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40余年,面对脂肪瘤,我看了730余...

行医40余年,面对脂肪瘤,我看了730余人,但没治好的仅有53人。恕我直言:现在的医者不再是为患者着想,而是为他们的钱包着想!

半年前,有一个40岁的男子找我看脂肪瘤,我看都没看,就直接给他了一张方子,说:你就用这个方子。

方:茯苓、白术、黄芪、木香、姜半夏、威灵仙、浙贝母。

他瞬间恼火,说:你什么态度?看的不看一眼,就直接开方?有你这样不负责任的医生吗?况且中医还讲究辨证论治,你这是啥?辩证了吗?论治了吗?

我说:我就这么告诉你吧,行医40余年,面对脂肪瘤,我看了730余人,但没治好的仅有21人。

他说:所以呢?又没有百分百治好,有啥好嘚瑟的。你这种人就是给你一点颜色,你都能开一个染房。

我说:你要是指望百分之百,那我告诉你,这世界没有绝对的百分之百。西医做手术都不敢说百分之百,况且就算感冒这种小病,也不可能百分百好,每年中国都有8万人因此去世。你要说碰见一个说百分之百能治好病人的,那你绝对遇见骗子了。

至于这个方子,你要是用你就拿,不用就别拿了。

说完,他骂骂咧咧的拿着方子走了,结果一个月前,他来找我,说:我开始还挺不信任你的,但是医院却一直催我去做手术,关键是,我都做过一次手术了,结果又长出来了,所以我就不想在花钱,去做一些无用功。所以我就想着试试你的方法。

结果,我用药3剂,就感觉自己食欲见增,身上有力气了。10剂药喝完,明显感觉身上的疙瘩开始缩小。大的变小,小的变得更小。我这一喝,喝了2个月,到现在,一身的脂肪瘤基本消失,仅仅能摸到两个,如米粒大小的疙瘩。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啊?

我说:脂肪瘤的形成,从中医来看,就是痰湿聚结所致。痰湿之所以聚结不化,这是因为源于脾虚气弱。

具体说,脾主运化,可以代谢水湿,使得水湿可以不成痰,同时气能输布津液,可以维系津液的正常输布,使之不结成痰湿。脾虚气弱,运化和输布失常,痰浊必然就会在体内啊。

所以,我这个方子,只做了这2件事。

1、健脾益气——茯苓、白术、黄芪、木香

脾为生痰之源。人体的水湿主要是通过脾来运化的,脾虚,水湿运化失常,蕴结于内,慢慢就成了痰湿。

除此,脾又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人体的气就会不足。而气又有输布津液的功能,不至于使水湿结成痰湿。脾虚气弱,运化以及布输功能都出现失常,痰浊就会聚集在体内。

所以痰湿的产生,一方面在于脾虚,一方面在于脾虚延伸出的气虚。

茯苓、白术能健脾,黄芪的补气之性,一方面能辅助白术提升健脾之性,一方面还能补充全身之气。气补好了,我们还得让它运行起来,这时我再用一味木香来行气。总之,我用这四药来应对患者脾虚气弱的问题。

等患者的脾恢复了运化之机,气可以推动津液的输布,他身上的脂肪瘤自然也就消解了。

2、化痰散结——姜半夏、威灵仙、浙贝母

燥湿化痰的姜半夏,能够解决痰湿的问题;威灵仙可以穿透石头缝,我用它的穿破之力,将浙贝母的软坚散结,燥湿化痰之性送到脂肪瘤的内部,将它由内而外的破开,然后化散掉。

最后再借助健脾的茯苓的利水之性,将化散开的痰湿,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化痰散结解决的是脂肪瘤的本,然而要想解决脂肪瘤的根,就必须要解决痰湿产生的源头——脾虚气弱的问题。

所以对于脂肪瘤的治疗,化痰散结,健脾益气,一步都不能少。

我一直认为治病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小病治不好?小病变大病?大病能治好,却被弄得很复杂?这中间到底是什么原因,难道真的是医术落后了?

我不禁感叹到:现在的医者不再是为患者着想,而是为他们的钱包着想!只知道剥削病人,丝毫不懂得帮助病人?这难道不是违背了最初的意愿?

我做了一辈子中医,可能还没有别的医生一年赚的钱多,但是我觉得:行医,目的就是救死扶伤,如果想挣钱,完全可以去经商。

而我的毕生愿望是,将中医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知道。但是我发现,现在真正懂中医、会中医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等我们这辈人没了,中医还能不能传下去。而现在的中医大学毕业的,只会看书治病,可是有几个人是按照书上生病的?

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趁着自己还能动,就多治几个病人,如果有一天倒下,至少不会有遗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