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突破!马秋富/王彦青/景向红合作报道针刺驱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针灸治疗疾病的核心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来远程调节机体功能,而经络被认为是达到这种远程效应的重要传输载体。尽管现代解剖学研究尚未明确经络特异性结构基础的存在,但揭示了针刺刺激的远程效应可以通过躯体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来实现。这种反射首先是激活来自位于背根神经节 (DRG) 或三叉神经节中的外周感觉神经纤维,随后将感觉信息传到脊髓和大脑,进而激活外周自主神经,最终实现对各种机能的调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陆续发现此类反射存在躯体区域特异性。
2020年哈佛大学医学院马秋富教授团队发表在Neuron的研究结果, 揭示了低强度针刺刺激小鼠后肢穴位(如足三里ST36)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而针刺刺激腹部穴位 (如天枢ST25)却不能诱导出此抗炎通路。这种躯体区域特异性(或者说穴位部位的相对专一特异性)背后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至今尚不清楚。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3日晚23时,马秋富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王彦青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景向红教授团队合作,在顶尖杂志Nature又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实现针灸研究的历史性突破,论文第一作者为柳申滨博士和王志福博士。

该研究显示一类PROKR2-Cre标记的DRG感觉神经元,是低强度针刺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所必不可少的。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此类神经的躯体分布特点,可以预测在不同部位低强度电针刺激抗炎的效果,从而为穴位相对特异性的存在提供了现代神经解剖学基础。

首先,PROKR2-Cre标记的有髓鞘的神经元主要富集表达于支配四肢节段的DRG中,并且此类神经元特异性支配四肢的深层筋膜组织(如骨膜、关节韧带和肌筋膜等),而不支配皮肤的表皮组织和腹部的主要筋膜组织(如腹膜)。
其次,为了研究PROKR2-Cre标记的神经元在针刺诱导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中的作用,研究团队运用交叉遗传等方法特异性地敲除此类DRG感觉神经元。当敲除这类神经元后,低强度针刺刺激后肢穴位ST36不能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也无法抑制LPS(细菌脂多糖)所诱发的炎症风暴;而敲除此类神经元并未影响高强度刺激后肢穴位ST36和腹部穴位ST25所诱导的交感神经抗炎通路。
研究团队进一步运用交叉遗传的方法特异性诱导光敏蛋白CatCh表达于PROKR2-Cre标记的神经元,并用473nm蓝光特异性地激活支配后肢穴位ST36的此类感觉神经纤维。研究发现,激活此类神经纤维能显著诱发迷走传出神经的放电,并且能以迷走神经依赖的方式诱导肾上腺释放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抑制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释放,进而显著提高动物的存活率。这一部分研究结果,几乎模拟了低强度电针刺激后肢穴位ST36的抗炎效果。
最后,研究人员根据PROKR2-Cre标记的感觉神经纤维的组织支配模式准确验证了对低强度电针刺激诱导的抗炎效应结构基础。而与下肢胫骨附近筋膜组织中的密集投射相反,下肢后部的肌肉组织中,包括小腿的腓肠肌和大腿区域的半腱肌,PROKR2-Cre感觉神经纤维支配很少。低强度针刺刺激这些部位未能显著抑制 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奇妙的是,PROKR2-Cre神经纤维很少投射的腓肠肌和半腱肌等部位,正好很少分布传统穴位。
进一步研究发现, PROKR2-Cre标记的感觉神经元也密集支配到前肢的深层筋膜组织(如桡骨骨膜),此处为手三里穴区(LI10),进一步通过针尖靠近含有这类神经纤维的桡神经深支,对其进行了双侧低强度刺激,发现针刺刺激此穴位也可通过此类神经元和迷走神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以上研究表明,对于针刺刺激诱导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存在躯体部位的选择性(如有效的 ST36 、LI10 和无效的 ST25穴位)、穴位特异性(如ST36 与无效的后肢肌肉中的传统非穴位)。这种穴位的相对特异性与PROKR2神经纤维的部位特异性分布有关。此外,针刺强度、深度、检测结果指标都是影响穴位特异性发挥作用的重要要素。这些发现充实了针灸等体表刺激疗法的现代科学内涵,为临床优化针刺刺激参数,诱发不同自主神经反射,从而治疗特定的疾病(如炎症风暴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获得了复旦大学王彦青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景向红研究员的支持帮助,福建中医药大学王志福副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宿杨帅博士、 杨维、 祁鲁、傅鸣洲参与了本研究的工作。
相关论文信息:
DOI:10.1038/s41586-021-04001-4

编辑 | 余   荷

排版 | 王大雪

欲知更多内容,敬请围观小柯机器人频道:

http://paper.sciencenet.cn/AInews/
“小柯生命”是“小柯”系列学术公众号之一,主要介绍生命科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最新论文信息。“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大团队研发而成。新闻由“小柯”独立完成,经领域专家和科学编辑双重人工审校和信息补充。
(0)

相关推荐

  • Nature:哈佛团队发现穴位存在的铁证!针灸"足三里穴"可以抗炎!

    针灸是传统医学里非常重要的分支,点穴的传奇故事也是武侠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穴位的概念一直是现代医学的谜团之一,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发现穴位存在的解剖学或组织学证据,这给针灸的认可和普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

  • 气管及肺的神经支配

    郑大解剖学 腾康学院 气管的自主神经支配 气管由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干的分支支配. 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自脊髓的上胸段侧角神经元,经交感干的颈上.星状及胸2~4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组成分散的小支分布到气 ...

  • Nature论文探究针灸原理,穴位刺激变成科学了吗?

    说到传统医学的争议性,离不开一个永恒的话题--针灸.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穴位和经络学说,也是医学界的一大谜题. 长久以来,人们为找到穴位和经络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试图替针灸等传统医学摆脱玄学色彩. 此前 ...

  • 陈根:中医针灸,真的靠谱吗?

    文/陈根 针灸,绝对是中医临床的半边天.针灸医学是中医学中最早发现与应用的医疗手段,甚至可以说是中医的发展源流,也是中医经络学说和腧穴学说的起源.中医针灸经历了几千年来的不断发展,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

  • 刺激“穴位”为什么能治病?哈佛研究团队找到了背后的神经基础

    细菌感染诱发的脓毒血症(sepsis)是一种剧烈的全身炎症反应,有致命危险. 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马秋富领衔的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刺激" ...

  • 中国“穴位”针灸疗法刊登Nature!马秋富团队揭示了背后的神经学基础

    针灸是我国传统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针灸治疗疾病的核心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来远程调节机体,而经络被认为是达到这种远程效应的重要传输载体. 电针灸是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加入了 ...

  • 心脏的神经支配

    郑大解剖学 腾康学院 心脏接受丰富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在心壁还存在一个发达的心内神经系统. 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相互分离 支配人类心脏的神经中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互相分离,仅有较少的纤维相互交织. ...

  • 【OSID】离子通道及自主神经系统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关系的研究进展

    循心电踪迹,探心脏奥秘! 作       者:朱云才,陈旸,李小平 第一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70379):四川省卫计委普及应用项目(18PJ373) 摘 ...

  • 哈佛科学家发现了针灸治疗的科学原理

    编辑推荐: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针灸抗炎反应所需的神经元. 针灸是一种中国传统技术,数千年来一直被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和其他与炎症相关的健康问题,但人们对这项技术的科学基础仍然知之甚少. 现在,由哈佛医学院神 ...

  • Nature“玩”起了针灸:哈佛大学团队证实“足三里”穴位可以治疗疾病

    中国生物技术网 37分钟前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针法和灸法的总称,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时,国务院批准将针灸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