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着48万一斤茶叶的人,未必真的懂得喝茶

大多人可能不知道,今天其实是国际茶日,这个节日自从2019年11月27日由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以来,也只是第二次。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立夏已过,一年一度的春茶正在陆续上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赶上这波“追春茶”的潮流,在静谧午后泡一壶春茶悠然度日呢?

春茶,一般指由茶树在越冬以后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茶树经过秋冬季的养精蓄锐,体内营养成分累积丰富,所以在春天新发的芽叶就会显得色泽绿翠,叶质柔软,且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丰富,这就使得春茶的滋味更为鲜爽,香气更加强烈。

除此以外,春天的茶树少病虫侵扰而也因此不打农药的纯天然无污染特点也是春茶受到热烈追捧的重要原因。

所以,对懂茶爱茶的人来说,春茶是绝对不能错过的人间尤物。而追春茶的潮流,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

刘叉的《冰柱》中就曾说“不为双井水,满瓯泛泛烹春茶”,白居易也曾提及“春茶未断寄秋衣”,可见春茶在唐代文人雅士那里已极具分量。

既如此,春茶的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了。以武夷岩茶为例,近年来,岩茶的价位基本都在每斤数百元到数千元之间波动。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大多数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都是300~500元/斤,追求生活品质的顾客会选择1000~2000元/斤的茶叶,特别富裕的会购买2000元/斤以上的茶。

这就是茶叶的价格天花板吗?当然不是。茶叶,尤其是部分知名的春茶,在悄无声息之间已经成为继茅台之后中国特色奢侈品的另一代名词。

今年清明刚过,由中国茶叶拍卖公司选送的“2021'锦绣茶尊’10公斤茶青开采权”,以168万元的底价在阿里拍卖平台公开拍卖。最终一位编号为“X8634号”的竞买人,以1068万元的竞价成功夺得该开采权。“锦绣茶尊”古茶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专家称树龄达3200多年,2015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最大的古茶树(栽培型)”。

1068万买10公斤茶叶,换算一下就是一斤茶叶值534000元,而1068元只能买到一克茶叶,一克……

不过毕竟这是拍卖,只能当做极端情况来对待。不过,小北也找到了不这么极端的代表,这就是武夷岩茶一年一度的价目表。

有人这么算过,如果一泡茶要8克茶叶的话,最贵的茶可以卖到接近70万元了……而70万是什么概念呢?网友说,以福州五区1月份新建商品房均价2.5万元/平方米左右算,只要四斤茶叶,就可以在福州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新建商品房了。

而在两年前,同样的价目表排名第一的茶叶“只”卖48万一斤。小北不禁疑惑,短短两年,是什么让同样的春茶上涨了二十万?

我们都知道,每一件商品都有它自身相对应的价值,而这些卖出天价的茶叶就算背后的名人效应、供求关系再夸张,其所标明的价格也早已远远超出茶叶本身的价值。面对这样的乱象,我们不禁要问,买着这些天价茶叶的、喝着这些“奢侈品”的人真的懂茶吗?

春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恼人天气又春阴。

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有情须殢酒杯深。

这是宋代著名词人晏殊的《浣溪沙》词,是说初春风光的。其中“恼人天气又春阴”一句,半喜半嗔,欲颦还笑,读来耐人寻味。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特别是花朝节过后,雨水渐渐多了起来,还未到“牡丹妖艳直千金”的暮春时节,但伤春的情怀渐渐浓郁,欲罢不能。一早天色就有些阴沉,到了午前寒意渐起,一个人独坐茶室,颇觉清冷。于是将地炉火种点燃,感觉温暖了许多。

每年春天必定会有倒春寒。山阴石罅间的积雪还没有完全消融,溪涧里的流澌也没有彻底解冻,冲寒破土的草叶树芽蜷缩着头尖,瑟缩了手足,似乎也在畏惧一场不期而遇的倒春寒呢。

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法则”吧,如同黎明前的黑暗,让人警觉。然而就像光明必定会击溃黑暗一样,春天也一定会到来,冰雪消融,大地回春,又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

用罢午斋,窗外响起淅淅雨声。揭起苇薕观看,远山近岭已被雨雾缠裹,云烟飘动,雨丝交织,洒落在翠竹枯枝上,发出沙沙声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的《春夜喜雨》写春雨,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此时最宜一盏茶汤,在春雨中感受茶汤的温暖和雅意。

山居简易,所用器具也很简略,茶几、蒲团、炭炉、砂铫等都可提前备好,仅需准备冲罐、啜瓯、残水盂、茶巾而已。先从地炉里夹出火种,放在炭炉里,再添几块木炭,用蒲扇扇旺了,将砂铫坐上去,开始煎水烹茶。

水取自茶亭旁溪涧,还带着一层薄薄的冰澌,似乎将春天的滋味也带进了茅棚。水烧好后温烫冲罐、啜瓯,接着投茶,冲瀹茶汤。冲瀹台湾乌龙茶水温不能过高,控制在90°就可以了。先冲入约五分之一开水,浸润茶叶,接着冲水至七分满,浸泡约一分钟左右,出汤品饮。

茅棚外春雨潇潇,茶室内茶香四溢。此时无思无虑,万缘放下,一个人盘腿而坐,静静享用一碗茶汤的滋味。茶汤香气淡雅,滋味也很淡雅。二水时茶汤滋味饱满,香气深长,这是冬茶和春息结合在一起的幽雅味道,淡淡的,幽幽的,充满活力。直至六水,茶汤香韵俱不稍减。

喝茶重在品位背后的禅境

茶不仅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种物质饮料,更是一种精神饮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在其中,已经从普通的植物属性,上升到人文艺术乃至道德精神的高度,甚至达到一种“禅境”。武野绍鸥曾说:“只要茶汤不凉,我愿意终日面对。”

所以茶既有自然属性,也有文化属性。茶汤虽有四相:“茶汤的色泽、滋味、香气、气韵,称作茶汤四相”(《冷香斋煎茶日记》),但更多的还是人文精神属性,以及历史文化传承。

茶道并非仅仅指煎水烹茶本身,而是要通过煎水烹茶的过程,收束身心,最终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在茶汤中获得解脱,领悟禅悦之味。这种以茶悟禅的方法,可称之为“茶道修持”。

茶道修持是茶人藉茶悟道的便捷途径,是当前社会环境下领悟禅意的方便法门。现代人可以通过茶道修习,涤荡心智,澡雪精神,完善人格学养,使个体生命的光辉和人格尊严得到展露。

生活不仅要有雅意,还要有志向。《论语》里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就是要以追求至道为人生重要目标,然后据德依仁,徜徉乎艺能之中,随缘度日,任意逍遥。志于道,是人生最高的精神享受。茶道修持是方法,藉茶悟道,最终领悟一碗茶汤里的禅悦之味。所谓禅悦之味,就是达到禅悟的境界。

通过茶道修习,直入白露地,茶禅一味,禅净一如。白露地即是茶庭,是茶人修习的道场。通过烧水点茶这样的茶事活动,使身心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领悟一碗茶汤里的禅悦之味。

我们现在提倡茶禅慢生活,其实就是一种雅意生活,一种有志趣的生活。它以茶道修习为通途,以领悟禅意为宗旨,使自我生命和人格得到升华。

禅意是什么?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宗门所谓的“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煎水瀹茶的方法,通过焚香插花的方法,将禅意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来品饮,来学习,来领悟。禅在哪里?就在眼前这一碗茶汤里!就在这一炉香烟里!就在这一瓶插花里!

茶禅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世间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种,有几个人能选择茶禅生活呢?过茶禅生活要具备智慧,要有善缘。

我们今天提倡茶禅慢生活,就是要将禅的志趣和雅意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修正自己固有的观念和言行,最终领悟一碗茶汤的禅悦之味。如果真能如此,则无处不是茶,无处不是禅。

禅是一枝花,开放在我们每个人心头,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禅在哪里?禅就在生活里,就在茶碗里,就在一炉香里,就在一瓶花里,就在一炉香烟里,就看你能不能去领悟了。

禅是一枝花,远离世俗生活,但又不离于世俗生活。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茶道修习的程序、动作、器物把禅意表现出来,从而使个体生命得到圆满。

在茶修生活里感受在家禅

禅有寺庙禅,有在家禅。禅宗最初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无论出家在家,都可以修习,原本是不分寺庙禅和在家禅的。但因为历代参禅者大都是出家人,住在禅寺丛林中,所以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寺庙禅。

寺庙禅有两个特征:一是参禅者为出家人僧众,二是都在寺庙丛林里参禅。与之相应,居士在家里或精舍里修习禅法,就称作“在家禅”,以便和“寺庙禅”相区别。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就已经有出家修行和在家修行的传统,大家所熟知的维摩诘居士,就是在家修行的,成就相当了不起。

《维摩诘经》中说:“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沙门,就是出家人的意思。维摩诘居士是在家人,所以称作“白衣”。

将“在家禅”这个概念与在家茶人的茶道修习相联系是日本京都学派学者久松真一先生的首创。日本茶道的核心是“禅”,所以用在家禅来形容茶人的茶修生活是很恰当的。

久松真一先生对茶道的推广在近代颇为有力,他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喫茶为契机的综合文明系统,具有综合性、同一性、容纳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闲寂茶将禅从禅院移到在家的露地草庵,将禅僧转化为居士之茶人,创造了禅院、禅僧所不能的庶民文化。说得夸张一些,闲寂禅也可以说是禅的宗教改革。”

此时茶人是以在家居士的身份而行禅修之事,以茶室为道场,以茶汤为方便,以喫茶为机锋,来教化参与茶席之有情众生。

久松真一的“在家禅”可以看作是唐代赵州和尚“喫茶去”禅风的延续,是皎然禅师“三饮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烦恼”的演绎。另外,他提出的“不均齐、简素、枯高、自然、幽玄、脱俗、静寂”“茶道美学七则”也成为日本现代设计理念的核心。

久松真一的“在家禅”的核心内容是:茶室就是我们的修习道场,我们通过茶修来达到禅悟的境地,法门不一样,殊途同归,条条大道通长安。

利休居士在《南方录》里说:“小草庵里的茶道,乃是以佛法修行得道为第一。屋不漏雨,食能果腹,衣能蔽体,足矣。”又说:“所谓茶道,不过烧水点茶而已。”

日本茶道的最高理念来源于禅宗,其核心是禅。茶道最高境界就是禅悟的境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茶禅一味。没有这样的精神诉求,没有这样的真实体悟,说再多都是口头禅。

茶庭、露地、步石、洗手钵、石灯笼等,皆是茶室道场的延续。寂庵宗泽曾说:“茶意不可以词说之,不可以容教之,而在于观己而领解,此乃教外别传。”禅宗直指灵山一会,是佛教的“教外别传”;茶道首创于初唐,是禅宗的“教外别传”。

此时茶室居士担任俗世“禅者”的角色,以茶室露地为道场,进行茶道修习,以期领悟禅意。山上宗二也说:“茶汤出自禅宗,专于禅修。珠光、绍鸥皆禅宗行人。”

东茶院茶道室

茶人以在家居士身份而行禅宗之事,以茶室为道场。在这里,茶室已不仅仅是世俗间的一座建筑,而是茶人修行的道场,远离世俗,远离尘纷,成为茶人心目中的白露地。

茶室还包括茶庭、茶寮、水井、茅亭等建筑,使茶人得以安顿身心,专事茶禅修习,在煎水烹茶过程中,在茶烟水声中,在季节更迭和人世变迁中,安顿身心,最终领悟生命实相。

如果说禅适宜于上上根器之人,那么饮茶就是普罗大众所共有的法门了。将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利益一切众生。通过劈柴、担水、煮水、煎茶、奉茶、饮茶这些事项的锻炼,通过参禅、坐禅、行禅这些理上的体悟,使我们身心安定下来,发露智慧,从而明了茶禅之味。

你对世界有所感悟就是禅

我们现在经常听到“茶禅一味”这四个字,或者说“茶禅之味”,要做到“茶禅一味”除了要对禅悦之味有深刻的理解外,也要对茶味有一番体悟。如果没有煎水烹茶的践行,没有对禅修的体悟,就仅仅是“口头禅”而已,毫无实意。

茶道修习和禅修有很深的渊源。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初唐时期,泰山降魔藏禅师已经在禅僧中提倡饮茶了,这是最早有关饮茶与禅修的记载。此后百丈怀海禅师立《百丈清规》,陆鸿渐著《茶经》,茶道文化在唐代开始盛行,宋代的时候传入日本,渐次形成了日本茶道。而日本茶道的核心就是“禅”。

禅并非禅宗所特有,禅是共法。当你真的对世间某些事情有了领悟之后,这就是禅。禅只是一个名相,是我们对这个世界、对人生、对社会,包括对一碗茶汤的感悟。

那么,什么是茶禅之味呢?

我们先说说茶味。饮茶并非简单的吸香啜味而已,而是要通过煎水瀹茶这些具体的茶事程序,以期证得一盏茶汤的真实意味。这样的品饮过程就称作“喫茶”。

古代饮茶都称作喫茶,古文里吃东西的“吃”都写作“喫”,“吃”是汉字简化后的写法。《说文解字》里解释“喫”说:从口,契声,本意为吃东西。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吃”“喫”在此处都作“饮”解。

作为茶道修习,喫茶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我们的日常功课。在每日的茶事过程中,对于诸如备器、煎水、投茶、煎茶、出汤、奉茶、饮茶这些程序,都应该认真对待,不可粗疏和敷衍。

譬如备器,凡茶巾、茶垫、茶瓯、茶盏、茶釜、茶杓、水瓢、水缶等都应该事先抹拭干净,按一定的次序和位置摆放整齐。

茶事完成后要收回器具,同样应该将每件茶器抹拭干净,放入茶橱,以备下次使用。这些虽然都是一些细微事情,但煎茶道修习,必须从这些细微处做起。佛家说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就是这样的用意。

参禅,不但是禅修的基本法门,也是禅宗行人的日常功课。禅宗属于教外别传之法门,直指灵山一会。佛陀拈花,迦叶微笑,后经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又经历代祖师证悟宣扬,在中华大地渐渐兴盛起来,形成大陆佛教一个重要宗派。参禅要真参实悟,要肯承当,明了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二,生佛不二;所谓“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傅大士偈颂)

佛陀在华严会上说:“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说明佛性人人具足,个个现成,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着,一切现前。正如古德所说的:一念觉即菩提,一念迷即众生。要念念不迷,觉悟成佛,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用功,在日常喫茶中用功,喫茶喫饭,总成无上妙用。

我们饮茶也是这样。啜饮茶汤,并非简单的吸香啜味而已,而是要通过煎水瀹茶这些具体的茶事过程,来约束自己,勘验自己,最终证得一碗茶汤的真实意味。

要证得茶汤的真实意味,就应该以恭敬心、喜悦心、平等心以及清静心来品饮眼前这一碗茶汤,参究这一碗茶汤。此时茶味即是禅味,禅味即是茶味,茶禅互参,禅茶不二。

喫茶即是参禅,参禅不异于喫茶。茶即是禅,禅不异于茶。这就称作茶禅一味,这就是参茶与喫茶的真实意义所在。

饮茶的目的不在于口腹之欲,也不在于名利,而是我们可以在饮茶中进行茶道修习以完善自我。其实,茶禅慢生活很适宜我们现代人心性,是当前社会环境下进行禅修的一个方便法门;是重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命的新途径。

以茶入禅,茶禅不二,禅茶互参,达到茶禅一味的真如境地。此时茶即是禅,禅即是茶,茶禅一味,禅净一如,达到圆满无碍的茶禅境界。

-End-

编辑:山鬼  黄泓

观点资料参考:《茶·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