扎实的文本支撑,所以电影往往也是精品中的精品.今天分享会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部电影也是改编自小 ...

  • 读完卡夫卡,在人群里继续沉默而孤独

    有谁能拒绝卡夫卡呢? 这位魅力无穷的作家,110多年来征服了无数的中外读者和作家. 加缪盛赞,他的全部艺术,在于吸引读者一读再读. 莫言感叹,能把小说写得如此像梦的,大概只有卡夫卡一人. 欧美各种权威 ...

  • 卡夫卡的作品已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博尔赫斯

    ∞<最后的对话Ⅰ>,2018En Dialogo I博尔赫斯×费拉里 著 陈东飚 译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卡夫卡的作品已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卡夫卡可能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

  • 卡夫卡:艺术对艺术家是一种痛苦

    雅诺施:"晚上您一定很累." 卡夫卡:"我是累,但也幸福.没有什么东西比这种纯洁的.摸得着的.到处有用的手工艺更美好的东西了.除了木匠铺,我在农村和花圃也工作过.那些工作 ...

  • 【卡夫卡变虫记】

    内容简介 一天早上,小男孩卡夫卡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棕紫色的超级大甲虫.但是没人注意到他变形了--他的父母.他的小妹妹.他的老师--除了他最好的朋友迈克尔,谁都没注意到.迈克尔想让卡夫卡变回小 ...

  • 卡夫卡:谦卑必须是彻底而持久的

    生命开端的两个任务:不断缩小你的圈子和再三检查你自己是否躲在你的圈子之外的什么地方.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的我们的自我折磨 ...

  • 卡夫卡丨作为一个囚徒终其一生, 这满可以成为一个生活目标

    断想 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充足的准备,但从来不能因此而责备自己.因为,在这每时每刻都烦人地要求有准备的生活中,哪里又有时间准备呢?但即使有时间,在知道任务之前,又何从准备呢?换句话说,连是否能够完成一 ...

  • 卡夫卡 | 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

    断想(译者:叶廷芳.黎奇) 在卡西内利的橱窗前,有两个孩子在东游西逛,一个大约六岁的男孩,一个七岁的女孩,穿得很多,正在谈论着上帝和罪孽.我在他们身后站了下来.这姑娘,也许是天主教徒,认为只有欺骗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