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苏轼《南歌子》(三)
我读苏轼《南歌子》(三)
官场酬赠除了感谢款待,还有送别饯行之作。《南歌子·湖州作》是其中一首。
“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苹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苕岸霜花尽,江湖雪阵平。两山遥指海门青。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
熙宁七年至元丰二年六年间,苏轼先后任密州、徐州和湖州知州。频繁的调动,好友之间匆匆离别也成了常态。这首词是元丰二年他在湖州知州任上所作。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考证为送刘撝词。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刘撝为杭州试官,既为同僚,也为好友。词的上片写雨后傍晚的小园景色。“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依山傍水,山雨总是来得突然并且短暂,一阵风雨过后,溪水与倒映的小桥更加清澈。“小园幽榭枕苹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水涨了,小园幽静的水榭,就像建在水面的浮萍之上;门外月光如水,河边停泊的彩舟正在慢慢横向移动,就要开出去了。这么幽静的景色,多么值得留恋,但毕竟还是要离开了。下片从行人的角度来摹想。“苕岸霜花尽,江湖雪阵平”,舟船离开码头驶入江湖,两岸盛开如霜的芦花渐渐消失直至不见,船入江湖涌起的雪白浪花也平息下来。“两山遥指海门青。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江上只看到钱塘江海门的两座青山遥遥相对;回头看水天一色,我曾经生活过的小城的轮廓已经无迹可寻了。从文字上来分析,这首词的确是送行词。网上有的词条认为全词描写闺情,是婉约词,很难成立。
苏轼当湖州知州只有短短几个月。元丰二年八月以“文字毁谤君相”罪押入汴梁东澄街乌史台牢狱,史称“乌台诗案”。年底定案出狱,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贬黄州期间,好友张怀民也被贬于黄州齐安。张在江边居所西南修筑一亭,苏轼名之曰“快哉亭”。宋神宗元丰六年腊月,张怀民起复回京,苏轼前往饯行,作《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赠别。
“卫霍元勋後,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峦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词的上片祝贺张怀民回京。前三句用典,表达对人才各得其所的愿望。“卫霍元勋後,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卫霍”指的是汉代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卫青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两人虽然是皇亲国戚,却功勋卓著,名垂青史;“韦平”是西汉韦贤、韦玄成与平当、平晏父子的并称,这两对父子虽然不是皇亲国戚,但是贤能,因为熟掌儒家经典韦家父子先后任宰相;平家父子也因贤名父任宰相子封侯;“缑山吹笙”的典故则出自《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却因喜好吹笙,不参与国政,而在缑山修道成仙。这些典故的内涵都是指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第四句“闲驾彩峦归去、趁新年”,则是对张怀民表示祝贺,以悠闲驾着鸾凤趁着新年北归,来形象地比喻张怀民解脱厄运回归京师,希望他仕途通达。词的下片表达不要相忘故交的愿望。前两句“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从腊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联想到佛祖诞辰,这两个日子分别称为“法宝节”和“浴佛节”,“法宝节”烧香阁里香火旺盛,温暖如春,“浴佛节”时天气也许还有一点微寒,但人们朝拜佛祖,亲朋聚会,也肯定相当热闹。以此两节来代指张怀民回归繁华。后两句“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是调侃也是叮咛,他日你在和朋友觥筹交错,醉倒堂前之时,千万不要忘了我这个故人,还在黄州江边,憔悴老迈,未能北返。对老朋友的祝贺,带着政治清明可以人尽其才的信念,分别在即却没有悲伤,只有带调侃口吻的叮嘱,体现了苏轼豁达爽朗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