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餐饮人失陷于这个“坑”,可这样的故事为什么还屡屡发生?
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总是一些餐饮经营失败的案例,难道大环境真的恶劣如此吗?
但即使再恶劣的外部环境,经营的失败,更多的还是来源于“人”的因素,总有一些经验和教训在里面的 。
我前两天分享了一个串串店,由盛而衰的过程,引来了大家的很多探讨,但那个例子,我基本是从一个旁观者角度来说的,可我今天分享的这个例子,就在我身边,而且在某一个时段我还是个参与者,更能明白失误到底在哪里!
这是我亲戚家的一个姐,在去年中旬的时候,在她们县城一个新建小区底商,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门市,地势不错,价格不高。
后来就和我商量,想开一个特色小吃类餐馆,我这里自然没问题,理念,技术,全方位支持,毕竟是姐吗!
后来在我们共同筹划下,决定还是以我们以前主打的陕西特色为核心标识,装修方面,门市面积虽然不算小,上下两层将近300平米,但在我们精心设计下,以一些陕北风情画,农家装饰品等为主,花钱不多,却有了一种特色而融洽的氛围。
品种方面,凉皮,肉夹馍,酸辣粉,特色面,几种卤制品,酥鱼等,突出的特色就是休闲小吃,塑造的氛围就是市井气和家庭化。
而且由于配料集中、配方标准化等,备料简单,用人少,前期投入虽不多,开业后却很快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势头。
由于口味突出,物美价廉,包括环境干净优雅,姐姐的这家餐馆,很快就成了附近几个小区的居民休闲用餐的场所。而且大家在这个氛围里,倍感轻松愉快。
一些熟识的朋友,经常会闲暇活路过时到那里坐一下,有些时候在家来不及吃饭,弄上一碗面,一份凉皮一个饼,都体现出一种没有隔阂的随意。
经营的结果是开店两个月,纯利16,000元,对于一个规模不大的新店来说,这是很可以接受的一个结果了。
在这初步的成就面前,我那姐姐就开始做发展的规划,也就是我所说的餐饮人经常会踩到的那个“坑”:初见效益就盲目扩张!
当时姐曾和我探讨,说朋友们建议她,这个餐馆效益不错,应该扩大经营,她也准备上厨师装修雅间,上厨房设施等,进行全面的升级。
我极力反对,对姐说,咱们的餐馆,现在之所以很有人气,就是因为当下具备的这种大众化与休闲化的基因,如果进行盲目扩张和升级,就提高了消费壁垒,很可能就会让顾客和朋友们失去了那种随意, 敬而远之。
但最终姐还是选择了朋友们的建议,可能我们中国人有些时候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面子”因素,既然那么多朋友建议升级和扩张,就是大势所趋了,而在这事情里,我也只有建议权而已。
于是经过一番大张旗鼓的施工和策划,这家特色小吃性质的快餐店,升级成了私房菜馆,把起家时的小吃品种,逐渐排除,形成以炒菜,烤鱼,海鲜等为主的系列。
那段时间我也有些忙,经常出门,就有一段时间没有去关注姐的这家餐馆,再见到她已是两个月以后。
不出意料,满面憔悴的姐,开始大诉苦衷,从餐馆升级以后,开业时请了几桌席,给朋友们做宣传,之后又搞了几天打折活动,倒是人气满满,但活动结束后,就开始日渐凋零。
由于请了厨师,改变了菜品结构,菜品由原来的十几种特色小菜,增加到五六十种的一个菜谱,采购增加,人员增加,工资增加,浪费增加,销售额却没有增加多少。
在把当初的休闲小吃店改成私房菜之后,这个餐馆就由一个交流场所,成了一个消费场所,壁垒的提高,让很多老顾客和朋友们望而却步,以前经常会出现的朋友们的随意小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化的觥筹交错。
而原来她以为的菜品升级,却恰恰抛开了自己的独门特色,陷入了私房菜同质化竞争的红海。
而这期间还发生了厨师主导了厨房,然后控制他这个老板的情况,一番争执,不欢而散。
再换厨师,菜谱又得调整,刚有了一些回头客,又要从头开始,整体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起初鼓动她升级的那些朋友,也都不再露面,原本红火的经营,现在已陷入困境。
最近入夏之前,姐和我商量,想把餐馆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增加以前那些小吃,例如说凉皮之类,挽救自己一把,是不是可以?
我并不抱乐观态度,原因在于,经过姐的这一番折腾,原本特色鲜明的餐馆,现在已经没有了个性化的标识,已经破坏了它原有的大众化基因,再从炒菜的基础上去增加小吃,更是不伦不类,根本不会引起顾客的兴趣。
但姐后来还是试了一下,又把原来的凉皮,酸辣粉等,放在了菜单上,一个星期基本没有人问,也就不了了之。
这两天的时候,姐和我说,干的有些累了,现在每天付出很多,却顾客寥寥,还每天赔钱,打算停业转让,我也没有反对,因为一个被破坏了基因的餐馆,再想回到以前的样子,那种投入甚至会高于一个初创的餐馆,连从零开始都算不上,基本是从负数开始,停一下,静静心,也未必不是好事!
这就是我今天给朋友们分享的一个身边的故事,过程详细,大家自解其味吧!而“初见效益就盲目扩张,然后一路下滑,一败涂地”的教训比比皆是,对餐饮人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坑”,可为什么这样的故事,还在我么身边不断发生呢?
自然门美食e族 一心一意做价值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