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大巴汽车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 2024-04-29 23:57:55 摘要:电池热管理:解决电池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情况下热失控、不能深度放电问题,提升电池整体性能。电动大巴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是通过外部设备来调节电池的工作温度,使电池始终能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磷酸铁锂电池工作环境一般是-20 至65 工作温度。温度较低时其容量衰减,功率性能下降;温度较高时自放电风险增加,影响电池的可用容量,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效率。电动汽车的无(低)污染优点,使其成为当代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电动汽车从为动力系统提供能源的角度来分类.主要分为: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 1 电动大巴汽车电池热管理研究现状 目前电动大巴汽车内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根据传热介质的不同主要分为三大类:空气冷却、液体冷却和相变材料冷却。目前电动大巴空调主要以液态冷却为主。针对6--12 米电动大巴,水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制冷功率一般匹配4.5kw、6kw、8kw 三种机型。为贴近电池安装,根据电池布置位置不同,电池热管理设备又分为顶置、底置、后置。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管路系统和电池包相连接,在水泵的推动下通过防冻液将电池中的热量带出或者带入。 2 电动大巴汽车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 图1 电池热管理系统示意图图2 2.1 电动大巴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模式 控制模式分为:(1)BMS 控制模式。(2)自动控制模式。(1) BMS 控制模式。BMS 通过CAN 通讯按照事先规定的通讯协议,发送控制指令给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接到CAN报文后解析指令得到工作模式:制冷/制热/热均衡及目标温度后,启动相应工作模式运行。根据电池热管理系统出水温度和目标温度差值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功率的调整。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温度、工作状态、系统压力、制冷/制热功率、故障等信息通过CAN 通讯实时上报BMS 系统。(2)自动控制模式。电池热管理系统根据BMS 发出的电池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信息、充电状态、放电状态等信息,自动判断工作模式,制冷/制热或热均衡,然后启动相应工作模式运行。同样,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温度、工作状态、系统压力、制冷/制热功率、故障等信息通过CAN 通讯实时上报BMS 系统。 2.2 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电气部件控制设计 2.2.1 风机调速控制风机控制采用PWM 调速。风速的大小依据压缩机排气压力的多少进行控制。2.2.2 压缩机频率控制压缩机转速通过CAN 通讯控制调速,调速依据电池热管理系统出水温度和目标温度差进行调速控制。2.2.3 PTC 功率调节控制PTC 功率调整通过CAN 通讯控制,功率大小依据电池热管理系统出水温度水温到67℃停止,水温低于60℃加热。图3 2.3 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保护措施设计 2.3.1 系统高压保护(见系统高压图)高压保护进入条件:压缩机启动2min 后,检测系统高压连续10s大于2.5Mpa,停压缩机、风机,报警。高压保护退出条件:压缩机停机后检测系统高压低于2.25Mpa,且压缩机停机时间超过60s,系统重新进入制冷模式。如果在20min 内连续3 次高压报警系统将强行关闭,处于报警待机模式。2.3.2 系统低压保护(见系统低压图)低压保护进入条件:压缩机启动2min 后,检测系统低压连续10s小于0.05Mpa,停压缩机、风机,报警。低压保护退出条件:压缩机停机后检测系统高压高于0.196Mpa,且压缩机停机时间超过60s,系统重新进入制冷模式。如果在20min 内连续3 次低压报警系统将强行关闭,处于报警待机模式。2.3.3 系统排气温度保护(见排气温度图)排气温度保护进入条件:当压缩机启动2min 后,排气温度传感器连续10s 检测到压缩机排气温度高于105 度,停压缩机、风机,报警。排气温度保护退出条件:压缩机停机后检测系统排气温度低于90℃,且压缩机停机时间超过60s,系统重新进入制冷模式。如果在20min内连续3 次排气温度报警系统将强行关闭,处于报警待机模式。2.3.4 系统防冻结温度保护(见防冻结图)防冻结温度保护进入条件:当压缩机启动2min 后,防冻结温度传感器连续10s 检测到冷媒侧温度低于-3℃,停压缩机、风机,报警。防冻结温度保护退出条件:压缩机停机后检测系统冷媒侧温度高于0℃,且压缩机停机时间超过60s,系统重新进入制冷模式。如果在20min 内连续3 次防冻结温度报警,系统将强行关闭,处于报警待机状态。2.3.5 高压电源过压保护(见高压过压图)高压电源过压保护进入条件:当高压上电1min 后,压缩机检测母线电压连续10s 检测到电压高于720VDC,停压缩机、风机,报警。高压电源过压保护退出条件:压缩机停机后检测系统高压电压低于700VDC,且压缩机停机时间超过60s,系统重新进入制冷模式。2.3.6 高压电源欠压保护(见高压欠压图)高压电源欠压保护进入条件:当高压上电1min 后,压缩机检测母线电压连续10s 检测到电压低于400VDC,停压缩机、风机,报警。高压电源欠压保护退出条件:压缩机停机后检测系统高压电压高于420VDC,且压缩机停机时间超过60s,系统重新进入制冷模式。2.3.7 低压电源过压保护(见低压过压图)低压电源过压保护进入条件:当低压上电1min 后,控制器检测低压电压连续10s 检测到电压高于32VDC,停压缩机/PTC、风机、水泵,报警。低压电源过压保护退出条件:压缩机停机后控制器检测系统低压电压低于28VDC,且压缩机停机时间超过60s,系统重新进入原工作模式。2.3.8 低压电源欠压保护(见低压欠压图)低压电源欠压保护进入条件:当低压上电1min 后,控制器检测低压电压连续10s 检测到电压低于18VDC,停压缩机/PTC、风机、水泵,报警。低压电源欠压保护退出条件:压缩机停机后控制器检测系统低压电压高于22VDC,且压缩机停机时间超过60s,系统重新进入原工作模式。图4电动大巴汽车随着市场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发展,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也越来越复杂。现在BYD 出口大巴已经用到两台甚至3 台电池热管理系统同时给电池服务,对多台电池热管理系统需要进行主从控制,控制难度也增加了许多。电动大巴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控制将朝着温度控制更精准、系统运行更节能、故障处理更高效、维修监测更便捷的方向发展。 作者:刘文雷 马勒工业热系统(天津)有限公司 点个在看,支持下《汽车热管理之家》哦↓ 赞 (0) 相关推荐 整车电气系统设计——高压系统框架略读 整车电气系统(Automotive EE system) 文 | feynman.yang 来源 | 学习总结 这一周每天晚上都在给一个朋友梳理整车电气系统,他一个coder不想写code了,转行做 ... 电动汽车高压与低压系统1.0 驱动视界 驱动视界 昨天 怎样获取本报告的PDF版本资料? 请百度"无锡胜鼎",进入官网-技术文档,注册后即可免费下载. (上传有时会有几天延迟,请耐心等待) 小小电瓶作用大,知道电动汽车为什么要有个12V 的小电瓶吗? 在使用纯电动汽车的时候我们发现除了动力电池以外还有个12V的小电瓶,动力电池高压电气系统即动力蓄电池,主要用来驱动汽车电动机,如起动.加速时就需要动力电池的大电压来实现,并以深循环使用,以及给大功率子 ... 奔驰电动大巴的电池系统与整车热管理 一 电池系统 eCitaro是奔驰2018年最新款的电动大巴,总电量为243kWh,共分为10个电池包,分布在车顶6个,车尾4个,根据客户的需求包的数量会有所不同,以配不同的电量. 每个电池包由15个 ... 【热点聚焦】日本东丽公司开发出高导热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了热管理灵活设计 5月19日,日本东丽公司官网发布消息,该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导热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将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的散热性能提升到金属散热性能水平. 将这项技术应用于CFRP中, ... 【苏州安靠冠名】速递|海南2030年起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法国电池企业抢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蔚来新电池热管理专利曝光 【苏州安靠冠名】速递|海南2030年起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法国电池企业抢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蔚来新电池热管理专利曝光 保时捷Taycan细节设计解析(包含电池、充电、车身、热管理、动力系统、底盘) 共有33个模组,其中后面共有19个,布置方式为1+18(3列6排),前面共13个,布置方式为1(下层)+3(上层)+10(下层3-3-2-2). 整个下箱体为三明治结构,最下为箱体底板,钢板,主要起结 ... Honda e的热管理策略与冷板设计 Honda e是本田第一个意义上的量产纯电动,小巧.有颜值.有质感,面向欧洲市场,这款车推出的时间几乎和大众ID.3在同一个时期,依然不落下风,很受欧洲人的青睐,用二次元的语言说就是"欧洲人 ... MEB平台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设计 MEB平台电池系统的冷却板位于电池包的底部,在冷板下方,还有一块保护板,主要保护冷板不被划伤. 这种结构越来越常见,捷豹I-PACE也是采用类似的结构. 这是大众MEB PACK车间现场的一张冷板照片 ... 汽车电动化热管理—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克来机电的业务、财务比较分析与股票估值 自今年4月开始,汽车市... 自今年4月开始,汽车市场持续回暖,销量同比持续正增长,新能源车也有了比较确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车的产销量同比从7月开始转正,并持续大幅度增长. 在整车厂商高景气度下,上游汽车零部件企业势必受益!从产业 ... UCL Bartlett 作品简析|渗透性纤维结构--里约热内卢客运码头设计 文中素材已得到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者按:Bartlett Summer Show刚刚结束,展览上那些令人应接不暇充满想象力和冲击力的项目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Ba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解析 来源:锂电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