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理想生活
辞职后的三年来,有不少朋友帮我介绍过工作。有市作协的推荐,让我去做深圳某区的作协主席。有朋友推荐我到某某公司,月薪一万五、两万的都有。最终都没能打动我。不是已经不差钱,也并非对赚钱没有兴趣,主要是确信自己并不是很好的员工。以前也曾经与朋友合伙先后开过两个公司,事实证明我也不是合格的生意人。
回顾过去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在故乡爱上阅读与写作的少年;在西藏高原站岗放哨的青年;那个在古都西安求学,骑着自行车满城跑新闻的记者;那个租住在地下室,在首都北京工作的文学编辑;那个放弃了理想工作,不顾现实来到南方深圳自由写作的文青;那个数次往返在北京与深圳之间寻求自己生存与发展之道的漂泊者;那个在武汉也生活过一年的,渐渐开始向现实投降的,已过而立之年的我。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说,徐东,你到了该解决一些问题的年龄,你要给自己一个期限,就五年吧,去解决该解决的一些事。我听进去了,于是在踏踏实实工作了五年,终于过上了有车有房的生活。后来我终究又做回了理想主义的自己。我是个热爱写作的人,除了写作没有什么工作让我更热爱。在能生存的情况下,我又如何能够心甘情愿为了过上更好一些的生活而长久地放下理想呢?
希望我的时间用于无穷无尽的阅读和写作,用于和知已好友在一起喝茶聊天,甚至用于四处走走看看,苦思冥想。我也想过,总在家里和工作室里待着,怎么会有更深刻的,更丰富的生活体验呢?缺少生活体验又怎么去更好地写作呢?我说服了自己,并认为谁也不能遗世独立,生活无处不在,不必刻意去追求。因为人生的体验有向外求的,也有向内求的,我不过是选择了向内求而已,也没有什么不妥。向外,自然是要积极投入地去生活,去与外界融合,向内则可以安静下来,享受孤独和创造。
写作也有向外求的,如同积极入世一般,那种用脑子写作的,向外求的写作,往往获得了累累硕果。作品频频获奖,被各选刊选用,被改编成影视,名利双收。事实上,那获得成功的许多作品,在我看来也并不见得是好的文学作品。我曾经反思过,我为什么不能向外求,像别人那样去获取成就呢?做了多年文学编辑的我,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也有这个能力的啊。我很快发现,我是避世的,是渴望用心去写作的类型,这注定了我不必去奢求别人所拥有的那种成功。许多成功确实是雷同的,短暂的。
有些坦诚的好友说,我现在写得尚不如过去写的,我的《诗人街》系列的短篇不如《欧珠的远方》系列的小说好。后来我想了一下,觉得说得有一定道理。尽管我大体上一直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毕竟有五年的时间并没有很好地去保持原有的我的状态。另外以前的写作也可以说是青春写作,那时的我对写作有着源自生命内部的激情与爱,可能是写了一些还算不错的作品。但写作是一生的事,人不可能永远年轻,激情也会渐渐被理性所取代——许多写作者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无法再写下去了,能坚持写下去,就意味着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辞职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写了不少小说,写了也全都能发表。有大刊,有省刊,也有市级刊物,不管发什么刊物,我对自己是清醒的,也是不满意的。除了自身的才华有限以外,仿佛这也是因为我处在一个向外求的大时代里,我内心情的情感,包括精神的空间无形中被侵袭着,使我难以保持内心曾有的纯粹,也难以写出理想的作品一般。事实上我很快就发现,我过于尊重现实了,天真地把现实当成了对手。其实我也可以绕开现实,继续走自己的路。清楚了自己,所以,这就意味着即使有了月薪两万,甚至更多的工作我也得放弃。
真正的写作者,不是超越别人,而是不断地超越自己。无论如何,我在努力过着想过的写作生活,这是我理想的生活。我一直算是比较幸运的,为此我得感谢我的那些一直支持我的亲人和朋友们,感谢上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