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的孩子会抑郁?

文/高英        图/粲青

一般情况下,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在校学习好。其实,学习好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孩子并不一样,有的孩子因为学习好,变得自信阳光;有的孩子因为学习好,却有可能备受压抑。

那些被压抑了的学习好的孩子,往往会在某个人生阶段出问题,甚至得抑郁症。

就在校生而言,例如,一直是学霸的人,因为没考上理想的高中或大学,就郁郁寡欢,开始自我封闭;例如,一直在原有环境中成绩优异的人,到了人才济济的新学校中显得稀松平常,就会感到自卑,情绪日渐低落;例如,学业一路顺风的人相对单纯,在步入社会,独自面对大千世界时,忽然没了明确的方向,变得日渐迷惘……

前几天我去附近的好运来超市买东西,老板跟我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是调皮捣蛋的学渣上中学时在老师的严厉管教下奋发图强逆袭成学霸的故事,一个是整日埋头于书本中苦学的学霸心理出了问题被送进精神病院最终悲惨死去的故事。前者,好像验证了“树大自然直”的道理;后者,仿佛说明了一味痴迷于学习的危害性,然而,这都是个例。

暑期去参加亲戚家的升学宴时,有位长辈特意跟我提到他所认识的一个人才被毁的故事,那是一位博士,本来在大学任教,却因其后妈做人不行所导致的种种家庭问题,而“脑子毁了”,成为一个废人。我理解,那位博士实际上并不是脑子毁了,而是得了抑郁症,一直无法自拔。

这类发生在现实中的真实悲剧,无疑会让爱孩子的家长们感到不安和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究竟该不该让孩子好好学习?不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合时宜;要求孩子勤奋学习,又怕孩子压力过大心理出问题。

除了如童话大王郑渊洁那样敢自己编教材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厉害家长,无论如何,平常人家的孩子都要上学,既然上学,就没有人希望自家的孩子在学校混日子,还是盼着孩子好好学习。

除了不走寻常路的天才人物,到目前为止,学龄期的孩子去学校学习是全世界的固有教育模式,这也利于家长们可以安心工作,维护社会的稳定性,毕竟,未成年的孩子到处游荡实在令人担忧。我个人认为,除了学习,孩子上学的最大好处是能和更多的同龄人一起成长,加之每个学生身上都带着不同家庭或家长的深刻烙印,校园就成了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让孩子获得部分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

因此,学要上,还要好好上。这一点没有错。至于部分优秀生后来出现心理问题,也不是没有预防的策略。毕竟,人间世事皆有因,找到原因后,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我们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人作为高级动物,还是要动的,假如一个孩子整日只是坐那里读书学习,先是会影响身体健康,而身体素质的下降会直接带来心理滑坡,要不怎么说“身心健康”呢?因为“身”健是“心”康的前提。在《红楼梦》中,日常林黛玉之所以比薛宝钗更容易生气,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林黛玉的身体过于虚弱,而薛宝钗则相对比较健康,因而没有林黛玉那么脆弱敏感爱流泪。
这就提醒家长朋友们,日常不仅要注意给孩子加营养,而且要让孩子有所活动。现在国家在倡导全民读书的同时还强调全民健身,体现在学校里,就是提高体育课的地位,强调体育成绩的重要性。这一措施非常好。显然,孩子的身体素质越好,未来心理出问题的概率就越低。
当然,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还是有人会得抑郁症,包括学习好的孩子。这就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做好一些“工夫在诗外”的准备。
例如,在关心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于孩子的成绩要求,可以适度运用“跳一跳,摘桃子”的教育理论,但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能力范围,不能要求孩子追求尽力而为后也远远达不到的目标。究竟该协助未成年的孩子设定多高的学习目标,因人而异,这要建立在家长对自家孩子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如果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索性信奉“沉默是金”为好。
例如,除了学校功课,一定要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生命乐趣。曾经有网友说,我家孩子喜欢绘画和音乐,可是家里没钱供孩子上特长辅导班啊。诚然,有钱去培养孩子的特长更好,但也不是所有的兴趣爱好都要靠砸钱来维系。假如孩子爱音乐,估计买个小乐器也花不了多少钱。
再拿画画来说,几乎所有的孩子从小都会涂鸦——一开始就是大人眼中的乱写乱画,这是非常宝贵的兴趣爱好萌芽,然而总是被大人们嫌弃“画得不像”而打击得孩子失去了兴趣,后来老多孩子都不再画画。我最庆幸的是,当我的女儿在三岁后才会在纸上画一些道道时,就感到非常惊喜,从此把她当成小画家一样欣赏,结果女儿就把画画坚持了下来,发展成了自己的爱好。我们一直没送她专门学画画,好在学校有美术课,老师会教些美术基础知识,大些后我女儿也会自己钻研。现在,我们依然不让女儿上美术特长班或找老师专门辅导,只是为了留给她一份纯粹的爱好,不带任何世俗功利色彩。当女儿在成年后独自遇到挫折时,就可以用画画来缓解压力释放负面情绪,这可是无形的精神财富。
例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帮着孩子树立富有正能量的“三观”,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海量信息涌动的现代社会中不会迷失自我,在面对和处理人情世事时可以保持理智,不会因一时的挫败而对整个人生失去信念。
就像那位博士,他应该把自己从后妈所制造的不良家庭氛围中抽离出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活出自己最好的样子来,可惜,他大概因为后妈而觉得丢脸,觉得别人也会看不起自己,这才日渐消沉,以至于无法坚持正常的生活,退缩到了封闭的精神角落里进行自我折磨,假如他意识到自己和后妈是完全各自独立的两个人,做人互不相干,无需捆绑在一起,就可以走出精神困境。
我们有幸生活在网络时代,可以共享家庭教育和心理学常识。只要做家长的人喜欢学习,就能够慢慢学会怎么去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怎么去进行积极的家庭教育。当家长不断成长日渐成熟起来,自己的孩子即使学习很好也不会变得抑郁。
最后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学业有成,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身心健康!

高英写于2019年11月13日下午

(0)

相关推荐