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调整实验之2:由一款卤鸡的香料配比,看看鉴别和变化的方法
之前我们的第1个实验,拿一款传统的山东甏肉配方做了个实例,和大家一起探讨了一下,对一个我们没有使用过的配方,一些鉴别和修改的方法,最终目的是能让它为我们所用。
不过我一再强调的是,我们只是在做实验,一起探讨方法,并不是做出一些规则让大家去套用,因为大家的应用环境不同,使用的内容就必然有不同。
经常一起交流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总喜欢和大家强调餐饮配方的“法无定法,随境而变”,没有哪一个配方是四方通用的,在北方能连连大捷,可能到南方就会败走麦城,因为环境变了,你没变。
如果说有准则,就是针对我们需要达到的具体目的,以此来制定适合的方案,但要做到这些,还是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及自己调整配方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用事例来说明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再用我们熟悉的卤鸡,来做第2个实验,我从配方的资料里,随机选了一款卤鸡的香料配比,是完全陌生的,咱一起来看看怎样进行鉴别和调整。
配方的原文字是这样的:
砂仁0.25克,小豆蔻0.25克,丁香0.25克,草果、陈皮各2克,肉桂、高良姜、白芷各0.3克,毕拨、八角各0.2克,盐7.3克,老汤750克
在对这个配方进行修正之前,我们先给自己设立一个基础,假设这就是我们的知识积累,没有基础就没有衡量标准,鉴别和修正就无从谈起。
根据一些实践经验,在加工鸡类食材时,我们常用的香料大概有13种:八角,桂皮,月桂叶,花椒,小茴香,肉蔻,陈皮,草豆蔻,良姜,丁香,砂仁,山奈,白芷。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这13种能用来加工鸡,而是在这类食材中,最常用的是它们,其他例如草果、荜拨,甚至莳萝、披萨草等等,都可在一些具体条件下应用。
我们只是以这些来作为一个鉴别修改配方的参照物,这个大家要明白。
我们先仔细看看这个配比:
砂仁0.25克,小豆寇0.25克,丁香0.25克,草果、陈皮各2克,肉桂、高良姜、白芷各0.3克,毕拨、八角各0.2克,盐7.3克,老汤750克;
看用量来说应该是卤1只鸡的调料,至于盐和老汤,适量使用就行,不做主要说明;
而香料配比,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乱”,没有主次和层次感,用量最多的是草果和陈皮,如果作为君料的话,香味层次不足;
丁香用量过大,卤1只鸡就用0.25克(大概5-6个)丁香的话,恐怕味道不会好,当然,特色菜“丁香鸡”等除外,但我们今天的主题是配方的均衡,所以不合理;
小豆蔻呢?用在这个配方里不合适,不是不香,而是太贵!与其它调料的匹配度也不高,可以用草豆蔻来代替;
香料品种10种,可以减少1种或增加1种,改成9种或11种,这样比较接近配伍规则;
单品种香料的用量呢?与基础数理大多不和,也就谈不上整体均衡度,这方面在此无法细说,我们就先依据以上这些条件对这个配方进行一下调整:
君料还要从与鸡最匹配的肉桂、八角、白芷、良姜等来选择,按照我们一般的使用习惯,我们做一个以肉桂为君的9味,和以八角为君的11味,数量呢,我们为了方便,不用原配方中的小数点等,只说比例,使用时按比例增减就行:
9味卤鸡料(结构1-3-5),原配方中减去小豆蔻,荜拨调整为月桂叶:
肉桂10/良姜6,白芷5,八角4,/砂仁3,草果皮3,陈皮3,月桂叶2.5,丁香6粒;
11味卤鸡料(结构1-2-3-5),原配方中小豆蔻调整为草蔻,增加肉蔻:八角12/肉桂8,良姜6/白芷5,草蔻5,陈皮3/草果1.5,砂仁1.5,荜拨1.5,肉蔻2,丁香6粒。
以上是用这款卤鸡配方给大家演示了两种调整的方法,也是两种风格,当然,不一定我调整的就是好的,但整体效果会是比较均衡的,如果有特殊的目的,我们还可以在这些基础上继续进行调整,例如做麻辣口味,花椒、荜拨等就要加量,还要加入胡椒等,清香白卤的话,可把白蔻、小茴香等加入,还是那句话:法无定法,随境而变!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用心体会的!
自然门美食e道哥 一个致力于为大家找方法,寻门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